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应该怎么用?周彩存教授、陈功教授采访实录
3月22日,2019年CSCO肿瘤免疫治疗高峰论坛暨CSCO-AACR免疫治疗联合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外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对各个癌种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
当天,找药宝典记者也赶赴会场,就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使用指导原则、理解误区、医务人员及媒体应扮演的角色等热门问题采访了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暨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功教授。
Q:如今一些患者和媒体将PD-1药物称为神药,在您看来,目前大众对PD-1药物的认知可能存在哪些误区。
教授
周彩存
免疫治疗药,用对了人,用对的时间,是一种很好的药,但是用错了人,可能没有效,甚至加速病人死亡。病人已经躺在床上不行了,免疫治疗药也是无效的。因为免疫治疗是动用体内T细胞杀死肿瘤,作用机理和我们熟悉的靶向药并不一样,有些病人用着呼吸机,用了靶向药就能救过来,而免疫治疗不行
。
所以我们强调免疫治疗一定要用的比较早,千万不能等到最后病人不行了,到时再用这个药,那时病人的基础免疫功能没有了,没有士兵武装,PD1也起不到很好的疗效。
有一些EGFR突变的病人、ALK阳性患者,免疫治疗绝不是首选,而是应该选择靶向或者化疗。
教授
陈功
患者对PD1误区肯定是有的,一方面是患者的需求和我们目前的治疗现状有很大的差距,才会导致我们对新药的疗效产生过于美好的愿望,不但是PD1,在过往的几十年都上演了很多神话,包括过去新的靶向药物,前不久的疟原虫治疗癌症。老百姓觉得能救命,看到了希望,就一定会去追求,因为这涉及到生命。所以对这个很过热也很正常。
但是面对这种过热,我们要更理性,一方面要把免疫治疗好的一面传达给大家,促成这些有效的药物尽快上市。另一方面也要告诉病人,并不是免疫治疗不能包打天下,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
Q:如今国内上市了多款PD-1药物,在选择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教授
周彩存
首先选哪个药,要根据适应症来选,国家批了什么,就选择什么,没有批的话,也可能会起效,但没有被证实,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根据批的适应症来选择用药。
目前PD1用的比较好的有黑色素瘤、肺癌。头颈鳞癌及其他癌种目前也在做研究,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很好的适应症。
教授
陈功
我想首先遵循科学原则,即适合的病人用适合的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遵守三个R的原则。不能随意想当然,不能因为是VIP病人,或有钱的病人就尝试一下,任何一种的尝试都要有理有据,除非在做临床研究。
第二要很认真的评估病人的条件,尤其在安全性方面。
第三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要注意,因为这种免疫治疗的很多毒性都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更要学习,而且免疫治疗的毒性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跟内分泌科、风湿科、呼吸科、心内科等多科室有关系,所以一旦发生不安全的苗头,一定要请教那些专业人士,进行处理,将病人的安全列为第一。否则就算把病人肿瘤控制住了,但病人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Q:有数据显示,PD-1在单药使用,有效率并不是很高,请问临床上可采用什么方式提高有效率
教授
周彩存
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联合化疗一定要选对病人,病情严重的不能耐受化疗了,选择免疫+化疗,会让病人走的更快,不会增加病人疗效。关键是病人是否适合。
教授
陈功
可以联合治疗,联合的目的有二点,除了是为了有更好的疗效外。更多的联合是为了去逆转无效,比如有些单纯使用免疫治疗效果不好,那我们联合化疗、放疗、其他靶向药物,把所谓的冷肿瘤激活。这种联合就是一种策略,把不适合免疫治疗的肿瘤变成适合免疫治疗。
Q:如今免疫治疗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还有什么工作要做。
教授
陈功
从中国的病人来讲,目前最大的挑战可能还是适应症的,比如国外K药、O药都已经获批用在dMMR肠癌等多个癌种的患者身上,但是在中国注册的适应症是黑色素瘤或者肺癌,包括其他两个国产的君实和信达PD1。
不仅如此,如果未来PD-1药物进入国家医保,那一定还是按照适应症报销。对于患者的经济就是很大压力。
另一个挑战就是科学上的问题比如,MSI-H先天适用于免疫治疗,但只占肠癌患者的5%,剩余95%怎么办?我们怎么想办法把冷肿瘤变成热肿瘤,目前是一头雾水,我觉得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对于这一块还是任重道远。
面对这些挑战,一是让患者更多参与临床试验,谋求比现有治疗更好的方法,但是在临床试验之外,不要盲目给病人使用,否则不仅浪费病人的钱,治疗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也有赖于基础研究上的突破,没有上世纪基础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现在的免疫治疗。所以希望国家能加大扶持基础研究的力度,让更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从事基础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