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60):天涯比邻——释“比”
汉字探微
(160)
天涯比邻——释“比”
朱英贵
“天涯比邻”这个成语源自初唐诗人王勃的五言律诗《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著名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形容其远,“比邻”形容其近,意谓只要是知己,那么哪怕彼此相隔极远,但心却近如邻居一般。可见“比”就是临近或贴近的意思,这已经接近“比”的造字本义了,本篇就来谈谈“比”字的构字理据与初始意义。
一、“比”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比”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比”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几种古文字字形是一脉相承的,通常的解释是由两个侧面人形会意,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或者并肩挨着。造字本义为挨近或靠近。
但是对这种解释似乎可以提出几点疑问:
其一,构成“比”字的两个构件真的是两个侧面人形吗?为什么有些字形人的手臂要上翘呢?
其二,如果构成“比”字的两个构件真的是两个侧面人形,那么“比”字跟“从”字就应该构字理据相同,因为从甲骨文的构形依据来看,并不十分在意构件符号的朝向,朝向左侧即为“从”,朝向右侧即为“比”,这是说不通的。更何况,“比”字的甲骨文字形也有朝向左侧的(见上图甲骨文字形《合集》27888)。
其三,如果构成“比”字的两个构件真的是两个侧面人形,那么“比”字就应该由两个“人”字构成,为什么会是由两个“匕”字构成?可见构成“比”字的两个“匕”并非侧面人形,而是另有所解。
鉴于上述疑问,愚以为,构成“比”字的两个构件不是两个侧面的“人”形,而是两个“匕”形。那么“匕”又是什么?有人说,“匕”的初始意义是羹匙或勺子,有人说“匕”的初始意义是短剑或匕首,这些都跟“比”字的字义毫不相关,故拙文不以为然。
愚以为,“匕”应该是个表示雌性的符号(至于它是怎样表现雌性性征的,不在此处展开,留待日后解说有关性征的汉字的时候再来展开论述)。之所以说“匕”应该是个表示雌性的符号,可由牝牡(母牛与公牛)的“牝”字看出端倪,也可由考妣(父母)的“妣”字体会其含义。
那么,如果构成“比”字的两个构件不是两个“人”形,而是两个“匕”形的话,“比”字的构字理据及造字本义又作何解呢?
《说文解字》卷八比部:“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凡比之屬皆从比。”
许慎解释的意思大致为:“比”,就是关系密切的意思。两人相随就构成“从”字,反写“从”字就成了“比”字。大凡跟“比”意义相关的字都可以用“比”作为表意偏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说文》“密也”二字的解释是“其本义谓相亲密也”,可见也是认同许慎的说法。然而许慎接着将“比”字解为“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则恐有望文生义之嫌疑,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比”(反写的“从”)的字形字义就要么跟“从”同义,要么跟“从”反义。然而“比”字的意思既不跟“从”相同,也不跟“从”相反。更何况“比”字的甲骨文字形也有跟“从”同一朝向的,可见许说值得怀疑。
另外,在甲骨卜辞中还有用“比”为“妣”的例证:“庚辰,侑于比庚牢”(京都1822)于是有人认为“比”字的构字理据应为:“像二人屈体相昵,会以夫妻耦合之意。”(《文字析义》,P.15)。
有鉴于此,拙文认为“比”字的构字理据跟人与人之间的异性亲昵行为有关,它的造字本义应为亲近,和睦。而且只有亲近、和睦的造字本义才能够跟“比”字的众多引申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详见后叙),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二、“比”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比”字的造字本义当为亲近,和睦。例如:“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皇矣》)朱熹集传:“比,上下相亲也。”再如:“《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谓“比邻”即含有亲近和睦的邻居之意。
“比”字由此亲近、和睦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若干方面的引申义,一些引申义还有自己的深层引申义:
其一,表示顺从,附从。例如:“先王之道,仁人隆也,比中而行之。”(《荀子·儒效》)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二》:“比,顺也,从也。”再如:“伊川《易传·比·彖辞》有云:‘以圣人之心言之,固至诚以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后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则危亡至矣。’”(《朱子语类》卷五三)
由此又可引申出勾结的意思。例如:“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礼记·缁衣》)郑玄注:“比,私相亲也。”再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朱熹集注:“比,偏党也。”)又如:“内结权贵,外比群小。”(《明史·徐学诗传》)
其二,表示辅助,成全。例如:“比,辅也。”(《易·比》)孔颖达疏:“比者,人来相辅助也。”再如:“晋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以比叔向’者,以辅叔向也。”又如:“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文选·陆机〈文赋〉》)李善注引《周易》:“比,辅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配合、适合的意思。例如:“男女比。”(《逸周书·大武》)朱右曾校释:“比,合也。使无鳏旷。”再如:“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汉·马融《长笛赋》)又如:“音以比耳为美,色以悦目为欢。”(晋·陆机《演连珠》之二三)又如:“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其三,表示紧密,细密。例如:“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再如:“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高诱注:“比,犹致也。”毕沅校证:“谓致密。”
由此又可引申出以下两方面意思:
一是指称篦子。例如:“镜奁疏比各异工。”(《急就篇》卷三)颜师古注:“栉之大而粗所以理鬓者谓之疏,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虱者谓之比,言其齿密比也。皆因其体而立名也。”
二是表示周遍。例如:“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墨子·节葬下》)孙诒让间诂:“比乎身,犹言周乎身。”再如:“(匡衡)设不正之席,使下坐上,相比为小惠于公门之下。”(《汉书·王尊传》)颜师古注:“比,周也。”
其四,表示近,靠近。例如:“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书·召诰》)再如:“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司马贞索隐:“比者,近也。”又如:“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唐·杜甫《兵车行》)
由此又可引申出以下三方面意思:
一是表示并列,排列。例如:“称尔戈,比尔干。”(《书·牧誓》)孔传:“干,楯也。”孔颖达疏:“楯则并以扞敌,故言比。”再如:“竦峭双碣,方驾比轮。”(晋·左思《魏都赋》)又如:“联竹比板,以斗江潮日夕之厄;尺量寸度,而当往来无穷之劳。”(宋·叶适《台州重建中津桥记》)
二是表示齐同,等同。例如:“山渊平,天地比。”(《荀子·不苟》)杨倞注:“比,谓齐等也。”再如:“是故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比力而争,智者为雄。”(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又如:“‘鱼’之与‘模’,相去甚远,不知周德清当日何故比而同之。”(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鱼模当分》)
