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规避亲子相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父子相隐”

育邻梦

网友提问:家长管不了的孩子,老师还有必要认真管教吗?

回复: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规避亲子相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父子相隐”。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辅助子女成长是父母和老师的共同责任,但人类天生既有父子相隐【“为亲者讳”的周礼原则在判断是否与犯罪问题上的反映】。因此,养孩子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而教孩子不严格则是老师的懒惰。TA还只是个孩子......是人类父母庇护孩子最常用的托词。的确,任何人在父母那里TA都永远只是个孩子,父母总是不辞辛劳地为孩子打理一切,有时甚至是间接性辅助孩子养成恶习。

民间故事:

从前,某家人老年得子,从小娇惯的不得了,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想尽办法满足他;不管做错了什么事,从来都不会责罚他。

某日,村里来了个货郎担,大家都围在边上东看西看,孩子记起他母亲曾说过缺一根绣花针,于是就从货郎担里拿起一根绣花针,也没付钱,就拿回家送给了他母亲。 这位母亲在得知绣花针的来历后,不仅没指出孩子的错误,反而一个劲地夸他能干。

从此以后,只要家里缺什么,孩子就会从别人家偷偷地拿来,他母亲不但不批评他,还会替他遮着掩着。 渐渐地,这个孩子从偷鸡摸狗发展到了偷金窃银,打砸抢杀,等到他的母亲觉得事态严重,再想要阻止时,已然来不及了。

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独生子在偷盗过程中被抓了个正着,因为情节严重,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长是唯一不存在相对统一规范的职业

父母是人类社会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职业,也是培育社会发展建设人才的摇篮。但是,纵观全人类似乎也找不到任何一种通行的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典籍。因此,无论古代帝王&贵族亦或今日之达官显贵无一例外都必须借助老师的力量辅助子女成才,“易子而教”也正是源于古代帝王&贵族阶层。

教学大纲、教学行为规范、作习时间管理规范、教学层级划分、师生行为规范......现代学校教育体系拥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体系,老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有教材、教案做支撑,更有国家法律为坚强后盾。因此,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做到“说一不二”,什么行为该奖、什么行为该罚、奖罚适用什么标准都有明文规定。所以,老师的教育活动做到用心执教、用制度&法律管教即成。

驱赶牛羊进圈最好的方式是草料+皮鞭、社会治理最好的方式是赏+罚、治理水利最好的方式是疏+堵......同样,教育孩子学习成长亦必须恩+威并立。如果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教孩子、孩子不听,就会采取惩罚措施、而惩罚就必定会在亲情关系之间种下“怨气”。然而,职业老师采用教育法规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则不用担心影响家庭亲情关系。

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指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同样,家长作为和孩子长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自己难免会有诸多陋习与要求孩子遵守的规则相悖。因此,如若不是非常自律的父母还真没有办法管教好孩子。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接见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样,家庭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归根结底是孩子的,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任何奖惩都是在“左手转右手”、并且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深度协作关系。然而,老师则完全不同,任何老师都只在特定阶段、特定知识领域辅助孩子学习成长,他们的奖惩完全来自外界权威、不会留下人后长期性“后遗症”。

工作时间是职员/领导、在父母那里是儿子/女儿、在家中是妻子/丈夫......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许多角色,绝大多数角色都是成年人之间的对话。但是,有一种角色是最难拿捏适度的——子女的父母。因为,在其它角色中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你可以有不会的、不懂的、不愿的。但是,作为父母,在孩子这里你必须是全能的,而这份全能又以辅助孩子学习成长做到赏罚分明最难。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