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国产跑鞋矩阵,优质国产跑鞋选购参考
国产跑鞋这两年成长迅速,不过相比四大跑鞋这些拥有比较完善的跑鞋矩阵,国产只有李宁拥有自己的跑鞋矩阵。其他品牌之所以没有,主要还是本身鞋款就不多,在研发设计上也并没有一个严谨的布局,这也使得国产跑鞋基本都是缓震为主,几乎没什么支撑系的产品。
即将双11之际,个人整理了一份国产跑鞋多品牌混合的跑鞋矩阵,以精英竞速跑鞋、专业马拉松跑鞋、日常综合跑鞋、日常休闲跑鞋。
因为本人知识结构有限,也没机会挨个尝试以及深入体验下面的每一款跑鞋,所以文章中难免会有不少的分类不合理甚至错误之处,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精英竞速跑鞋
这个分类下是各家的旗舰产品,结构都是类似耐克的NEXT%的那种上下两层发泡PEBA材料,中间一个全掌的推进碳板,跑起来之后会给人一种不停的被推动的感觉,或者说是滚动感,之前没有穿过类似鞋子的跑者第一次穿着很容易PB。但是也有缺点,PEBA材料本身就比最常见的发泡EVA硬,再加上极具刚性的碳板,踩起来会很硬,而且对脚踝和腿部力量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这这部分跑鞋中门槛最低,至少也建议5分左右甚至以内配速的朋友穿,而对于入门跑者,就不用碰它们了。
既然都是旗舰,那么就是一条线而不是矩阵了,不怕,看下图。虽然是只针对精英跑者,但是大家之间还是有一定等级区分的,下图就是不同跑鞋适合的精英跑者等级。这个图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欢迎指出。如果我没有被锤得不敢发下一篇,以后会改。
中乔飞影PB
飞影PB的中底科技名称为巭pro,采用的是EVA混合PEBA发泡,所以比起纯peba的科技会软一些。所以门槛也相对低一些,虽然中乔这个品牌本身又负加成,但是在悦跑圈,飞影PB是最火的几款鞋之一,也说明了跑友对这款产品的认可。如果是大神级的跑者可能会觉得这款鞋稍稍有点卸力,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进阶跑者,飞影PB是极为不错的选择。哦对了,活动时的价格只有500多,性价比也是超级不错。
特步160X
特步也就是依靠这款鞋一炮打响。这款鞋采用了Y型碳板和momo纱鞋面,如果说对重量不是特别敏感但是需要更好的包裹性的话可以考虑160X騛速,两者主要是鞋面不同,騛速采用的是一体编织鞋面,因为160X的鞋楦很宽,所以对于脚掌比较窄的人来说,普通版的160X穿着可能真的会觉得过于空旷了。对于国产期间普遍的厚底+三明治结构,160X的中底相对比较薄,但是这样反而让它更好操控。160X实际上更加接近一双薄底竟速鞋。
特步160X2.0
2.0适合全马在330以内的精英跑者,在保留三明治结构的基础上,中底大幅度加厚,这回结构更像NEXT%了,虽然中底的厚度增加了,但是在调教上和1代有区别,所以中底的感觉会比1代更硬一些,1.0在捎带体重跑者脚下出现的后几公里缓震衰减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这款跑鞋也是国内顶级选手穿着最多的一款跑鞋,虽然有一定品牌签约因素,但是也足以说明产品的实力。
必迈42K惊碳
这双鞋的颜值争议挺多的,其实我觉得挺好看的,鞋底很硬,驾驭难度不低。42K系列的后程抗衰减都挺不错的,这双尤其不错,抓地普遍反映不错,包裹一般。我觉得这双鞋可以类比飞燃,整体的性能感觉比较相似,适用性比飞燃稍好一点。
安踏C202 GT
