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家谱现世 骆宾王踪迹有了确凿书证
(一)
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兵锋直指当朝女皇武则天。
为说明起兵的原因,争取各地官兵和百姓们的响应,徐敬业请大文豪骆宾王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xí)文。檄文把武则天骂了一通,说讨伐武则天是势在必行的。然后,笔锋一转,对在朝的王公贵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们加入讨伐武则天的队伍之中。最后更是咄咄逼人,铿锵有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然而文章写得再好,没有实力也是白搭。起兵很快被镇压了,徐敬业丢了身家性命。骆宾王是死是活,踪迹何处,成为千古之谜。
(二)
今年第六期第七期《文史知识》登出《骆宾王踪迹南通黄泥口有案可稽》和附纪,作者是张松林。
《文史知识》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普及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务求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和各界读者的喜爱,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史类名牌刊物之一。2003年第八期,曾经发表过吴良镛《张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章开沅《张謇感动中国》。
(《文史知识》2021年第六期目录)
张松林是南通市文联原副主席、作家协会原主席。他这篇考证文章说的主要内容是,骆宾王跟随徐敬业造反,失败后,逃到了当时白水茫茫芦苇荡荡的南通一带,最终病逝在崇川,埋骨在如今濠河东北角的黄泥口。张松林的结论,南通市媒体和方志办刊物曾经发表过。现在,能够被全国重点学术刊物《文史知识》选用,意义非同一般。起码有这么三条:第一、引起全国乃至国外学界的关注;第二、濠河边的黄泥口(桂花园)和狼山下的衣冠冢,都有了史料依据,不再是“传说”可以理直气壮的打骆宾王这张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张松林先生)
(三)
张松林敢于言之凿凿说骆宾王踪迹南通黄泥口,除了对历史资料的精心挖掘、梳理、解读以外,杀手锏是看到了徐敬业的家谱。
徐敬业的家谱全名是《徐李氏家谱》。
对这个家谱名称需要先解释一下。
徐敬业的爷爷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在新、旧《唐书》上都有记载。在《西游记》和《说唐》等古典小说中,也有徐茂公(懋功)的身影,当然小说把他神话了。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后,赐徐勣姓李,归李家族“附宗”,与他兄弟相称。史书上的徐世勣、徐懋功、徐茂公、徐勣、李勣其实说的同一个人。起兵造反的徐敬业是徐懋功的孙子。
上面的话说来有点绕。记住一句就行了:徐敬业、李敬业说的是同一个人,《徐李氏家谱》就是徐懋功的家谱。
今年年初,张松林在探索唐骆宾王终迹南通黄泥口的问题时,看到清朝志书转录李氏后人说,《家乘》上有骆宾王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失败,逃来“邗之白水荡”的记载。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二》曰“白水荡在旧县(海门)”。他想,要是能找到这部家谱,志书上的话就有佐证了。
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天下事,往往就是机缘巧合。3月底,汪曾祺的关门弟子、南通作家黄步千约请几位朋友小酌。席间,张松林从南通日报社副刊图书出版中心主任朱一卉口中得知,海门有位李自平先生,放弃家中企业不管不顾,潜心创作历史小说,他是徐敬业的后人,家中藏有《徐李氏家谱》。
张松林一听,马上催促朱一卉联系李自平。
(四)
3月27日,在朱一卉等陪同下,张松林来到通州区五甲镇福利村19组李自平家中,李自平现年七十岁,按谱中“排辈字氏”推算,自字辈当是唐徐懋功第四十九代孙。
(李自平待人特别热情,他叫回了在上海带孙子的夫人和在县城中医院上班的女儿李春芳一起接待,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书就在伸手可触处”。《徐李氏家谱》叠起来有一尺多高。据李自平介绍:抗战时期和“文革”期间,家谱由其祖父藏于茅屋土墙洞中。十多年前家中盖新房,才取出并专辟一室收藏。
(《徐李氏家谱》大部分朽蠹,有待整理)
(部分家谱整理装框,挂在墙上,摆在桌上)
家谱本子现已朽蠹,且散页零乱,亟待装裱抢救,但文犹可辨。这部家谱中,记载了明朝初期海门遭遇倭患、潮难,“家乘、田园尽失”后,于万历年间根据残谱重修的过程。谱中,有从唐李勣到明初李旭共二十八代的排辈字氏、人名、绣像,自李旭至今各代的排辈字氏(清咸丰前各分支均有名号)。可以看到家谱中历代“仿前者清录,后者遂编”,谱谱相承及几经增修的记载。看到明嘉靖五年(1526)礼部右侍郎崔桐(1478-1556)的序(崔桐对徐敬业之子李絅的赞诗中说:䌹“同僚夜遁逃'。这就是明明白白说骆宾王是跟李絅家属逃到白水荡了),明万历首辅大臣朱赓(1535-1609)的序和历代名人及李氏后人(直至清朝咸丰年间)的序……
(英公絅公像 公讳絅,敬业公三子。因父讨武氏未克,命复徐姓,公遂遁隐海陵白水荡。逮中宗复位,召复英公原职......)
特别让张松林兴奋不已的是,他看到了在各代谱本的《序》或《宗谱总记》中,多处有如下记载:“吾家懋功公辅唐有功,赐姓李氏。族遭武氏篡立之祸,其嗣敬业、敬猷公起兵于扬州,后姓徐氏。而敬业之第三子絅偕幕骆宾王遁于白水荡。”更有云:初“依僧舍,宾王客死崇川,葬通州城东黄泥口”……
至此,骆宾王踪迹这个千古之谜,有了确切的书证。
茶余饭后谈资:
张松林先生说:有位学者斥责南通万历志上骆宾王墓开棺“衣冠如新,随即灰灭”的记载“根本就是荒诞不经”。这恐怕还是读书不多,“以意度之”。其实,古尸不坏,史书多有记载。南通博物苑原馆长穆煊老先生在《南通的古尸研究》一文中说到:1956年2月,南通郊区开挖明朝名人顾能的古墓,三具尸体不但衣冠如新,而且如皮肤如活人。5月,扬州也发现了明代盛仪夫妇两具尸体,脸,乳,生殖器……各部位都与正常人相似,见风后全黑了。由此可见,志书关于骆宾王尸体的记载并非“怪诞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