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颜】什么样的结体布局构筑了磅礴雄浑的颜体书法,代表作《勤礼碑》又是以什么样的用笔来实现的?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颜书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丰腴雄厚、结体宽博、气概凛然、纵横豪宕、独辟流派的境界,被历代书家奉为楷则。
宋代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壮美的书风,他把中国古典美学中“大巧若拙”、“见素抱朴”的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融秦汉碑碣雄壮浑厚的风格于楷书和草书中时,又创造了自身的风格“, 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卓然而成一代大家。
其书法具有不加雕凿的坦率和真诚,大刀阔斧,直起直落,峻劲纯朴,没有一点书生式的酸腐气。颜字雄劲质朴,表现出一种刚严,忠厚,实在。
其书法之美,不能以精制的亭台楼阁,柔情脉脉的美人婵娟来比拟,而是一种五岳山峦的雄浑壮美,不靠人为的雕饰,全然出于一种天然的本性。正如宋代严羽所评价的:“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这其中,又以颜真卿晚年所书的《颜勤礼碑》最具代表性。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进入完全成熟时期的楷书代表作品,为世所重,评价极高——笔法纯熟,端庄伟岸,雍容雄秀,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所谓“颜筋柳骨”之“颜筋”在此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颜勤礼碑》的典型特征是如何通过具体的笔法、结字和章法来实现的呢?在此,笔者逐一分析,以飨书友:
一、笔法
从笔法上来说,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瘦硬取胜的特点,加大了腕力的运用,突出一个“筋”字,为范仲淹所说的“颜筋”。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苏东坡对此作了更贴切的说明:“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颜真卿吸收了篆、隶中锋用笔和藏锋逆入的特点,将此化入楷书,而且“折叉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等笔法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写出了独具特色的“蚕头燕尾”的颜楷,丰腴劲健,端庄雄伟,含蓄自然。宋代书法家朱长文在他的书法理论著作《续书断》中说:颜书“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
《颜勤礼碑》用笔横轻竖重,撇轻捺重,主次有别,对比强烈,气度不凡,使颜字具有一种人为的浮雕艺术效果,颇具特色。不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对比强烈,而且单个笔画本身的粗细变化也很明显,这主要表现在长横的写法上,长横呈出比较明显的两头粗、中间细的特征。
二、结体
在结构上,颜真卿改变了王派书家大多左紧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耸、字形微侧、灵便洒脱之姿,而是吸收了篆、隶正面取势、浑圆壮重的特色,笔画端平,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四周撑足,外密中疏,在空间上造成一种扩张感。
同时,又改变王派楷书的相背为相向,重点的竖画写得略带圆弧形,如饱满待发的强弩,包含了巨大的弹力,使整个字的结构更加圆紧浑厚而富于内在的劲力。
三、章法
在章法布局上,王派书法字小而行宽,具有宽舒静穆之感,犹如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小调;颜体楷书却与此相反,大小参差,行距缩小,全篇布局具有充实茂密之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浑然一体,密不可拆,像一组雄壮高亢的交响曲。
其章法是凭借基本方正、大小相仿而又变化丰富的字形来取得统一的整体效果的。方正字形的上下连缀和左右映衬,造成了一种充沛而庄重的气势,使字的结构显得异常宽博开阔。这种充实饱满的章法布局是依靠其强劲厚重的笔画,宽博开阔的结构来支撑的。它压缩了字距行间的空白,使其减少到最低的限度,而用浓重的墨色占据整个空间,全篇布局充实茂密。
