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盈怀袖 ——读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
文/王仁兴
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又再版了。这次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精心推出的插图版,图案精美且凸显文旨,装帧精致而古色古香,原文校对精细到精准(之前几个版本存有些许瑕疵)。这次推出的版本,堪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精品,捧在手里阅读馨香盈怀袖,那种曼妙的质感我很喜爱,广大读者也一定会喜欢。
《湮没的辉煌》自1996年甫一面世,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文坛专家学者推重备至,因而毫无悬念地荣膺首届鲁迅文学奖。至于易中天、叶兆言等学术超男与文坛大腕向读者推荐,是慧眼独具的真挚感受。如今,出版二十三年后依然被不同层次的读者所钟爱,确实是文化散文中名副其实的扛鼎之作。我摩挲着新出版的插图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这部书当年由东南沿海的上海首版,尔后台湾再版,几年后在南京重出江湖,这次再由武汉出版,从地理区位上显然在向华夏大地的中心挺进。至于时间概念上一版再版,我想说的是二十三年,对人的一生来说有点漫长,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二十三年后成了半老徐娘,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二十三后也变为油腻中年;至于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与秃发谢顶的油腻中年,二十三年后大多步入了退休状态;退休人员二十三年后那就是耄耋老者,或者就没有了……而一部《湮没的辉煌》历经二十三,却凭着独特的文字魅力依然生机盎然。这不得不说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无论时空如何变幻,经典的作品永恒地散发着迷人的馨香。
我与《湮没的辉煌》是一见钟情。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担任高中语文教师而又爱好文学的我,指导重中之重的高考作文深感迷茫。《湮没的辉煌》由东方出版中心首版推出,我第一时间就购买阅读,读完之后直奔书店一下子买了十几本,分发给周围的同事与几个好学生。当时我私下对一位知心的语文教师说:“在这样的书面前,我们站在讲台上简直有点误人子弟,深感惭愧呀。”自那以后,我一直留意《湮没的辉煌》一书的动态,时常推荐给新的同事与学生以及爱好文学的朋友。如今退休已经三年了,但凡高中学生找我研判高考作文,我首先告诫他们认真阅读这本书。二十余年来,《湮没的辉煌》各种版本,我几乎全部收藏。东方出版中心的首版、加眉批与评注的学生版、上海书店版、台湾尔雅出版社的繁体字版、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简装版与精装版、还有两三个不太出名出版社的版本,大略一算,这次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插图版,应该是第九或第十次再版了(重印的不计在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湮没的辉煌》中几篇基本篇目(不同版本篇目略有不同),我至少已读过十几遍,一些精美的段落完全可以背出来了。
《湮没的辉煌》是我时常翻阅的枕边之书,最早买的一本与有夏坚勇先生亲笔签名的那本,封面几乎磨烂了。在我看来,《湮没的辉煌》无论翻到那一页都能让你读得兴趣盎然。阅读过程似乎有情窦初开时看情书那种仔细揣摩的甜蜜:馨香而愉悦,憧憬且感动。这部书每一篇都有别具一格的独特史识,别有洞天的韵致语段,别出心裁的精辟议论……
夏坚勇先生是在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钩索点滴沉隐,以宏阔的文化视野纵横比对,凭卓越的学识才情洞悉历史深处隐含的、被常人忽略的某个“因子”,而这个“因子”却起着巨大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推动或阻碍着历史的进程。作者在探求历史真相,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寻觅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干瘪的历史细节丰满、生动、鲜活起来。一处坍塌的颓垣断壁或许掩埋着风雷激荡的历史画卷;几页仅存的青史残稿可能风干了惊天动地的血流漂杵;数行未成的诗稿也许湮没了当年的金戈铁马,或者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寂寞的小石湾》使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史可法与郡县典史(科级文官)阎应元复活,让他俩在铁血残阳与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下同台出演。《驿站》中才华横溢的文人和腰缠万贯的商人,刚正不阿的官员与奉承拍马的奸佞,他们先后向我们款款走来。《东林悲风》里的东林党人即便面对砍头与挑断喉骨的残暴时,依然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相关史实在夏坚勇先生别具匠心的重新梳理与链接后,散发着充满作者睿智而新颖的光芒,照亮了读者的阅读、甚至是思想的空间。让人发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浩叹。
十几篇汪洋姿肆黄钟大吕散文组成《湮没的辉煌》一书出版之时,就标志着“夏氏语言”风格的正式亮相。文中的叙述与描写,议论或抒情,大气而厚重,流畅且隽永。夏坚勇先生的文学语言,有时如山涧涓涓溪流,含情脉脉在山间沟壑静静流淌,时不时来个跳跃回旋,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地撞击出银铃之声;有时像月光里葡萄架下的美艳荡秋千,晃过来又飘过去,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大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情态;有时又如狂风暴雨中的断崖瀑布,水势浩荡激流飞湍漫天而来,不乏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如虹。所有这些都让读者畅快淋漓而荡气回肠。我们不妨从《走进后院》中节选几句:
●高邮,就是那座隐映在运河烟柳和芙蓉帆影中古驿站么?就是那首甜糯诙谐,听醉了南来北往的艄公船娘的《鸭蛋谣》么?就是那个站在文游台上低吟“山抹微云”婉约派词人秦少游么?就是那个从大淖边走来,挑着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杨柳似的穿街过市的姑娘小媳妇么?
●在我看来,那些“见者”中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他们还能狂傲得“天子呼来不上船”吗?还能执着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吗?还能豪放得“淡妆浓抹总相宜”吗?还能婉约得“衣带渐宽终不悔”吗?还能闲适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
这种信息容量大、体现学养、饱含激情的语句,在《湮没的辉煌》中比比皆是。夏先生笔下的文字有如高尔基的海燕和梅兰芳的水袖,展翅翱翔又收放自如,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著名作家王彬彬先生曾赞誉夏氏语言“平实而不失丰腴,峻峭而不失圆润”。诚如是也!夏坚勇作品的语言风格,必将成研究他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课题。
《湮没的辉煌》赞颂正人君子的亮节高风,歌颂英雄人物的品格高尚,传颂优秀文化的圣美高洁;同时也揭露封建皇朝的专制独裁,鞭笞贪官污吏的无耻丑恶,讽刺奸佞小人的道德沦丧……这些,书中除了生动的叙述、精准的描写外,还有充满睿智的精辟议论。夏先生往往在书写完一段史实后,荡开一笔直抒胸臆,写上一段借古喻今的议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穿越漫漫的历史天空,观照当今的相关现实。尽管有时用寥寥数语,或者欲言又止,但读者肯定能体察出其中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报以会心而意味深长的轻轻一笑;当然,那种义气横陈血气方刚的感慨,往往让读者血脉偾张拍案而起。有担当、正能量、接地气——体现耿直文人风骨的妙语,时时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仰天长啸而对书爱不释手。读《湮没的辉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迪,或说得益匪浅。那就各位自己去感悟吧。
吹尽黄沙始见金。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湮没的辉煌》插图本,慧眼独具而可喜可贺。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湮没的辉煌》与夏坚勇先生所著的《大运河传》《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等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后人所推崇。我完全可以预料并坚信:“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作者简介】王仁兴,男,1957年5月生,1978年考入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中文大专。毕业后一直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高级教师,业余爱好文学,有二十万字散文集《原声》,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