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明丨念儿的老母亲

异乡客地,终日奔忙,除了年末岁首,守着母亲过个年,其他的时间,送给了繁缛琐事,以至于每年的端午,都是在思乡怀亲的等待中度过。而今年的端午,单位放了假,终于能回家看看。

那天,我还没走进家门,老远就见大门的两旁,斜插着一束红线系起的艾草。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母亲一大早就把提前采撷的艾草插在门框上。端午这天,门上插艾草的习俗,有人说它缘于周代春秋时的楚地,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人说它缘于春秋末期的吴国,纪念成了河仙的伍子胥;有人说它缘于东汉上虞的,为了纪念曹娥……但是,母亲说纪念屈原也好,迎接河神也罢,插一把艾草,能够镇恶驱邪就好,能够让你们平安就好。后来,我离开了家乡,上了大学,过上了星期礼拜,渐渐忘了插艾草的端午,但每年的暑假,回家后的第一眼,看到的是门框的两旁,没有叶子的、风干已久的艾草。

闻着艾草的药香,我轻轻地推开大门。院子干干净净,象是用水洗过一般,没有一点儿污渍灰尘。轻轻推开北屋的房门,见家什收拾的挺挺当当,如是过年一般。而父亲的黑白照片,木然地冷清在墙上,也是一尘不染。电视机是开着的,正在播放“四郎探母”。如果房间里没有杨延辉荡气回肠的西皮流水,我敢说,死寂的房间,空气也会凝固。母亲盖着一件对襟的外衣,斜依在沙发上,倦懒地迷着双眼,不知她是在听戏,还是在看戏。窗外的一束阳光,斜照在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上,稀疏的白发上,让我又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母亲,又老了。

听到走路的声音,母亲抬手遮了遮直刺眼睛的阳光,大声地问:“谁呀?”

“我呀!你儿!”我一边放下手中拎着的东西,一边大声地说。

也许是我的声音没有提高到八度,耳聋眼花的母亲没有听清,或许是我的回家,让她感到突然,感到惊讶,感到诧谔,她猛个丁地坐起来,一边擦去眼角上挂着的泪珠儿,一边又追问道:“谁?”而盖在身上的对襟外衣,掉在了地上

“还能是谁呀?你儿子啊!”我把声音提高到八度,跑到母亲身边,扮了个鬼脸说:“好嘛,还不到半年,就不认识你儿子啦?”。

“你这小‘行行子’ (济南方言,读hang,孩子的意思),老大不小了还和孩子似的,把我吓了一跳。”母亲探了探身子,从沙发上站起来,埋怨道:“不年不节的,大老远的回来干嘛?回来也不给我打个电话!”

“今天不是都放假了吗?我回来看看你。”

“嗨!我不挺好的吗?你总共放一天假,不在家好好歇儿歇儿,大老远的,回来干嘛?”母亲一边上下打量着我,如见陌生人一般,一边含混不清地又唠叨着:“你放心,我要是去见阎王爷,会给你打电话让你回来哭妈的。”

母亲的最后这句话,似乎是给我宽慰,但我心中却涌起一股酸楚。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象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任凭太阳的炙烤,风雨的侵袭,用她的那双孱弱的手,独自一人,支撑着我残破的家。而如今她已步履蹒跚,风蚀残年,老的就象一只风干已久的桔子,但她依然用自己的坚强,支撑着我的的理想。想到这,我的脸上冒出汗,心中又油然生出了愧疚。

别过身子,背过脸去,我偷偷擦了擦盈框的的泪,见母亲从条仙几上拿起暖水瓶,以为母亲要喝水,赶忙走过去,接过来,问:“娘,哪个杯子是你的?”

