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三河的亭与桥
最早听到三河镇这个名字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当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战击败清军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当时的大本营、古城墙、古炮台等遗迹。
三河镇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与舒城、庐江县相邻,有两千多年历史,为肥西历史名镇。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小南河穿镇而过。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于世。
走进三河古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最惹眼的当数三河的亭与桥。三河的亭与桥大多沿河而建,亭依桥立,桥靠亭建,亭桥相映,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旖旎的江南水乡画卷。
天然亭,位于三河古镇西街入口处,因以前在对面的小南河天然桥旁边有座茶楼,叫做天然楼,后来因为洪水不复存在,因此在此建造这座亭子,命名为天然亭,又叫半亭,上面的石碑上,刻着“十大舍不得”,表达了三河的繁华盛世。
翠竹亭,位于古西街合众巷出口处,旁边就是风光秀丽、贯穿全镇的小南河。此亭掩映在一片翠竹之中,亭柱酷似竹子,颜色是一片翠绿色,取名竹亭,有节节高升之意。旁边有游船码头,泛舟小南河,别有一番滋味。
冶霞亭,位于三河中街小南河畔。抗战时期,三河相对安宁,芜湖、南京等许多有钱人为躲避战乱,齐集三河,人口一度多达七八万之众,所以当时三河也被称为“小南京”、“小上海”,解放初期三河还一度设市,称为三河市。冶霞亭全部用大理石做成,亭子取名“陶冶情操、沐浴晚霞”之意,外形颇似清朝的官帽。栏杆上雕刻荷花,其寓意在于警示人们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古鹊亭,位于三河三县桥头东侧。三河古称“鹊渚”、“鹊岸”。曾经是巢湖上的岛,是鸟鹊栖息的地方,后巢湖下陷,随成陆地。此亭处是鸟鹊经常栖息的地方,故此亭被叫做古鹊亭,现在也是游人和居民经常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鸟鹊和人和谐相处,互不惊扰。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古桥之一,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如今我们将桥赋予了“遮阳、挡风、避雨、休憩”这些廊亭的功能后,也就称之为“廊桥”了。
三县桥,三河地处原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
望月桥,横跨小南河两岸,呈拱形踏步式,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桥的旁边就是七层楼阁“望月阁”,她与望月桥辉映衬托,宛若一对亲兄妹。登阁鸟瞰,可感受历史的沧桑,亦可远眺巢湖(三河距离巢湖西岸仅七公里)。据说每到十五月圆之夜,站在桥上对月许愿,愿望定会实现。
天然桥,位于三河西街三杭路上,是肥西连接舒城的一条重要桥梁。因为桥北曾有座茶楼名曰“天然楼”而得名。天然楼是三河镇一个十分出名的古茶楼,可惜毁于1991年大水,已不复存在。
仙归侨,坐落在古西街的入口处,是一座石桥,叫做“仙归桥”,取“仙人归来”之意,因为三河是历史文化名镇,在海外和全国各地工作的人很多,这座桥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些游子的眷恋之情。这座桥下的河流是三河的古护城河,与小南河相通。
国公桥,位于东街小南河上,是一座古桥。传说是一位古代国公修建的。国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位置仅在郡王之下、侯爷之上。我国在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这五个朝代设有这种爵位。
济公桥,位于三河古西街小南河上,因其上有两个亭子状的架子,又称为双亭桥。始建与20世纪40年代。1944年,国民党第六军军长张济公路过三河,探望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家属。当时,此桥正在修建,张济公便捐款资助。桥建成后,当地绅士便将此桥取名济公桥。
无蚊桥,又名小南桥,戴氏桥,是一位姓戴的寡妇修建的。据说宋朝末年,有一位罗先生来到三河,为了感谢戴氏的款待,便想为戴氏做点事情。戴氏说:“没有什么要做的,就是这桥上的蚊子太多。”罗士先生说:“我帮你搧蚊子吧,我一扇子能把这里的蚊子扇到八国九州去。”于是,罗先生用扇子轻轻一扇,蚊子真的无影无踪了。于是,这座小桥就起名无蚊桥。
当然,三河古镇名人荟萃,古迹太多,要说的不止这些,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