三是指称矢括,箭的入弦处。例如:“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周礼·考工记·矢人》)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比,谓括也。”孙诒让正义:“比,今人谓之‘扣’,所以扣弦也。”
其五,表示相连接。例如:“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或诎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汉·王充《论衡·物势》)
由此又可引申出编次、排比的意思。例如:“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礼记·乐记》)孔颖达疏:“比五声终始,使有次序也。”再如:“篇卷错乱,难于检阅,卿试为朕整比之。”(《旧唐书·经籍志上》)
其六,表示比较,考校。例如:“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周礼·天官·内宰》)再如:“及三年,则大比。”(《周礼·地官·小司徒》)又如:“是以切比闾里,知吏奸邪。”(《汉书·石奋传》)颜师古注:“比,校考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比方、比拟、比喻的意思。例如:“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再如:“夫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汉·王充《论衡·物势》)又如:“人以东坡为戏,不知《妖乱志》所载吴尧卿事已有此语,东坡以比程之陋耳。”(宋·沈作哲《寓简》卷十)
其七,表示类,辈。例如:“班侍中本大将军所举,宜宠异之,益求其比,以辅圣德。”(《汉书·叙传上》)颜师古注:“比,类也。”再如:“蜺之比,无德以色亲。”(《后汉书·杨赐传》)李贤注:“比,类也。”又如:“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
由此又可引申出以下三方面意思:
一是表示类似,相类。例如:“太白白,比狼;赤,比心。”(《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比,类也。”再如:“迹比断根蓬,忧如长饮酒。”(唐·鲍溶《夏日华山别韩博士愈》诗)
二是表示效仿。例如:“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杜预注:“比方善事,使相从也。”
三是表示《诗》六义之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例如:“《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大序》)再如:“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周南·螽斯》)宋·朱熹集传:“比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又如:“因物喻志,比也。”(《梁书·文学传上·钟嵘》)
其八,表示用手势比画。例如:“因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红楼梦》第二九回)再如:“(恶和尚)右手执着风快的刀,在老和尚头上试一试,比个中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比照、按照的意思。例如:“上下比罪,无僭乱辞。”(《书·吕刑》)孔传:“上下比方其罪,无听僭乱之辞以自疑。”曾运干正读:“罪重者比于上刑,罪轻者比于下刑也。”再如:“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韩非子·内储说上》)
其九,表示依法议罪,拟刑。例如:“咸常戒子孙曰:‘为人议法,当依于轻。虽有百金之利,慎毋与人重比。’故世人谓陈氏持法宽。”(《东观汉记·陈宠传》)再如:“民周景康盗树,为树主斫颅左,旋以他事与周秉鲁争,伤腹下乃死。前政以比树主,公请复诊之.腹下伤重,罪当比周秉鲁。”(清·恽敬《汉中知府护汉兴道邓公墓志铭》)
由此又可引申出以下两方面意思:
一是表示例,成例。例如:“疑狱,泛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大小之比以成之。”(《礼记·王制》)郑玄注:“已行故事曰比。”再如:“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韩非子·有度》)又如:“至于卫后,孝武皇帝身所废弃,不可以为比。”(《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元年》)
二是表示定期催逼,旧时官府缉拿人犯或征收租赋、额派人役等,定期催逼,谓之比。例如:“差四名民壮,锁押张千、李万二人,追寻沈襄,五日一比。”(《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再如:“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儒林外史》第八回)又如:“穷搜急比势如火,那知人夫不用用金钱。”(清·梁清标《挽船曲》)
其十,表示对着,向着。例如:“今跋中词意所指,直比皇上、贵妃,是敢于无君,一何至此哉!”(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再如:“双喜从门背后跳出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儿,用盒子枪比着他。”(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本来的意思。例如:“比望我子受快乐,因何愁苦转悲伤?”(《敦煌变文集·八相变文》)再如:“仁矩比节使下小校,骤居内职,性好狎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
其十一,用作副词。主要有如下五种意义用法:
一是表示皆,都。例如:“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战国策·秦策一》)再如:“下有犯,虽丝毫比不肯贷。”(《新唐书·辛云京传》)又如:“此人至诚在公,实称所使,凡所采访七十余人,比并闻其嘉声。”(宋·王溥《唐会要·论选事》)
二是表示近日,近来。例如:“比谷虽贱,而户有饥色。”(《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再如:“文襄尝问之曰:‘比何所披览?’”(《北齐书·元晖业传》)又如:“比从江南来,又从江南去。”(宋·梅尧臣《送萧秘校》诗)
三是表示连续,频频。例如:“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二》)鲍彪注:“比,犹连。”再如:“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比,犹频也。”又如:“帝曰:‘朕比下诏求贤才,又遣使黜陟,搜逮所遗,须能者用之,若何?’”(《新唐书·关播传》)
四是表示每,每一。例如:“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礼记·王制》)郑玄注:“比年,每岁也。”再如:“凡土司贡,或比年一贡,或三年一贡。”(清·魏源《圣武记》卷七)此所谓“比年”即紧挨着的一年,也就是每年的意思。
五是表示先前,以前。例如:“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识》)再如:“某比不熟识于侍郎,今日见之,观其骨状,真为贵人。”(唐·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又如:“朕比不置左右仆射,正以公在省耳。”(《新唐书·宇文融传》)
其十二,用作介词。主要有如下五种意义用法:
一是表示待到,等到。例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左传·庄公十二年》)再如:“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又如:“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百喻经·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二是表示为,替。例如:“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梁惠王上》)再如:“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孟子·公孙丑下》)杨伯峻注:“比,去声,为也。”
三是表示与,同。例如:“不推,谁其比忧!”(《庄子·天地》)成玄英疏:“比,与也。”再如:“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四是表示“比其……来”的意思,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例如:“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再如:“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西游记》第十二回)又如:“猫比老鼠还要沉默。”(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