安踏管自己的peba科技叫做氮速科技,因为它是用超临界氮气发泡的。C202可以算是安踏的老牌系列,不过除了在一些马拉松比赛进行赞助,日常线上的宣传也不多。这双鞋上市时间不算长,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我实在是没有查到足够的可靠信息源的详细体验后的评价。
361°飞燃
飞燃可以算是纯peba鞋里最便宜的,一度是断货了,最近又可以买到了,厚厚的peba底,不过是出了名的硬,对配速的要求很高。
李宁飞电Elite2.0
我们知道全掌铲形碳板的效果就是通过其形状从而刺激鞋面滚动,形成更好助推跑步的效果,从而提升成绩,李宁飞电2.0的这个基础上又加入了跖枕科技,进一步加强足底的推力。整体性能很不错,如果想穿的比较舒服,配速大概是需要430,唯一要吐槽的就是李宁的价格,想说爱你不容易。
多威神行者
多威一直都是国内的专业跑鞋代表,这双也不例外。作为多威的旗舰款跑鞋,门槛也是相当不低,脚感硬度和飞燃一个水准,想想也是,多威的品牌风格也一直都是很专业的。
专业马拉松跑鞋
专业马拉松跑鞋其实普遍,都不会太软,前面在精英竞速跑鞋里提到因为碳板和peba材料的原因使得这类鞋都比较硬。实际上对于竞速来说,硬虽然是结果,更是需求。这部分的跑鞋没有了铲形大碳板的那种滚滚向前的推动力,但是它一定还是在具有合理缓震的基础上不会太大卸力的特点。初级跑者往往喜欢那种一上脚就软弹的跑鞋,但是一部分的这种鞋往往真正跑起来或者是直接踩穿提供不了足够的缓震,或者是深陷其中严重卸力。
本来是想根据等级和价格来分高中低的,但是实际做的时候感觉很难。于是就做出了下面这个奇怪的图。
解释一下,不论顶级还是入门,至少可以应付半马,有基础的,里面多数鞋子可以跑全马。
绝影结构上更接近上一部分的精英竞速。
非碳顶级就是非推进碳板的顶级鞋。
非碳次顶级和入门顾名思义,就是不带推进碳板的次顶级和入门级鞋子,但是即使入门也具有不错的专业性能。
多威和海尔斯778S显然属于薄底跑鞋,和非碳是不能一起排的,因为类型还是有区别。两双战神1档,788S性能逊色一些,征途本身就是一双定位训练的鞋,所以性能也低一点。
361 spire3/4/S/R
感谢361曾经给我们这些脚不怎么宽的家伙带来了性价比如此高的国际线跑鞋,不过目前看国际线八成是砍掉了。3和4还有存货,可以在小黄鱼找找,spire S虽然最近宣传的挺火,不过那个价格……S总的来说就是套娃spire4,整体性能又一点的不比4强。现在已经不是国际线刚出那个时代了,350+的价格可选的国产好鞋太多了。R则是又回归了一代和二代的中底样式,但是价格远远不如以前亲民。
中乔飞影
350+的好鞋这就来了,为了明确的区分它和PB,所以我一般称这双鞋为飞影训练版,除了减去了碳板,中底还使用了双密度科技加之TPU片,确保了不错的稳定和支撑。脚感不错,跑个半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衰减。综合性能和舒适性都非常不错。
李宁赤兔4V2
赤兔4是一双比较不错的入门级的不那么轻量的轻量化跑鞋,采用了李宁低端常用的lightfoam中底,综合性能不错,足以应付半马,全马的话后半程衰减比较严重。V2相对于普通版赤兔的透气性有所改善。
现在网上有很多李宁鞋子的涂码版,价格还是很不错的。
中乔幻影
国产最缺哪类跑鞋——稳定支撑系,除了大家熟悉的李宁烈骏,中乔的幻影也是这一类。幻影采用了双密度中底科技,足弓和后跟处都有TPU,从而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定位为专业的马拉松跑鞋,目前男款的价格也就259的样子,女款更便宜一些,不过配色只有粉色,也就跑步的时候可以穿穿。
匹克UP30
