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脑梗塞及对策
隨着影像学的发展,脑组织2毫米以上的小的梗塞灶被发现。使人无可适从,到处寻医问药。其实腔隙脑梗塞是大脑半球或脑干的深穿支动脉硬化、狭窄、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梗死,形成小的软化梗死灶。病变范围2~20亳米。其中2~4毫米的最多见,虽然列为脑梗塞,但是症状较轻。
腔隙脑梗塞主要累及脑的深部白质、基底节、丘脑和脑桥等部位等。
腔隙性脑梗塞约有3/4病灶位于脑的非功能区,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放射学检查被发现,称无症状性脑梗塞,50岁以上比较多见。
如果颅内多发支腔梗,根据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症状也不同。一般为头昏、头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情感淡薄、反应迟钝。位于小脑,可出现走路不稳、偏斜、眼球震颤等。位于脑干,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位于基底节区,表现为对侧肢体麻木不适,肢体运功能障碍,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等。
位于功能区2厘米左右或较大的腔隙脑梗塞,Fisher根据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将腔隙性脑梗塞归纳常为21种腔隙综合征。1,纯感觉性卒中;2,运动性轻偏瘫;3,共济失调性偏瘫、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5,运动性失语轻偏瘫;6,无面瘫的轻偏瘫;7,中脑丘脑综合征;8,丘脑性痴呆;9,水平性凝视轻偏瘫;10,合并动眼神经的交叉性轻瘫:11,合并外展神经瘫的交叉性轻瘫;12,合并精神错乱的轻偏瘫;13,合并动眼神经瘫的交叉性小脑共济失调;14,感觉运动性卒中;15,半身投掷动作;16,基底动脉下部分支综合征;17,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8,桥延外侧综合征;19,记忆丧失综合征;20,闭锁综合征;21,其它,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易跌倒、纯构音障碍、急性丘脑张力障碍。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
1,脑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腔隙性脑梗塞的致病基础。血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了腔梗的危险因素。故有人认为腔隙性脑梗塞为动脉硬化性脑症。
2,高血压,学者们公认的是腔隙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由于血压的增高,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穿支动脉壁脂质变性、管腔闭塞。或持续性高血压加速小动脉硬化、动膜内膜斑块脱落阻塞了小的动脉血流而形成了腔隙性脑梗塞。
3,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患者多伴有脂代谢紊乱。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微小血管内膜增厚闭塞,小动脉中层玻璃样变性和纤维坏死,血粘度增高,从而导致了腔隙性脑梗塞的形成。
4,吸烟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二氧化碳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及缩血管作用,是造成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对于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塞,处理原则是,伴有高血压者应用钙离子拮抗药保持血压平稳,但是血压不能降的太低,血压过低影响脑血液循环。血糖高,应用降糖药保持血糖正常平稳,胆固醇保持在4、5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在2、6以下。在没有出血倾向的情况下抗血板药常期应用。对脑功能区腔隙性脑梗塞,要积极治疗,其中包括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血管,及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