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厂”的工业旅游,凭何成招牌
萑苇
百年酒窖扎堆 岸边船只招揽客人
体验经济时代,品牌竞争愈加激烈,商家如何让自家品牌深入人心?古老的“前店后厂”模式或许能够打开一条新路。
凡是到葡萄牙旅游的游客,大都想尝一尝被称为葡国瑰宝的波特酒。而品尝和购买这种特别的葡萄酒的首选之处,莫过于杜罗河谷南岸的加亚新城。约30个不同的波特酒品牌的酒窖集聚在那里,各自占据一块土地,前方是零售店铺,后方就是自家酒窖。
沿着当地最著名的双层铁桥路易斯一世大桥跨越杜罗河,从波尔图老城步行前往加亚新城的路上,人们就很难不注意到一艘艘停泊在河岸边的小型木船。
这些看上去颇有历史的小船上放着一个个橡木桶,旗帜上则印着不同波特酒品牌的名字和标志。200多年前,它们就是葡萄牙波特酒运输的主力军。如今它们早已被航速更快、运载量更大的现代化船只所替代,变成了帮忙招揽客人的品牌形象。商家们将自家船只停泊在河岸边,还原历史场景以吸引游客,同时也成了这座城市的招牌形象。
如此多的品牌和种类的波特酒,究竟怎么选?尽管不同的旅行指南有不同的推荐,但在加亚新城,各大品牌依托“前店后厂”格局所提供的酒窖参观及波特酒品鉴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和体验。
虽然品牌之间相隔很近,但这里并不会给人“硝烟弥漫”的感觉。既没有花哨的店招和电子屏幕不断打广告,也没有销售员和导购员出门拉客,所有店铺都敞开大门,欢迎人们随时来。有意参观的游客可以提前在官网浏览、预订,也可以到店内服务台现场预订,不同等级的参观活动全都明码标价,供人们选择。
面对林立的店铺,对波特酒一无所知的我,盲选了一家品牌形象颇有特色的酒窖桑德曼(Sandeman),他们的形象是一个戴着黑帽子、披着黑斗篷、拿着打火机点烟的“侠客”。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每日参观活动上午、下午、晚间各有3场,导览语言分别为葡萄牙语、英语和法语,票价分为两级,参观路线相同,但包含的波特酒品鉴种类不同。我选择了15欧元的初级票,票价包含两种波特酒的品鉴。
品牌历史引人注目 黑袍“侠客”全程导览
参观时间未到,同组几位游客就已等候在店内,大家不约而同地浏览起了墙上的品牌历史介绍展板。展板以时间线的方式,梳理了桑德曼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的发展大事记和创新之处。大厅另一侧则陈列了该品牌最珍贵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瓶装酒。
桑德曼酒窖成立于1790年,由苏格兰商人乔治·桑德曼建立。1880年,桑德曼将酒窖名字注册成商标,成为葡萄牙第一个带着商标出口的瓶装酒品牌。起初,品牌的“侠客”形象并不存在。在1928年,桑德曼受到葡萄牙大学生习惯穿着的传统黑袍校服启发,再借鉴了西班牙的阔檐帽,最终创造了这个让人过目难忘的潇洒形象。
参观时间一到,工作人员清点人数并完成检票后,把我们一行近20人迎到了酒窖内的游览起点。在那里,一位打扮成品牌经典形象——戴着黑帽子、穿着黑斗篷的工作人员正在等候我们。他告诉我们,将由他带领我们度过这段时长约为1小时的旅程,游览期间,大家要尽量跟紧,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向他提出。
参观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酒窖中穿行,了解波特酒基础知识。通过讲解,我们得知了波特酒诞生的故事。17世纪前,英国的葡萄酒主要依赖法国进口。后来英法之间爆发战争,法国葡萄酒因此大受冷落。为了满足当时英国葡萄酒市场的需求,英国将目光投向对其政治友好的葡萄牙。英国人发现,葡萄牙杜罗河流域的内陆地区的深红色葡萄酒很有潜力。由于当时往来两国之间的水路路程较远,运输风险很大,葡萄酒往往在抵达英国海岸时已经变质。后来,有酒商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了较多分量的高酒精度的白兰地,酿造出来的酒具有更甜的口感,也更适合长时间保存。这种不惧长途旅行的酒就是波特酒。在杜罗河谷酿造完成后,波特酒不会马上装瓶,而是用一种平底船将整桶的波特酒顺流而下运至杜罗河口的加亚新城,在酒窖中继续完成陈酿过程,直至陈酿结束装瓶出售。
工作人员表示,桑德曼是第一个让葡萄牙政府立法保护葡萄酒原产地的酒窖。我们身处的酒窖已有百年历史,脚下踩的砖、装酒用的木桶,都是特地为波特酒酿造和储藏营造合适环境而定制的。百年来,这里遭遇过几次水灾,所留下的痕迹至今仍然可在墙面上看到。只有亲眼所见,大家才会被这种历史沧桑感所击中。
参观的第二部分是在一个阶梯放映厅观看影片,片中详细介绍了桑德曼位于杜罗河谷的葡萄种植园。因为行程限制,我无法亲身去种植园一睹风光,这个宣传片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弥补了一定的遗憾。
参观的最后环节,也是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品鉴。工作人员根据我们购买的门票将大家引向各自的区域。像餐厅一样的空间内,一张张桌子上早已摆好了不同种类的波特酒。看到面前的两小杯酒,我认出它们是红宝石波特酒(Ruby)和白波特酒(Branco)。隔壁桌购买更高级品鉴票的人,还能多品尝一种茶色波特酒(Tawny)。品尝完这几杯,被波特酒折服的参观者还可以在旁边的零售区域选购酒品带回家。
各国竞相开辟线路 体验游中发现商机
其实,以本地特色的酒作为卖点发展旅游、推广城市品牌的做法,在全世界都很常见。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仅是一座成就了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化之都,同样拥有深受人们喜爱的威士忌品牌和啤酒品牌。对市民来说,下班之后去酒吧喝一杯,与朋友聊聊天,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对游客来说,参观历史悠久的酒厂,了解当地的文化,也是与这座城市亲近的一种有趣角度。参加威士忌之旅,人们可以发掘这门古老工艺背后的迷人历史,了解每家酿酒厂如何利用与众不同的成分配方,来酿制出独特的口感、质感、色泽和气味。在都柏林,人们为酒文化而自豪,甚至在当地最豪华的酒店大堂内,都能看见威士忌主题的装饰墙和展览柜。
匈牙利同样有着丰富的品酒旅游项目。这个国家四周环陆,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由于匈牙利秋季天气非常特别,惯有的阴霾常笼罩天际,使得那里能够酿造出可口的贵腐甜酒。匈牙利在境内开辟了数条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之路”,因保存完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首都布达佩斯城内,更有许多葡萄酒品牌厂家“大展身手”,为游客们介绍本国特色酒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有许多美食行业从业者以兼职的形式,带领游客像当地人一样发现布达佩斯,在2小时的品酒、烹饪和文化探险中,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味当地各种特色小吃,感受城市的真实与魅力。
纵观这些国家的“酒文化”主题旅游,对商家来说,既能推广品牌,又能拉动销售,形成集聚效应之后,更是成为城市旅游的标志项目。而对游客来说,不论是酒类爱好者还是普通参观者,都能有所收获,尽兴而归。
其实,国内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酿酒厂,但真正花心思将品牌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善于打多手经营牌的并不多。期待他国善于做大酒工业旅游文章的经验,为国内城市的酒类品牌在当下的体验经济潮流中抢占一席之地,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