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的美食名片——罗山大肠汤
导读: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演变出了数以万计的美食品类,而且带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各地的美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对于这里的一食一味皆有着深沉的眷恋,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活在豫南的广袤大地上,自然是对这里的本土美食大肠汤爱的无可救药。
尝遍百城千味菜,不如一碗大肠汤。豫南的美食名片,罗山大肠汤在信阳人的眼里显得是弥足珍贵,甚至在全国也是小有名气。一次在北京南下的列车上,在与身边的旅客闲聊畅谈的过程中,一位东北老头儿得知我是信阳人,于是就兴致勃勃向我打听起罗山的大肠汤来。
信阳名吃大肠汤
信阳地理位置
信阳位于河南的最南部,这里山清水秀,多次被评定为生态旅游宜居城市。信阳地处我国南北分界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出了这里独有的饮食名片—信阳炖菜。以炖为主的烹饪技术打造出了一道又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菜肴,清炖南湾鱼头、汗鹅块、大肠汤、鸡汤贡面、焖仔鸡等都是豫南美食的代表,如果再说有人说河南是美食荒漠,信阳人第一个表示不服。
罗山县隶属于信阳市,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信阳的大肠汤当属罗山的最有名,也是河南特色美食的集大成者。
关于罗山大肠汤的传说
罗山大肠汤的传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传说在明初,罗山县城关南有一个姓李的屠夫,平时以给大户人家宰杀牲畜为谋生手段,每次干完活之后,他看着”猪下水“扔了怪可惜,于是就将猪下水洗净之后过水再放、盐巴、蒜、姜调味儿,大锅熬着吃,没想到味道还异常鲜美。渐渐地,李家大肠汤的名气渐渐传播开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在前往灵山寺还愿路过罗山县城的时候,正好在此歇息大摆宴席,席间的大鱼大肉并没有提起朱元璋的胃口。不经意间,膳房那边飘来了一股诱人的香味儿,这下把朱元璋的胃口提起来了,连忙问道,这是什么菜肴如此诱人?
在品尝完李氏的大肠汤以后,朱元璋连连称道:“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食。”正吃的兴起之时,连忙下旨将李氏一起带回应天府,御赐“一品美食大肠香汤”的匾额,专为皇宫贵戚做御膳大肠汤。自此以后,罗山大肠汤便成为一道宫廷御菜名扬四方。
大肠汤
罗山大肠汤的前世今生
以上介绍的罗山大肠汤与朱元璋的传说是没有史料考证的,查阅历代县志,都没有关于罗山大肠汤的相关记载。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罗山县志(1986—2003)》才正式记载了这一罗山名吃。因此可以说80年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大肠汤这一美食只说。
罗山大肠汤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其味道却被广为称赞。
罗山老防疫站大肠汤
罗山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是大大小小的大肠汤馆却开在了小城的各个角落。当地人都有吃大肠汤的习惯,也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品尝这里的美食。
说起罗山大肠汤就不得不提罗山老防疫站大肠汤,这家大肠汤馆罗山人人尽皆知,一家朴实无华的门店开了一年又一年,味道始终如一,店面人气窜天。
罗山老防疫站大肠汤
老防疫站的这家馆子,这里的大肠汤好吃的出了名的,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来问,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家大肠汤馆的。这里的大肠汤主材是猪中精品—淮南猪大肠,辅材是当地的水豆腐和猪血,配以秘制的调料铁锅慢炖而成,出锅加以荆芥或者青蒜苗上点缀,色香味美,细嫩柔滑,肥而不腻。
小火慢煨之后,连味道寡淡的水豆腐也因为大肠的汤汁,拥有了一股浓郁而又独特的味道。在当地,吃大肠汤的搭档是来一碗大米饭,然后再要瓶啤酒,大口吃着肥肠和猪血豆腐,剩下的汤汁也是个好东西,浇着米饭吃最过瘾。一碗大肠汤,一碗大米饭下肚,吃个面红耳赤、嘴油肚儿圆,再来杯信阳毛尖解解腻,那可谓是再完美不过得了。
信阳美食名片-罗山大肠汤
罗山人为什喜欢重口味的大肠汤
在罗山,当地人早餐是吃热干面或者米线,中午或者是晚上来吃大肠汤的人居多,消费者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在很多外地人的眼里,猪大肠就是一种下脚料,而且还有一种不好的味道,搞不懂为什么还有人喜欢吃?说这话的人恐怕是因为没有吃过人间美味的猪大肠吧。
其实烹饪好的猪大肠是非常的好吃的,而且猪大肠特有的味道让很多人无法拒绝,就好比有人爱吃榴莲和臭豆腐一样,臭味也是一种美味不是?
