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母亲留下的“遗产”/周祥鸿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来临,思念亲人的情感像潮水般地涌上心头,尤其是对母亲的思念,让我寝食不安,热泪盈眶。
思念母亲,感恩母亲,自母亲去世后我曾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字。每一篇都有我母亲的操劳的往事和苦口婆心的唠叨,一个淳朴、善良、本分的中国典型的妇女形象,一个相夫教子却识字不多的母亲,虽然平凡,却是我心中的一座大山。每每想起母亲,我的记忆的闸门就打开了,《我的母亲》《母亲的遗嘱》《母亲的那盏灯》《我的母亲我的家》《母亲的三句话》等等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喷涌而出,每一篇都浸满了我的情感,每一行每一字都是我思念的泪滴。清明节又将来到了,这种思念又如期将至,我又想写下我的思念,一个新的想法在我的笔下(键盘)上奔涌而出了,于是有了这篇征文。
母亲的“遗产”是什么呢?
母亲是八十年代末(1989年)离开我们的。她在临终之前留下的三句话是:我不想死,我还想活;欠张妈一百块钱,你一定要还上;我死后才写信告诉上海的大姨妈。母亲患的是肝病,从开始我陪着到诊所上医院直到住院治疗,病情渐渐恶化,从能走路到坐车一直到躺在床上,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最让我忘不了的是临终前几天躺在医院病床上输血的情景。输完血,母亲的精神好了许多,能靠起来了,还对我说想吃小笼包子了。一提起小笼包子,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留下来了。那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件往事:因为家境贫寒经济拮据,常常是借债度日,有时还断炊饿肚。妈妈告诉我和妹妹,勒紧裤带忍过去,人家问你们吃没吃饭,你们就说吃过了。穷不失志,富不癫狂。可有一天下午,妈妈买回来一瓷缸的小笼包,整整的十个,香喷喷的,还冒着热气。妈妈把小笼包分到了两个碗里,一碗五个,说,你俩趁热吃吧。我说,妈妈你也吃几个吧。妈妈说,我在外面已经吃过了。我和妹妹就狼吞虎咽地一下就把碗里的小笼包吃掉了,吃得很开心。就是从这一天起,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小笼包的味道。
后来,我工作了,就住进了单位的宿舍。后来,我结婚了,又搬进了单位的福利分房。在我搬离那个大杂院的小楼时,望着妈妈日渐苍老的容颜和头上的白发,望着小楼这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老屋,斑驳陆离的房顶和墙壁,支离破碎的饭桌木橱,望着这熟悉的一切陪伴我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我将要离开这里了,依依不舍的心情难以扼制,我在转身离家的那一瞬间,眼里的泪珠忍不住地流下来了。那一刻,我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离开母亲的家的日子里,我还是常常要回到这里,这里的大院子,这里的邻里发小,这里的一草一木,常回到我的记忆里、我的梦里。回到家,妈妈总是要烧蹄包给我吃,猪蹄包烧好后油晃晃的,红彤彤的,总是让我垂涎欲滴。妈妈看我吃的样子,也总是笑着说,慢点吃,都是你的。
回到家,还要给妈妈代笔写信。爸爸在一个县城工作,每年只在春节时回来一次,一次也只有个把星期。因而,平时都是书信往来。写信的事儿就由我代劳了,由于常常写信,写作水平也渐渐的提高了,写出的信妈妈也越来越满意。
妈妈夸我懂得她的心思,把她想要对爸爸说的话都写上去了。因为常常看爸爸的来信,知道爸爸想知道家里的什么情况,想知道妈妈和我们过得怎么样,还想知道妈妈的工作和身体如何,就按妈妈每一次口述的意思和内容,就一边听妈妈说话,一边编好句子,妈妈的话说完了,我的信也写好了。我像朗诵诗一样地把信读给妈妈听,抑扬顿挫,有模有样地读着,不,是大声带有情感的朗诵,博得了妈妈的称赞。
突然有一天,妈妈说不舒服了。我赶紧带她到我的一个同学开的门诊看了,开了几副药,病情缓解了。妈妈还和邻居大妈在一起玩起小牌了(一种长条的纸牌)。可是没有几天,妈妈的腹部疼得厉害,到中医院找老中医,把了脉,问了诊,开了中草药吃了。还不见好,我用自行车把妈妈送到市二院,拍了片子,吊了水,在医院的病床上观察了两天,是肝腹水了,要住院治疗。就是输血的这一天,妈妈想吃小笼包了。我马上就跑到医院附近的小吃店买了十个小笼包子。妈妈吃了几口,却摇摇头无力地说,吃不下了。妈妈那次卖血的钱买了十个小笼包子全都给我和妹妹吃了。后来我才得知,妈妈根本就没有吃一个小笼包,只是在卖血前喝了一瓷缸开水。想到这里,我还在说,妈,再吃一个吧。妈妈说,想吃吃不下了。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竭力地忍住悲痛,不想让妈妈看到我的泪水。
妈妈临终前的三句话,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一个淳朴、善良、本分的中国妇女形象像一座大山耸立在我的面前,耸立在我人生的道路上。
在迥然园墓地,我跪拜在父母合葬的墓碑前,一次一次的向父母倾诉我的成功、我的子女、我的家庭、我的生活和我的人生:从稚嫩到成熟、从奋斗到成功、从贫困到富足、从过往到今后,一步步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梦想!如今,我已经住上了三室一厅的居民小区,有了一个大大的书房,书橱里不仅藏书千冊,还陈列了我自己写的九本书。我常常伫立在书橱前,捧着畅销的新书,或者是自己刚出版的文学专著,一种由衷的荣誉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就油然而生,这不是骄傲,而是无怨无悔的人生可以告慰父母,尤其与我相依为命、操劳一生的母亲。在墓碑的那一刻,我决心用上一个笔名:周乔。因为我的母亲姓名是乔秀凤。我取母亲的姓,为纪念我的母亲
母亲,你没有留下物质的遗产,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她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走上了人生的道路,这“遗产”就是翱翔天空的翅膀,就是遨游大海的风帆,就是我家的“传家宝”。
作 者 简 介
周祥鸿,笔名周乔,在一家媒体工作了30多年。曾任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为市作协名誉主席。出版有《初梦录》《人生记忆》《再梦录》《梦园心路》《和谐吟唱》《有梦多好》《梦里的青弋江》《城市与梦》等小说、散文、诗歌专著和长篇小说《凌霄花》。
评选办法
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点击率超过5000的征文直接入围;有打赏的,每一元折算成100个点击率。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