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王景涛:【​八百里秦川苞谷飘香】(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八百里秦川苞谷飘香

文/王景涛

九月下旬到十月初,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苞谷用枯黄的叶子敲打着别在腰间金黄色的腰鼓,在唰唰唰的节奏中扭起秧歌,唱着我们熟悉的古老的歌谣。
这是丰收的奏鸣,这是作物盛大的庆典。
苞谷熟了,丰收的喜悦荡漾在人们的脸上。秋风中,谁吼着秦腔,吸引着渭河潋滟的目光,放慢了东流的脚步倾听。
地边,总有一些矮矮的,因树荫遮光生长缓慢还嫩绿的小苞谷,是秋天的迟到者,营养不良的身子,很容易联想起了小时候的光景。
小时候,国庆节前,学校就开始放半个月的秋假,我们这些小屁孩也加入到繁忙的秋收中。
秋收第一件事就是掰苞谷棒棒。挎上篮子或者背个背篓,从每个苞谷杆上掰一个棒子。篮子或背篓满了再返回地头倒到车子上,车是木制的架子车,车厢快满了时在上面插一层棒子挤紧,拉回家缷在院子里。于是,地里到处是苞谷棒子折断的声音。路上,装满苞谷的车子来来往往。一天下来,两三亩的苞谷就掰完了。苞谷杆子有两米多高,钻进地里就被高大的苞谷林淹没了。穿行密林中,最烦恼的是苞谷叶子,它们看似干枯了,但叶子边缘像是磨快了的刀子,一不小心就划伤了你的脸和任何裸露在外面的皮肤,生疼。父亲的肩膀上留下多少道这样的印子,已经麻木了,挥汗如雨的身影,仿佛一个擂响丰收腰鼓的汉子,对那张秋天的大鼓敲得乐此不疲。在苞谷落了叶子的下半部,我低矮的身子在苞谷地里灵活穿过,这是小孩子的优势。挎一个小篮子,掰了半篮子就提不动了,干一会儿就不想再干了,找一个发红的苞谷杆,用牙拨了皮当甘蔗吃。在那个缺糖的年代,我只能在苞谷杆子储存的汁液中来享受淡淡的甜蜜。少数苞谷杆儿结出黄金一样的棒子,还把多余的养分变成糖,储存在茎杆上,被人们称为三级甘蔗。
掰了棒子的苞谷杆,空留白色的皮,就像翻出口袋里子给人看,很像在说没有了,没有了。一阵风来,枯黄的叶子再也拍不响腰鼓的声,只有空空的掌声。
苞谷棒子堆在院子,晚上还要把包裹棒子的苞叶剥掉。金灿灿的苞谷棒子脱衣裸体,留最后两片苞叶,悬挂成棒棒柱,慢慢地在阳光中晾晒变干,长期保存。苞谷棒一层层悬挂在树杆上,像一座金塔。如果树不够用,剩余的苞谷棒子,搭上架,在架子上垂挂一条条铁丝,将苞谷棒子一层层悬挂在铁丝上,像粗辫子一样好看。一排排棒子柱或者棒子辫,把金色的秋天聚集在农家小院。在晚上拉一个灯泡挂在院子中,把电视搬出来,一边剥苞谷叶,悬挂苞谷棒子,一边看电视,直到深夜。月光明晃晃地洒下来,把一排排新悬挂的苞谷柱子和苞谷辫子擦拭一新,像水洗过一样鲜亮。
家家户户的院子,挺立着整齐的苞谷柱子,像塔林,镇住了村庄。
对于地边受树荒影响的一些生长缓慢的苞谷棒,依旧嫩绿。通常拿来蒸煮,煮熟后一大锅能吃好几天。嫩苞谷棒的另一种吃法就是火上烤,留几层叶皮,烤熟了比蒸煮的还香。而我的母亲,则把嫩苞谷粒抠下来,放在锅里炒,这样做成的美味,越嚼越香,那更是另一番风味。
一周之后,大片大片的苞谷地,成了光秃秃的田野,那一个个留在地上的根,用一只眼瞪着你,仿佛埋怨着什么。但很快,牛拉铁犁来了,牛劲大得拉动犁铧刺入土壤翻个地朝天,接着耙地就着手种麦,麦子种上,才算秋收结束,进入农闲时节。
晾干的苞谷就储存下来入仓。苞谷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做成苞谷糁子,也叫苞谷粥。苞谷糁下锅有一定的技巧,要一手拿碗,一手掌勺,将苞谷糁徐徐倾入锅中,另一只手则配合搅动,使苞谷糁随开水均匀散开。此环节后,马上加柴烧火,以旺火使水烧开,这样,开水会使苞谷糁受热发胀,不致沉在锅底发生焦糊。因此,第一开非常重要。之后,苞谷糁需要不断搅动,并一边观察糁子的稠度和成色。也有人加入红薯、洋芋或者豆类等,熬成糁子粥,配上银芥腌制的咸菜,就是关中人的早餐。
