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归有光的三个女人
归有光何许人也,,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恐怕是之前网上疯传的: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他将家庭琐事写成千古不朽的名文,他的背后站着的是三个为他默默付出的女人。
归有光出生于没落家族,虽然父亲时家庭已经贫苦不堪,但是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背负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五六岁读朱熹,十岁便作下千余字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二十岁赴乡试,弱冠之年便"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
但是无论儿时的他一路如何像开了挂似的成长,到后来,还是和很多读书人一样,在科举制这里翻了车。
屡试不中,他心里是最难受的,最痛苦的时候,祖母就过来开导他。她安慰归有光"尽人事,听天命",还把归有光太祖爷上朝用的象笏交到他手里,郑重地说:"拿着吧,以后你一定用得。
后来终于在自己35岁的时候,如愿中举。
再有一人就是自己的母亲,虽然归有光八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但是其母的温柔,勤快,朴实,节俭都深深影响着归有光。
归有光上学后,母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不许他逃课。她会陪着他背《孝经》,背到没有一字错漏才过关。正是因为有母亲的爱护和严格的教育才能在归有光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之后便是,归有光的妻子。嫁给归有光时,他穷得连聘礼都出不起。魏氏却毫不介意,而是"甘淡薄,亲自操作"。
魏氏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归有光孤寂、黑暗的生活,给了他莫大安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
魏氏的陪伴给生活窘迫的归有光带来了生活中的温暖。虽然魏氏早逝,但是在归有光心里依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时隔多年,仍写下感人至深的"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正是因为归有光能够在这三个人的关怀下成长,才使得归有光有所成就,才会被人尊敬的称之为——震川先生。也许他们眼里的归有光 就是有上进心有志气的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