作为一个全掌碳板+三明治结构的跑鞋,居然被我降等到普通的专业竞速行列,主要是这款鞋为了适应更多的基础不是那么高的跑者,做出了太多方面的牺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底澎湃科技固然也是发泡peba(虽然很像阿迪的boost),但是碳板下面的态极科技用在专业跑鞋上卸力太多,重量过重。在一众碳板跑鞋都是200g左右重量的情况下,43号的up30重量已经直逼300g了。总体来说这双鞋其实更适合日常训练穿着,当然,它的优点在于不错的缓震以及在这种配置下依然比较低廉的价格。
李宁绝影
从价格和使用的科技来说,绝影可以算是旗舰了,不过因为使用了双碳板设计,使得这双跑鞋是不能应用于实际比赛的,只能日常训练穿着,可是日常训练穿一双这么贵的鞋……回到鞋子本身,双层䨻科技、弜科技,双碳板,脚底仿佛有弹簧,同时附赠增高效果,日常出门穿会明显感觉不稳,所以它还就是一双训练鞋。
李宁绝影Essential
绝影减配版,碳板换成了TPU,双层䨻变成了一层䨻和一层lightfoam,回弹不再硬邦邦,相对而言柔和了不少,更适合跑步基础和经济基础相对差一些的跑者。
多威战神MR90201
就是多威战神2代,这是一款在国内跑圈人气很高的一款鞋,各方面比较均衡,相比一代提升了支撑和缓震,鞋型也是比较适合国人,很多人穿上0磨合直接跑也没问题。缓震支撑等方面都不错,耐磨性也很好,虽然价格不贵,但是应对全马也不在话下。不过无论是这款战神还是后面要介绍的征途,都属于薄底跑鞋,偏竞速,优势是具有一定配速的情况下弹性不错不卸力,缺点是对于初级跑者来说它的底太硬了,事实上它比战神1代更硬需要更强的力量。所以如果配速不高,脚踝力量不强,还是老老实实买赤兔之类的中底更柔软一些的跑鞋吧。
多威9666
战神1代,还有一款9669,比9666更轻量一点。薄底竟速鞋的杰出代表,总体口碑甚至好于2代,毕竟前面说了,1代比二代的门槛更低,不需要那么强的脚踝力量,通用性更好一些,缓震对于大多数有一定基础的跑者也够用,大底也是一贯的耐磨。
多威征途
其实相对于战神,征途是一双日常训练鞋,但是同样对穿着者的力量有一定的要求,缓震比战神2还要略差一点,适合跑量很大同时有一定跑步基础的朋友训练穿着。如果你有驾驭它的能力,真正跑个半马甚至全马也行,只是……何必呢,战神2真的不贵。
海尔斯788S
海尔斯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不大,不过却是很有有名的中考体育考试专用鞋生产商,针对学生有不少针对性的鞋子。在跑马圈也有一定名气,788S是其著名的小红鞋,当然,也有蓝色和黑色等配色,但都是纯色的。788S这双鞋经常被拿来和多威战神做对比,不同的跑者感受可能会有差别,鞋底虽然有抗扭碳板,不过据说非常的薄,所以强度一般。重量比较轻,带来的后果是体重稍大一点的会觉得这双鞋的缓震不足,再就是后半程的减震也会明显感觉到衰减。
海尔斯5019
比788S的整体评价更高,首先是颜值上就好很多,然后缓震也要好上不少。前掌比较宽,适用性比较好,但是如果是正常脚宽或者窄脚可能会觉得前掌有点空旷。鞋底耐磨非常不错,可以轻松跑个1000km。日常价300左右随便买,活动价格更低,性价比不错。
必迈Mile42K pro 潜能
四密度中底,包裹性好,回弹有力,比较适合后掌跑法的跑者,专门为长距离跑步设计,所以中底的衰减很慢。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参赛,都会给人很放心的感觉,300多的价格结合它不错的实战性能,性价比还是不错的。重量控制得不错,透气性比较一般。总体定位就是一双适合大众跑者的全马跑鞋。
日常综合跑鞋