苞谷还有许多做法,其中常见的就是苞谷搅团。锅加水适量,点火烧开,用苞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水中,左手抓苞谷面一边向锅中慢慢撒下的同时,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锅里使劲搅,并且要一个方面搅,以免让面打成生面块,或者出现一点疙瘩,这是关键一步。苞谷面撒完后,再同样的方法撒上小麦面。俗话说,搅团搅团,在于搅。不断地搅,耐心地搅,搅得越多越好,做出来的就会好吃。最后一步就是将糊状的撑团移到案板上冷却,用刀切成块状,用调料凉拌着吃。加一种做法叫漏鱼,搅团冷却前倒入漏勺内,漏勺下放一盆子,盆内是凉水,漏入水中后冷却成小鱼,放入调料拌着吃。
每年腊八,将大颗粒的苞谷与豆类混合熬粥喝。大颗粒的苞谷要提前泡上几个小时才能快熟。
关中人爱吃醋,西府名吃臊子面的味道,离不开醋这一主要调料。苞谷配上其它五谷酿成的醋,是醋中上品。
苞谷还有炒的吃法。将苞谷放在锅中,用文火慢炒,直到金黄色变成褐色为止。小时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炒豆。黄豆、豌豆稀少,就用苞谷豆代替。炒熟的苞谷豆能存放好久,于是把炒熟的苞谷豆当零食吃。上小学时,我的班主任特别喜欢吃炒苞谷豆,每次去他办公室送作业本,总会看到一个小电炉子上放着一个搪瓷缸,里面有炒熟的苞谷豆,我总会偷偷抓一把解馋。
还有一个吃法就是爆米花。小时候,村子里总有一个推着车的老人,将一个爆米花机子支在村口,装入一勺子苞谷粒,再放入糖精,盖上盖子,下面是一个火炉连着一个风箱。老人一手推拉风箱,一手转动一个哈密瓜一样的旋转锅炉,过上五、六分钟,看看锅上的压力表后,就用一个扳手打开锅盖,一声爆炸声过后,一筐爆米花就香喷喷地在一股白雾中裂开嘴朝你笑。一会儿,村里的人都听见了爆炸声,于是纷纷拿出一碗苞谷,掏两毛钱放在碗里,排上队,等候爆米花出锅。有时候,已经半夜了,还有人在等候那种熟悉的爆炸声。如今,那种原始的爆米花早已逃离了我们的视野,但爆米花的新做法层出不穷,不时唤起我儿子的记忆。
后来,一种叫做甜苞谷的嫩苞谷棒子,出现在菜市场,也有沿街叫卖的,每次我都要花十元买五个尝尝。儿时那种掰嫩棒,用火烤着吃的情景再一次出现在脑海里。不会烤棒子的我,棒子熟了就在上面落一层黑烟,吃完了,嘴角上是一圈黑色的烟灰,露出雪白的牙齿,那样子是不是人们现在叫的“小神兽”。
近几年,八百里秦川,林果业的兴起,使原来粮食作物的主导地位被取代,苞谷仅作为口粮或者饲料占据零星的土地。离开故乡已经好久了,每每回来,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慨,而老苞谷加工而成的苞谷糁子作为早餐的习惯尚在。而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我要想吃苞谷糁子,还要去超市购买。金灿灿的颗粒诱人脾胃,可惜却冠以它杂粮的头衔。
苞谷养大了我的脾胃,多年来却被白米细面和肉类宠坏了,血压、血脂和血糖开始升高。想念苞谷,不仅仅是医生的提醒,更多的是引发我对旧时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感念。

作者简介

王景涛,新疆博乐市电视台记者。9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散文诗世界》《散文诗精粹》《三秦文学》《新疆日报》《新疆晨报》《博尔塔拉文艺》《博尔塔拉报》等刊物。

本期责任编辑:方天

【三秦文学】王景涛:【小满】(外一章)

【三秦文学】王景涛:【秋天的棉花地】(散文)

【三秦文学】王景涛:【萨尔巴斯套草原】( 散文 )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 学 总 顾 问:鹏 鸣

平 台 总 顾 问:边士刚

平台 法律 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 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副 主 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吴风平 莲 生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