五是用作表示“赛场比分用语”,表示比赛进行中或结束时双方得分的对比。例如:场上的比分是9比7;甲队以3比2胜了乙队。
根据上面对“比”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比”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比”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比”字的成语虽然不是很多,但其中“比”字的含义却很丰富,大致有如下十种情形。
其一,“比”表示亲近、和睦的意思,例如:
天涯比邻——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源自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其二,“比”表示比照的意思,例如:
比类从事——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语见《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其三,“比”表示勾结的意思,例如:
阿党比周——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语见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朋比为奸——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源自《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朋党比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语见《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语见《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其四,“比”表示连续、频频的意思,例如:
比年不登——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亦作比岁不登”。语见《晋书·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
比岁不登——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语见《汉书·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已赐直。”
其五,“比”表示相连接的意思,例如:
属词比事——连缀文辞,排比史事◇亦泛指撰文记事。语见《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属辞比事——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泛称作文纪事。语见《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其六,“比”表示每、每一的意思,例如:
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源自《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语见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比屋而封——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泛称风俗淳美。语见《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比屋连甍——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语见晋·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其七,“比”表示并列、挨着的意思,例如:
比肩并起——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语见《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比肩叠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语见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比肩而立——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语见《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比肩继踵——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语见《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比肩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语见《旧唐书·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源自《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其八,“比”表示比较、考校的意思,例如:
比权量力——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语见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语见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见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岁比不登——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语见《汉书·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其九,“比”表示类似、相类的意思,例如:
比物丑类——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语见《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比物此志——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语见《汉书·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比物属事——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语见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连类比物——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语见《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诸如此比——许多与此相类似的事物。语见《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其十,“比”表示齐同、等同的意思,例如:
比翼连枝——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源自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比翼齐飞——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源自《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又作“比翼双飞”。
比目连枝——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语见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寿比南山——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源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无与伦比——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源自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源自《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