这里面的跑鞋有不少在自己的品牌里被定位为休闲跑鞋,但是在我认为它们是能穿着跑一跑的鞋子,日常5~7分的配速跑个5km~10km没问题,咬咬牙可以冲下半马,当然很不建议。也是适合大多数以减肥健身为目的跑者的跑鞋。就鞋子本身而言就是有一定的支撑保护措施,中底的缓震极限不是太低。
这部分也是最适合最广泛大众跑者的跑鞋,穿起来会有一定的柔软度,跑起来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弹,它没法帮你跑出好成绩,但是可以帮你的日常锻炼更舒服。真正的跑步和日常通勤两相宜。
实际上这部分和上面的专业马拉松跑鞋也有一定的重合,基本上把鞋底偏软的鞋子放在了这部分。
以上主要还是根据用途和鞋子的设计方面划分的,不涉及分级,可以理解为是三个细分方向。
偏休闲的鞋子如果用来跑步个别中底优秀的鞋子体验可能也未必就比日常训练鞋差,但是在综合设计上可能更侧重休闲一点。
李宁 烈骏5
国产最知名的稳定跑鞋烈骏系列。这款烈骏5相对前作中底也是有了较大的升级,更新成了䨻科技,不过几乎确定这款的䨻也是减配的tpee版。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烈骏这个版本没有用该系列一贯的大底,而是用的夸父的大底。这双鞋穿上的感觉就是比较软,有点像boost,缓震不错,但是对于追求速度的跑者而言,它就有点弱了。
其实它和幻影分别应该放在这一部分还是上一部分我纠结了很久,如果分的不合理欢迎体验过的大神指出。
中乔风行10
中乔把巭pro直接下下放到了偏休闲的风行系列上,其实飞影系列之所以牛,中底材料占了一大半,风行上脚综合感觉比飞影训练版还是有明显差距,但是也是300元以内跑鞋里中底跑起来最舒服的之一了。真正跑起来的那种感觉是普通的休闲跑鞋完全比不了的,脚下的动力感觉很充沛。鞋面采用momo纱,比较好打理,透气性还可以,浅色系配色的颜值也还可以。同样是momo纱的原因,这鞋不怎么容易脏。
特步动力巢
动力巢从X开始采用了新的中底科技,有点类似于阿迪的boost,软弹感很不错,缓震极限也大,大概有boost的80%的水准了吧,整体的支撑也够用,跑个10km完全没有问题,这个中底最大的问题还是重量过大,43码的重量达到了330g,这还是momo纱网面版,如果是编织鞋面,重量应该还会更大。而且透气性也比较一般。
李宁超轻18
超轻系列一直都被李宁定位为休闲鞋款,不过18代中底科技更新为了减配版的䨻,和常规的䨻比起来,发泡材料由peba改为了tpee,密度硬度都降低了,但是更加适合日常穿着。也是因为中底厚度的增加,缓震比前几代好了很多,所以不太激烈的跑步可以轻松应付。pebax版的䨻实测回弹在73%左右,而tpee版为60%,不过脚感会相对柔和,耐久度也会高一些。
安踏马赫
今年4月,安踏发布了C202 GT、马赫和羚跑,马赫的定位是日常训练,中底部分采用了AFlashfoam+++科技,相对于原来的闪能科技,更轻,弹性更好。实际穿起来也是非常的舒服,支撑和稳定性的配置也够,所以日常跑步都没有问题的。不过要是拿去跑半马实战或者有比较进阶的需求,这款鞋的稳定支撑情况弱了一些,其实这个中底后续可以再调教一下或者增加一些侧方TPU等。
匹克氢弹1.0
匹克轻弹科技已经应用到了旗下的多款鞋上,氢弹系列本身也已经出了3款,不过相对而言最适合跑步的还是1.0,毕竟轻弹科技的缓震极限比较低,所以需要比较厚的中底来支持,1.0的鞋面虽然一定程度遭人诟病,但是在足跟和鞋底抗扭片的作用下还是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重不是太大,日常跑一跑还是可以的,但是卸力感还是明显了一点
安踏C37+
C37的升级版,改善了透气性(不过还是一般),提升了支撑,不像C37那样只剩下软,C37+已经可以用来跑一跑了,安踏的做工在国产鞋里算是比较不错的,穿着自然也比较舒服,平时通勤,偶尔跑步挺适合的。
