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得之不喜,失亦不忧,便是“道心”的境界

道德经:得之不喜,失亦不忧,便是“道心”的境界。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发展是道之运动的内在运动,坚守柔弱是道的运动法则的具体运用,天下万物从有中产生,有又从无中产生。

反者,道之动”,就是事物的变化是一种循环往复,而从另一角度来说,“道”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事物之间会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当事物符合了一定条件之后,就会触底反弹,往另一方面发展。好和坏人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换。

所以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万物福祸相依,这都是在符合道的运动和法则。

“弱者,道之用”,就是说道在运行的时候,用的就是柔弱的方法。

顺应自然的规律,不以自己主观的意识为主导,不去干涉万物而是顺应万物,即便是道孕育万物,也不会据为己有,也不让万物感到有压迫的力量,这个是道的内涵。

世间的万物循环往复,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这一切都是自然万物的本质。

而人的执念,恰恰是与“道”相反的。

人以自己的主观心思为万物定论了好和坏,过度的趋向好,过度的排斥坏,这不但让自己有了区别心,还让自己有了对外在宠辱的过分猜疑与执念。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概念就形成了,之所以知道善之为善,也就知道什么是恶了。

所以一个人以主观意识去判断一切好坏的时候,善恶美丑的区别就在内心中产生了,这是人的一个常见情绪,但是任何事情过度未必是好事,太过度的评判善恶美丑,太过度在意宠辱得失,那么人生就会因此而痛苦。

最好的答案是什么呢?就是以“道心”去容纳万物的一切。

正如同老子所说“弱者,道之用”

“道”发挥的事物的时候,用的都是柔弱的方法,所谓柔弱就是一切顺其自然,这也是“无为”的核心。

无为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和与世无争的态度,而是不妄为。

若以“道心”看待世界,春天的时候,我们看到百花争艳的美好,秋天的时候寒风萧瑟,我们就看到那一种别样清冷的美,感受来自于秋天的秋高气爽,无论外物出现了什么变化,都能顺应坦然,看见美好。

古人云:

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意思就说:若由我来把控和对待事物,那么得到也不会欢喜,失去也不会忧愁,这样感觉整个人生都是逍遥自在的。用事物来控制奴役我,那么不顺利就会恼怒,顺利又会沾沾自喜,一点微小的事情就能把自己束缚。

当你太过于在意外物时,外物一点点小的转变都会束缚你。

有一天,一个骆驼走在沙漠里,太阳像大火球一样晒得骆驼内心焦虑,这个时候有一个玻璃片硌到了骆驼的脚,骆驼一生气就朝玻璃片踢过去,谁知道把自己的脚掌划开了一道口子。

天上的秃鹫看骆驼受伤了,在骆驼头顶盘旋,骆驼吓得大叫着跑起来,他跑得越快血流的越多,最后没有力气的时候,瘫倒在地。

食人蚁闻到了腥味,慢慢地爬了过来,骆驼最后丧生于自己擅长的沙漠之中。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局,就是因为外界的事情干扰了自己的内心,最后才让自己命丧于沙漠之中,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内心情绪的困扰。

人生得失之间,无喜无忧,不为外物所奴役,心不为外物所动,一切平常心,便是一种真正的道心境界。

摆脱于世俗之外,看淡得失,一切纠结于心,人生才会更加丰满。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专栏
精讲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精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