寒露节气的养生提示(朝盐晚蜜,清淡饮食)
寒露之后,夜晚温度将会降得很低,体质弱的朋友很容易感冒,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而且更应该注意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较好的鞋袜。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建议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此外,肩部、肚脐、脖子也是不能冻到的)。
寒露时节还可以用艾灸养生:在寒露时节,如果有因为体质虚弱、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重点推荐艾灸腹部「神阙穴」以及「关元穴」(培补元气之大穴)。
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隔姜灸”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如果方便也可以运用此方法,效果会更加突出。
”隔姜灸“方法提示: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3、养阴防燥,少食辛辣,煎炒食物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肺在五行中属金,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损肺之阴津,所以在秋天人们常会有口干舌燥、皮肤眼睛干涩等症状,因此整个秋季要从始至终润燥养阴,阴养不好也会伤阳。
饮食禁忌提醒:应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容易生燥的食物;宜多食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来养胃:推荐秋季多食粳米粥。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具有同等效果的药食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平时也可常常叩齿吞津、闭目养神。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盐水,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5、适时添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6、早睡早起
7、不要憋尿
8、适量运动
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关节痛等。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