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星空】杨建平丨韩信,知恩图报的真君子



一百小钱酬亭长。韩信是淮阴人,少年时丧父,家境贫穷,他既不会种田做买卖,又不能去当官,只能过着游荡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他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母亲死后,韩信更是无依无靠,生活无着,四处游荡。有个亭长与他有过来往,他便常常到这个亭长家里去吃饭。亭长的妻子见他常来白吃很不高兴。有一次她故意一清早便烧好了饭,早早就吃完了,韩信来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亭长家吃饭,知道人家不愿留自己吃饭,就愤然离去,发誓再也不去亭长家了。后来受封楚王,回到家乡,他派人把那个亭长找来,只赏给他一百小钱,并说,“你是个小人,没将好事做到底”。

韩信对亭长的酬报,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他没有忘记亭长当年对自己的帮助,没有忘记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派人把那个亭长找来,但只赏给他一百小钱。这也是警示后人:做好事应善始善终。

一饭千金报漂母。韩信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常常到淮阴城下的河边去钓鱼。河边有几个老婆婆常在那里洗衣服,日子久了,其中一个看韩信落魄无聊,很同情他。一次家人送来午饭,她分一点给韩信吃,韩信饥不择食,狼吞咽地吃了起来。从此,那个洗衣婆每次都分给韩信吃。一次,韩信吃过分来的饭后,向洗衣婆深深施了一礼,激动地说:“承老大娘这般厚待,我永生难忘,将来我得了志,会报答您老人家的!”洗衣婆听了,责怪韩信说:“男子汉大丈夫说这种话干什么!我看你相貌堂堂,好一个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吃点饭,哪里想到要你报答!”说罢,拿了洗好的衣服离去。望着老婆婆的背影,韩信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发迹了,一定要实现今天的诺言,重重报答这位乐善好施的老人家。

后来,韩信帮汉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洗衣婆的恩惠,便命从人把她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后来,“一饭千金”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微小。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

以德报怨谢恶少。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说:“你虽然个子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却是很胆小的。”又当众侮辱他说:“你当真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一下那个年轻人,就弯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过去。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当成为楚王的韩信来到下邳时,找来曾让他受过“胯下之辱”的那个无赖。那无赖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见韩信,便“扑通”一声跪倒磕头,连呼:“大王饶命啊!”韩信朗声大笑道:“起来吧!别老记着过去的事了,那都是年少时闹着玩的,我看你有些武艺,就任命你为楚国捕盗的中尉吧!”那家伙做梦也没想到韩信会以德报怨。他不由得连连磕头谢恩,后脊梁却渗出丝丝冷汗。韩信还告诉下属说:“这是个壮士。当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但杀他没有名目,所以忍了下来,才达到今天的成就。”可见韩信他从年轻时,即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问题,认为要他胯下而行的年轻人造就他的成就,因而心存感谢,给他个小官做,充分表现了以德报怨的高尚品德。

坚守信义助刘邦。当项王派使者前往规劝齐王韩信反汉和楚、三分天下自立为王时,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齐国人蒯通又劝韩信。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通又劝道,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但韩信最终不愿背叛汉王。

可以看出,韩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观念的浸染,非常讲究知恩图报。他有好几次机会都可以背弃刘邦,自己拉起大旗,成立独立的武装力量,都因为要感谢刘邦的“恩德”而放弃了这种想法。当然,也就是这个知恩图报,直接导致了韩信对刘邦一厢情愿的“轻信”,因轻信而导致对刘邦认识上的片面性。他只看见刘邦“伪善”的一面,而看不到或不愿承认刘邦“多疑”且心狠手辣的另一面。因此,韩信一直被刘邦控制得俯首帖耳,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导致人生悲剧。

但,尽管韩信的悲剧结局让人感叹,淮阴侯韩信确实是一位知恩图报的真君子。

作 者 简 介

杨建平,1969年生,河南省淮滨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在《语文报》、《语文周报》等报刊发表各种文章近百篇,有《从审美借鉴到个性写作》、《诗词意象的文化内涵解读》等专著两本,共45万字,其中《诗词意象的文化内涵解读》获得河南省社科普及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倾心古典文学,钟情淮河文化,扎根乡村生活,主张以文化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