“哪个杯子都行!桌子上的杯子我都洗过了,茶壶里也放上了茶叶,水也是刚烧开的,你喝就行。”母亲可能没听清楚我的问话,自顾自地继续说:“我琢磨着你今天要回来,今儿早上拾掇了拾掇屋里屋外,算计着时间,你该到家了,就又烧了两壶开水。”

母亲又从冰箱里端出一盆粽子。她说:“你要饿了自己去热热。这是我‘夜儿哄上’(济南方言:昨天晚上)煮好的,怕你赶路早上不吃饭。”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鼻子有些发酸,又一次落了泪。这些年来,我不知母亲翻过了多少本日历,又让母亲翻空了日历上多少页?我真的不知站在村口等我的母亲,接到我“忙,不能回去了”的电话,是怎么走回去的……我换位思考想象着,突然感到,每逢佳节,怀乡思亲的不仅仅是游子,那些身居家乡的空巢老人,同样也思念远在客居他乡的儿女。

(本文发表于《山东青年》2014年第一期)

作 者 简 介

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等作品集。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郭海涛: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四)

    无论您远走何方 导读 针灸百症赋注解,系列连载每天更新,以下为第四篇. 针灸百症赋注解<聚英> (四) 承淡安注解 郭海涛再注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

  • 悠悠艾草香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母亲,也纪念所有为子女操劳一生的伟大母亲 门楣上的那一束艾草,是母亲去年端午放在上面的.尽管叶子早已枯萎发黄,可是我依然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这香气也不时地把我的思绪拉到从前.儿时的 ...

  • 月明艾草香-郑州日报数字报

    ♣ 刘光华 艾在乡间是一种朴素的植物,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通俗点说就是泼皮,无论房前屋后,还是田间地头,只要它落地生根,就能默默无闻地向上生长,并且长得蓬勃葱郁,连缀成片:如菊的艾叶层层叠叠,总 ...

  • 郭光明丨远房老叔

    远房老叔其实不远也不老,按辈分还没出"五服",按年龄他今年也就刚满六十.而我之所以称他为老叔,是因为他的脑子里只有一根"筋",一根不接受新生事物.只认死理的&q ...

  • 郭光明丨爱“折腾”的母亲

    本文获 山东省"中国梦"主题文学征文 活动优秀奖 写下这个题目,我忐忑了许久. "折腾"这个词儿,辞海里的解释,不是没事找事,就是翻来覆去,要不然就是反反复复.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数儿痴老赵

    数儿痴老赵   文/陈鸿溪     老赵六十多岁了,据说是小学毕业,脑子还是很灵活的,就是口算能力差,对数字反映迟钝,属于数儿痴,也有熟人开玩笑地戏称他是"不透气儿". 人家买东西 ...

  • 【河南丨平顶山】郭方向丨皂角树村老解子树的故事

    皂角树村老解子树的故事   作者/郭方向   194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八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谢(富治)集团解放了皂角树,打土豪.分田产,建立村级政权,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使皂角树成 ...

  • 郭光明丨雨游丹崖,身心如仙

    在烟台等车,天,下着雨.及至蓬莱,天,还下着雨. 恼人的雨,不停地下着,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下了汽车,撑开雨伞,就随如织的游客,踏上青石甬路,急急赶往神秘的丹崖山. 天蒙蒙,雨也蒙蒙.蒙蒙的天,压 ...

  • 郭光明丨雨中莲

    我本俗人一个,难以挣脱为名忙.为利忙的漩涡,故而难得有那么一天的时间,走出名利,走进风光迤逦的田园.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细雨中我途经济南市历城区在有着"万亩荷花园"之称的遥墙, ...

  • 郭光明丨有缘东莞观音山

    去秋,正雨,夜宿东莞樟木头. 一夜无话.清早推窗,珠江携来的雨,挟着伶仃洋的鱼腥,裹着东方明珠的繁华和"小香港"的喧嚣,一下子扑在我的脸上,绵绵的有些潮热,不似北方的雨那么清爽,让 ...

  • 郭光明丨野 菊

    闲来无事,漫步郊外.昔日境幽叠翠的原野,已是落英成堆的枯黄,而在这落英成堆的枯黄中,竟盛开着一株怒放的野菊,给荒郊旷野点缀上了一丝淡雅的春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 郭光明丨药乡秋行散记

    一 出生于济南,工作在历城,休闲之余,喜欢游山玩水,寻古探幽,因而我曾在九如山,听过瀑布的轰鸣:曾在金牛山,听过鸟儿清脆的啼鸣:也曾在华不注山的峰顶,寻找过残留的那一丝历史云烟--但是,药乡,只是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