安踏羚跑
和马赫一同发布,两双鞋看起来也很像,透气性也不错,最大的区别还是羚跑使用的是安踏传统的A-Flashfoam中底,上脚的感觉是略硬,但是回弹不错。鉴于羚跑的价格其实也不便宜,真的就不如加点钱就上马赫得了。这款鞋被吐槽比较多的一点是足弓缺乏支撑。
态极3.0pro
态极3.0这代通过采用态极+轻弹的双层中底,终于勉强治好了态极重量过大的顽疾,虽然依然算不上轻便,但是用来跑步感觉好多了。从2.0开始态极就推出了pro系列,在支撑方面有所加强,从而让它更加适合跑步实战。当然中底依然还是软,稳定性依然还是不行,所以虽然穿着舒服,但是也就只能放在这个系列里。
必迈远征者 2.0
专门为大体重跑者设计的一双跑鞋,特意增加了中底的厚度,也就是这个原因,我把它放在了日常综合训练鞋这个项下。它的缓震很不错,但是如果有更高的配速需求的话会有点拖后腿,鞋底的耐磨度也比较一般。适合配速5-7分的大体重跑者训练穿着,日常通勤也是不错的选择。
361°Q弹超飞翼2.0
Q弹超这个中底挺有意思,是有点半透明的观感。和1.0版本相比,足跟处的TPU改了一下形状延伸到了足弓脚底处,可以算是增加了支撑吧。鞋面两层不少镂空纱网增加散热透气性能。足底纹路有较大变化,由一代的一大堆圆圈变得相对常规了一点。重量控制的一般,包裹算不上好,整体还是休闲向但是可以用来跑步,后掌缓震不错,前掌如果体重稍大会觉得缓震不足。这双鞋的中底风格似乎是偏硬弹。
日常休闲跑鞋
虽然名为跑鞋,但是实际上只适合日常压马路穿着,主要是从设计上比较偏休闲,或者支撑措施比较少,或者缓震极限比较低,或者中底比较软,真正跑起来之后卸力比较明显。如果体重不大可以穿着跑一下,如果是大体重的朋友穿着这些鞋建议还是谨慎一点,受伤的风险会略大。
这部分没必要细分了,也就不做矩阵图了,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态极2.0
态极2.0在初代态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上依然挺有特点,但是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了。态极的重量问题在这一代并没有得到解决,大码的重量奔400g去了。日常走路的话比态极一代要稳不少,也保持了一代出色的踩屎感,态极所宣传的跑起来弹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要很大的压缩后才能感觉到一定的回弹,在这个期间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卸力了。
态极3.0
和3.0pro的中底一样,只是支撑和保护性措施少一些,中底也是换成了态极+轻弹,从而在没有损失脚感的情况下把重量下降了60g左右,实际体验比2.0更好,当然这也体现在了价格上。 个人认为3.0的外观也更容易被绝大多数人接受。
特步致轻
致轻系列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五代,采用的featherfoam中底用来走路是真的很舒服,真正的又软又弹,这个技术本质当然还是EVA发泡,而且密度不高,在中底不是很厚的情况下缓震极限也不高,虽然穿着舒服但是真的是没法跑步,大体重的我穿它跑了2.5公里中间还被迫休息了一小会。跑起来一脚踩到底,稳定性也不高,真的是非常担心受伤。
这双鞋在某些渠道的价格已经跌破100元了,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匹克轻弹002