其实相比于猪大肠来说,全国各地还有很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食物,例如贵州一些地方的人们喜欢吃牛瘪汤和羊瘪汤,所谓的牛瘪汤喝羊瘪汤就是牛和养肚子里还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煮的汤,是苗族人家招待宾客的上等菜,而且还具有极佳的药用价值。猪大肠在羊瘪汤和牛瘪汤面前,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罗山大肠汤的大肠选用的是罗山土生土长的本地猪,猪大肠的清理也经过了多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先清洗干净,其次是焯水去污去血沫,紧接着再漂洗除腥臭,最后加上料酒放到高压锅里成八成熟。经过种种工序和秘制调料做出来的大肠汤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可入口,大肠之所以会被那么多人排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做的不够好,如果你来尝一次罗山大肠汤的话,相信你也会爱上它。
罗山大肠汤
从罗山大肠汤看国人的食臭文化
百味之中,臭味也算是其中一种。但是从食品学上来说,食品的五味有酸、甜、苦、辣、咸,唯独没有臭味儿。因为臭味的名声不好,很多人都将其看作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生活中,却有不少的臭味美食被人们所追随,罗山大肠汤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还有例如北京的臭豆腐乳、江南的梅干菜、宁波的臭冬瓜、广西的螺蛳粉和安徽的臭鳜鱼等都是臭味美食的代表,臭味只是嗅觉的体验,味道的体验却是在舌尖。
食臭这件事儿,大概是门饮食玄学。食臭的人和不食臭的人往往是走在两个对立面,食臭的人觉得臭味食物就是人间的最高级美味,因此对其有着矢志不渝的坚定。不食臭的人就是对臭味食物嗤之以鼻,躲得越远越好。有的人不食一种臭味食物,却对另外一种臭味食物情有独钟。有的是闻着臭味食物大呼无法接收,但是在真正品尝一口之后就被彻底沦陷了。比如不吃榴莲的人却对螺蛳粉爱之有加,说闻不了榴莲气味儿的人在吃过一次之后就无法自拔。“臭”的魅力,真的很迷幻,也真的无法阻挡。
由陈晓卿主导拍摄的大型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中是这样解释“食臭癖”的,臭与香本就是一线之隔,奇臭和异香之间存在着微妙临界点。玫瑰花的香味加浓一万倍,那就是奇臭。在某种食物上,极臭可能就是极香。而所谓臭,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会吃的人,才能品到那种异于常态的味道。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食臭者的味觉更加灵敏,易于普通人般的存在,能够品尝到食物中异于常态的味道,是真正鉴赏美食的高手。
附带:家庭版大肠汤的做法
首先将猪大肠按照上述介绍的方法处理干净,在高压锅中焖煮至八成熟。然后捞出切成丝,另换热水炖大肠,加入八角、香叶、桂皮等调料儿增香。
罗山本地大肠汤用的都是煤火灶,文火长时间的慢煨会使大肠更加软烂,在猪大肠炖出香味儿的时候加入猪血块儿和水豆腐块儿,煮开之后小火慢煨,加上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儿,然后浇上一勺自制的辣椒油,大肠汤的香味儿一下子就扑鼻而来,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加入辣椒油
肥而不腻、入口柔和的大肠,辅以口感醇厚的豆腐和血块儿,吃起来让人大快朵颐。对吃肥肠有阴影的朋友建议可以尝试一下罗山的大肠汤,很大概率会让你爱上这里的肥肠。
总结:
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嗜辣也好,食臭也罢,行止由心最好。人生本来就是千滋百味的,其实酸甜、苦臭的味道都可以尝试一下,说不定味觉的新世界大门就此被打开。
参考文献:
王不易《中国食臭地理 》
文|食尚橘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