正如宋代米芾所说,颜真卿书法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笔画是字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学会书写笔画,才能写好字;笔画写不好,永远不会写字。
①蒇锋逆入。②顿笔涩行。③拓笔。④蹲笔。⑤衄锋向上收。⑥挫锋至点的中部。⑦提锋纵笔出钩。
写法与左向点相同,只是运笔方向相反。
①藏锋逆入。②向右下顿笔。③拓笔。④蹲笔。⑤回锋向上收笔。
①顺锋入笔。②渐行渐重。③向右下顿笔。④回锋收笔。
①逆入,轻而准确地定位。②折锋下按至所需宽度。③笔锋向上挫,将笔锋调整到横画的中心位置。④运笔向右涩行,用中锋勒紧。⑤略向上挫。⑥向右下顿笔作点状。⑦提锋轻顿。⑧用笔尖回锋收束。
①中锋入纸,触纸即右行。②运笔中且重且上。③顿笔。④蹲笔,然后提锋。⑤用笔尖回收。
①逆入。②折锋下顿。③将笔锋挫至横画的中间部位。④向右运笔,且行且轻。⑤到右端,向左空收。
①逆锋向左上落笔。②折锋向右下略顿。③将笔锋挫至竖画的中间部位。④略向上折锋,以蓄下势。⑤向下果断行笔。⑥略向左挫。⑦折向右下。⑧顿笔、提锋。⑨用笔尖在画内上收。
①逆锋向左上落笔。②折锋向右下略顿。③将笔锋挫至竖画的中间部位。④折锋上挫以蓄下势。⑤行笔中略有左右拓宽之势。⑥驻笔。⑦出锋后向上空收。
①逆入向上。②略顿。③将笔锋挫至画中。④折锋向上,以蓄下势。⑤勒紧行笔,向左出弧形。⑥略向左外挫。⑦向右下顿。⑧蹲笔。⑨用笔尖从画内上收。
右弧竖的写法大多与左弧竖相同,只是⑤处要勒紧向右弧出。右弧竖多用于竖钩和横折钩,这是《勤礼碑》中竖法的突出特点。
①—⑤与写直竖的方法相同。⑥直下而不向左挫。⑦回锋在画内上收。
①逆锋入笔。②折锋、顿笔作点状。③将笔锋挫至撇中。④回锋向上,蓄势撇出。⑤收缩笔锋,行笔涩进。⑥驻笔。⑦纵笔出锋。
①逆锋入笔。②顿作点状。③挫笔至画的上侧。④折锋以蓄势。⑤以上沿为准撇出。⑥纵笔出锋。
①逆入。②折锋后蹲笔。③挫锋至画中。④回锋以蓄势。⑤直下运笔。⑥向左下运笔。⑦向左下撇出。
①—⑤类似写竖。⑥笔锋转向左下。⑦勒紧撇出。
写法与短斜撇相同,只是斜度小,趋于平势。平撇也叫顶撇,往往用于字的顶端,如“千、积、和”等字的首笔。
①—⑤类似直撇。⑥—⑧类似写钩。
①—⑥类似写横。⑦将笔锋挫至画中。⑧回锋蓄势。⑨勒紧撇下。⑩驻笔。⑪纵笔出锋。
①逆入。②略顿。③向右下运笔。④略顿。⑤向左下行笔。⑥弯转。⑦折锋。⑧纵笔出撇。
①中锋入笔右行。②—⑤类似写横折撇,以下再写一个横折撇。
①向左下入笔。②折锋向上。③向右下运笔,取仰势,且行且重。④挫锋至画中。⑤蹲笔。⑥且行且轻,提锋出捺尖。
①向右下入笔。②折锋向上。③向右下运笔。④蹲笔。⑤按锋右行,趋势略平。⑥将笔锋挫至画中。⑦蹲笔。⑧且行且轻,纵笔出锋。
①—⑥类似横法。⑦—⑫与写垂露竖相同。另外,《勤礼碑》中横折的写法较多,一定要认真加以区别。
①—⑤类似写竖。⑥将笔锋回到竖的中部。⑦行笔中略向上拱。⑧回锋收笔。
①—⑤类似写撇。⑥挫锋至右端。⑦下顿。⑧上挫、回锋。⑨且行且轻。⑩驻笔回收。
①—⑤类似写竖。⑥拇指略后拈,转锋弯过。⑦行笔中略呈仰形。⑧驻笔后回收。
①与竖折写法相同。②与横折写法相同。③蹲笔收束。
①与横折写法相同。②与弯折写法相同。③驻笔收束。
①逆锋入笔。②向右下顿笔。③挫锋至画中。④回锋向上以蓄势。⑤勒紧直下,略呈弧形。⑥出椭圆形。⑦回锋向上。⑧纵笔出钩。
①—④类似写竖钩。⑤顿住向下涩行,呈右弧形。⑥向左挫笔。⑦回锋向上,蹲笔。⑧纵笔向左出钩。
①逆锋入笔。②略顿。③挫锋至画中。④折锋向上以蓄势。⑤勒紧弧形写下。⑥蹲笔呈椭圆形。⑦回锋。⑧纵笔出钩。
①—③如写细长横。④向右下顿笔作点。⑤回锋至“点”的上部。⑥转折笔锋。⑦纵笔出钩。
①中锋入笔。②画弧右行。③蹲出椭圆形。④向左挫锋。⑤折转笔锋。
①—⑤如竖弯写法。⑥横的部份呈仰势,富有弹性。⑦蹲出椭圆形。⑧折转笔锋。⑨纵笔出钩。
①—②如写右尖横。③—④如写竖弯钩。
①逆入。②略蹲,左端呈椭圆形。③锋至画中,向右写横。④—⑤如写斜钩。
①—②如写短细横。③—⑦如写竖钩,整个竖的部分要圆浑,有弹性,越往下写越重。这是《勤礼碑》书法的个性。
①—②如写右尖横。③—④如写竖弯钩。⑤且行且弯,曲度比竖弯钩大,极富弹性。
①如写右尖横。②如写短撇。③中锋逆入。④折锋后由原路右行。⑤蹲笔下行。⑥如写弯钩。
①如写藏尾竖。②—③如写横折弯钩。
①—④如写右尖横。⑤—⑦如写短撇。⑧轻提折笔向右下。⑨转笔画圆弧。⑩如钩法。
①—②如写横撇。③逆入。④折锋向右下行笔。⑤画弧形。⑥如弯法。
①逆锋入笔。②将笔锋挫至画中。③转折笔锋以蓄势。④且行且提。⑤纵笔出锋。
①—②如写藏尾竖。③—④如写挑。
跟颜真卿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