相对于1代的氢弹,轻弹002保持了前作的重量,改进了前作的鞋面使得它不再有磨脚的情况,但是中底的厚度似乎下降了,抗扭片似乎也减配了,所以从实际的体验来看,这款鞋的实战评价并不高。当然,这么软而且轻的一款鞋,日常穿还是很舒服的。
李宁吾适5S
李宁出品的一款增高鞋、啊不,是休闲运动鞋。采用的是类似三明治的结构,中底上半部分是李宁最常见的低端缓震科技lightfoam,中间一个托盘式双TPU,为这双中底过于厚的鞋提供了继续的稳定支撑,下层是高性能弹性体,李宁似乎没有给这款科技命名。这就是一双纯纯的通勤逛街鞋,平时的运动基本仅限于赶个公交车地铁什么的,多数人的感觉它穿起来很弹,这么高的底还这么弹,你指望它稳定性能怎么样。
安踏氢3.0
安踏的氢系列跑鞋已经出到了第三代,这个系列基本上也是市场上最轻的跑鞋,不过因为追求极致的轻,所以在缓震和保护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投入,如果体重不大还可以穿上跑个5-10km,你甚至会发现它的回弹挺不错的,如果体重稍大一点,还是老老实实穿着通勤和出街吧。
安踏C37
之前推荐过安踏C37+,是C37的改进升级版,改进后更加适合跑步实战。但是C37作为一双安踏定义下的软跑鞋,虽然在日常跑步中支撑弱一些,但是走路的话还是非常舒服的。它的中底实际上比态极硬一些,毕竟我穿态极的时候感觉走路很个容易崴脚,但是安踏C37不会,C37的脚感和价格相符,大概就是200多的水准。
361NFO
361的低端科技款,不是具体某一双,应该算是一个系列,虽然从硬度来讲似乎是42,看起来比Q弹超还硬,但是穿着的感觉还是软。大家要知道一点的是鞋的中底不是按着软它就会软,穿和按时两回事。Q弹超和中乔的功夫科技都是你以为它很软其实他是硬弹。而NFO主要就是以软为主,带一点回弹,纯纯的日常休闲鞋调教。
鸿星尔克奇弹
最近鸿星尔克还出了一款专业的马拉松跑鞋——极风,后续推出了疾风,但是要说的是,这一波国产跑鞋的科技高潮,鸿星尔克算是错过了,期间还有过弜弹科技和李宁的弜科技撞字的情况,正所谓谁弱谁尴尬。奇弹材料据说和态极一样也是D3O,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没有那么明显的踩屎感,也没有觉得特别弹。后来又推出了人工肌肉跑鞋奇弹Elite,目前看来主要还是卖概念。你想啊,一个品牌发布了一款新的中底科技,结果定睛一看搭载在一双老爹鞋上,你指望拿这个牌子的鞋跑步?奇弹得后续产品没穿过,一代奇弹我算是比较早入手的,个人认为稳定性不好,不太适合跑步,尤其跑步的时候鞋垫神坑,穿着还行,颜值也不错,适合出街。
最后再次重申,以上的矩阵归类只代表个人意见,而且不同归类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指出。
本文只为让大家更多了解国产跑鞋,也给选鞋提供参考。
本来文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还是忍不住写个尾巴。
千人千脚,跑步和走路不一样,稍稍一点的不舒服在你跑步的过程中会越放越大,也很难有一双鞋可以适合所有的人。包括按照所谓的日系厂商网站上的选鞋方法去选择相应的支撑、缓震跑鞋也未必就一定适合自己。鞋宽从来不是优点,鞋窄也从来都不是缺点,瘦脚的人穿宽楦余量太大包裹和稳定都受影响。每个人对于鞋底的软、硬、弹得感知和喜好都不同。所有的选购文章都不能代替你去选鞋,但是可以帮你增加新的和更适合的选择,同时删去一些不适合自己的选择。最终,还是真正穿上去跑,单纯的店里踩两脚也很难去深刻体验一双鞋,所以我们都是蜈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