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人生贵在“自制”,以理智控制情绪,方为顺应天道
菜根谭:人生德行,贵在自知与自制。
01
人生处世智慧以顺应自然为本,但是顺应的是天道规律,而非自身的性情。
一个人幼稚与成熟的一个区别,就是成熟的人可以用理性去控制情绪,而幼稚的人则会一味的任由自己的性情控制自己的人生。
也就是拿自己的情绪去主导事物,那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因性情偏颇,而给自己带来祸患,因为在人性中充斥着太多人性之陋习,例如嫉妒、狂妄、自以为是等等。
《中庸》之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并且符合适度,便达到了“中和”的境界,这便是符合了事物最普遍的规律,天地各归其位,万物各随其行,也可以生生不息。
所以,一个人能用自己的理性压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在任何状态,都能让自己的外在言行合乎适度,合乎理性,而非任由自己的情绪所控制,这便是一个人最高的处事境界和状态。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即使立下了举世无双的汗马功劳,如果他是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他的功劳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一个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却能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那么他的罪过也会被他的悔悟所洗净。
这就是能以自己的理智,将情绪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的道理,即便是立下汗马功劳,也不会过度自傲,说的就是掌控情绪的重要性。
因为在避免骄傲的同时,避免的也是因骄傲而犯下的过错,只要懂得悔过改正,就能让自己从深渊中解脱,这正是一个人具有大智慧的一种体现。
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典型的身居高位之处,不懂得以理性控制情绪的问题,受到对方蛊惑之后麻痹大意,而丢失了荆州。
古人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处于高位的时候,如果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那么高位也并不能长久。
正如《道德经》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以为是的知道,这是毛病。
所以,在任何状态下摒弃自己情绪的自以为是,让一切合理和适度才是境界。
02
如果处在低位,以沉稳睿智去行事,避免性情之偏颇,最终也能让时局触底反弹。
崇祯皇帝朱由俭,就是以这样的沉稳态度,一举歼灭魏忠贤等爪牙。公元1627年的时候,朱由俭登上皇帝宝座为崇祯帝,他的前任是他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不理朝政,整天在宫中骑马射箭,不务正业,把朝中大权交给奸臣魏忠贤。
等崇祯上台时只有17岁,便知魏忠贤作恶多端,于是一心想要除掉这个大奸臣,但是魏忠贤的爪牙遍布朝廷,年轻的崇祯皇帝不敢冒失,最初入宫时,他对魏忠贤和颜悦色,以稳定其心,然后伺机而动。
有一天崇祯皇帝下令,把魏忠贤掌管的宫内小宦官一律“请”出宫,赴兵部领赏,可他们刚出宫,就把宫门关闭,不许再入宫,然后将他们原地解散。
接着,又强行命令魏忠贤的爪牙退休或者降职,使魏忠贤失去了左膀右臂,崇祯皇帝在这时又趁机宣读大臣们弹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下令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县看守黄陵,魏忠贤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中途上吊自杀。
崇祯皇帝在17岁的时候,面对魏忠贤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而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魏忠贤以及其爪牙一举歼灭,这样一种大智大勇之境界,不愧为帝王之才。
这便是以理智控制情绪,顺应天道之本的智慧与谋略。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味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