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 谢丽英:西安,我来过(散文)
想起此次西安之行,忍不住想要好好整理一番记忆。
尽管整理的过程有些漫长,但每个片段都那么耳熟能详,使人不禁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夜起了笑意。
一
我天生是个旅行者,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
对于那些人文景观一直都存有芥蒂,唯独西安。同事是在西安读的大学,在那里一呆就是四年,熟悉那里比家乡还多,从她口里,知道西安的景点,知道西安的气候,知道西安的特产,知道西安的夜市。
说者津津有味,听着聚精会神。我便一次次在梦里想着西安的样子,毅然选择这个地方,也算是圆梦。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出发,但在那一刻,得知要去西安,居然还象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兴奋而紧张。
从长沙黄花机场登机,一个半小时后,便降落在陕西咸阳机场。
接待我们的是个西安本地小伙,上了车,把我们安顿好后,小伙开始作自我介绍,说姓白。声音很好听,一口标准的北方普通话,话语里透着那种真诚而敦厚的笑,笑起来两个酒窝很迷人地印在脸上。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的缘故,皮肤不如姓,是那种很健康的古铜色。
小白自豪地告诉我们,看十年的改革成果到深圳,看百年的经济画卷到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历史到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才到西安。他还说,到了西安,耳朵比眼睛重要,不能光看,更重要的是听。
这样一个简短的介绍便勾起了大家对西安的兴趣。
于是,在心里默念,西安,一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今天,我来了。
二
去西安,不能不去看看那里的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从下榻的宾馆至此,不过百来步之遥。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墙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历代修葺,基本上保留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风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成就。
我们从南大门进入,停好车,迎面是“皮影、布艺、秦腔、泥塑、剪纸、年画”6副高高竖着的宣传画,并排而立。这些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东西在家乡并不多见,心底徒然对这个不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也如此深厚的古城有了一丝敬意。
登上几十级台阶,便上了城墙,小白耐心而细致地向我们解说。城墙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数字很多,听得晕晕乎乎,但小白最后一句,让我记忆犹新,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抬眼望着挂在城墙上那一面面在风中摇曳的三角战旗,那一盏盏悬在旗下的灯笼,沧桑而陈旧。西安这时的天是灰蒙蒙的,抚摸着那一块块青砖,使人不禁浮想联翩。在当年那段重兵屯集的岁月里,在往昔那些风云变幻的日子中,尘烟飞扬,战马嘶咧,血染城墙,胜利欢呼......
同事兰和玮是个十足的“摄鬼”,见我发愣,忙把我拉进她们的镜头里。于是,在古城墙上便上演了一幕幕有情景有内涵的故事。镜头里的背景可以作证,当年的战乱已离我们远去,留下的是一份对恒古不变的风土民情的崇拜和一种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的满足。
喜欢那些画面,充满着快乐、甜蜜、幸福和憧憬。
三
“临时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华清池如诗一般,婉约而华贵。
这是个写意而浪漫的地方。
走进去,楼台水榭,九曲回廊,亭台倒影,岸柳垂杨,似乎每一处地方,都留下妩媚多姿的身影和任性娇溺的宠爱。江山,英雄,美人,多么绚美的画卷;芙蓉园里,华清池内,飞霜殿中,多么绮丽的诗篇。
关于唐玄宗与杨玉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流传很多。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一咏三叹,令人久久不能释怀。我便常想,若这盛世一直太平,帝王红颜的爱情,是否会将华清池浸泡成永久的温柔乡?
然而,比翼鸟终将老去,连理枝也会被折断,君王的爱情,也不过是颂德歌中的悠扬余响,锦绣图上的艳丽花边罢了。当战乱平息,挑尽孤灯的夜里,玄宗戚戚然的念着“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时候,恐怕也无心再想起那一骑红尘飞过,爱妃明媚娇艳的笑颜了。
许是我们去的不是时候,三月的华清池除了行色匆匆的旅人,寂寥得没有一点生机。亦许是在那一成不变的温度里,爱情因了长久的浸泡,也渐渐褪去了颜色。总之,青石砌就的池子,早已悄悄干涸,失去了情与爱的润泽,只留下冰冷暗沉的气息,让人无语,让人窒息。
还是兰和玮,看多了华丽堂皇的殿宇,不再流连那些流光溢彩的亭榭,倒是池边一株向阳开放的腊梅引起了她们的一阵惊呼。还是拉上我,围着这株腊梅,让镁光灯在笑声中不断闪烁。
此刻,华清池因了我们的笑声居然从沉沉旧梦中苏醒,繁荣而辉煌,鲜活而生气。那幕厚重的历史烟尘,也渐行渐远,终于无影无踪。
【作者简介】谢丽英,女,新邵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爱我所做,做我所爱,一直专注于用文字养活时间,用镜头描述世界。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