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痛(五 · 不可俯仰)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顺;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黄帝内经·灵枢·杂病第二十六》: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颈项痛不可俯仰,多病在足太阳,取飞扬,佐以水沟,立竿见影。三十年前初学针灸时,一对父女俩来到诊室,小姑娘十六岁,颈项痛不能抬头,而且郁郁寡欢。老师先在其小腿飞扬穴扎了一针,又在水沟穴扎了一针。然后一边捻针一边说:抬头!果然,小姑娘缓缓的把头抬起来了。后来又经过几次治疗,精神状态也振作起来了。

【飞扬】

【归经】:《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而络入足少阴经,故名飞扬。
【定位】:先找到承山(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承山穴),其下1横指再旁开1横指处即是飞扬穴。
【作用】: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主治】:飞扬穴主治颈、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刺灸】:

飞扬穴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水沟】

【归经】: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
水沟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3]。水即水液,沟即沟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定位】:水沟穴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一说“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作用】:水沟穴苏厥逆、利腰脊,具有醒神开窍、清热熄风的功效。
【主治】:水沟穴主要用于头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中风昏迷,口噤不开,口眼歪斜,水气浮肿,小儿惊风,心腹绞痛,晕厥,窒息,精神分裂症,低血压,昏厥,抽搐,急慢惊风,唇肿,牙关紧闭,目赤肿痛,腹胀,胃痛,消渴,黄疸,闪挫腰痛,脊膂强痛,遍身水肿,气冲心胸,中暑,腰脊强痛,鼻鼽,虚脱,面神经麻痹,口眼肌肉痉挛,晕车,晕船等,并可用于急救。
【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局部以痛感为主,捻转时可有酸胀感。

或用指甲按掐,每分钟掐压人中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水沟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