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建民丨红伶怨

乡村的傍晚,天空幽蓝,落日纯净。夕阳如一团即将耗尽热量的火球,慢慢沉入贾鲁河西岸那片密密匝匝的洋槐林。

老杨依旧穿着灰不啦叽的圆领白汗衫,一只手拿着剥好的青葱棵,另一只手的胳肢窝夹着漆皮斑驳的豆青瓷碗,迈起八字步踏着落日的余晖准时出现在大队合作社门口,递上油渍麻花的一毛纸票,让售货员打一碗坏红薯干酿制的白酒,靠在门框上仰脖子一气喝干,嘴嚼青葱,迷离的眼神瞅着渐暗的暮色喃喃自语。

老辈人说,老杨原本姓阎,祖籍豫东商丘,街头卖艺出身,解放前流落我们村子寨内,因左邻右舍都是杨姓,随之被同化融入这个群体。老杨从小练就一身轻功武艺,于街头勾栏瓦肆中钻过火山上过刀山,表演失手刀尖将肚皮划破,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夏天里成为他扯皮露胯炫耀的资本。老杨还为大户人家唱过堂会,端坐在椅子上扎好武架子,胳膊腿吊四只带铁箍的柏木桶盛满清水,最后又在脖子上挂一只水桶,一出戏唱下来大气儿不喘。儿时印象中的老杨是瘦高个,长一副曼长烟熏脸,眉宇间的抬头纹如刀刻斧凿,好像天生就是扮演坏人的角色。老杨的上齿镶着两颗大金牙,咧嘴一笑黄灿灿的,村人传说那是用纯金做成的,给他的身份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想当年,老杨在县剧团当武教师,客串演花脸,上场一个亮相,伸手抹一把脸,半边脸哭的泪水涟涟,另外半边脸颤抖着皮笑肉不笑,仅那一手的绝活儿,曾经倾倒多少戏迷粉丝。老杨的媳妇虽无倾国倾城相貌,却有沉鱼落雁之容,值此风韵年华,一根粗黑瓷油油的大辫子扎在脑后,下摆与屁股齐,红辫梢甩来甩去十分惹眼,艺名就叫“大辫”,是县城曲艺厅的头牌。那年月没有电视,电影、戏剧十天半月难得看一回,大辫天天晚上在曲艺厅唱坠子书,成为机关干部和领导们的捧角。大辫穿着薄如蝉翼的白丝绸衣裤出场往台前一站,抬玉指掂起八仙桌上如高粱馍一般地惊堂木,“啪”地一声拍一下,沙哑的嗓子来几句开场白:

“说书不说书,先拍惊堂木。天也不早啦,人也不少啦,鸡也不叫啦,狗也不咬啦,咱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说的是岳飞大战牛头山,王祥卧冰惊动天。孟姜女哭的长城转,三英雄结义在桃园。”

紧接着,大辫手打檀木简板,“哎”地一声嗓音由低渐高,跟着坠胡伴奏就唱了起来:

您听文来您听武,

您听奸来您听忠。

您听文来包公案,

您听武来杨家兵。

会听书您往那西北观看,

大道上来了一哨人马兵。

烟尘滚滚遮天日,

刀枪剑戟耀眼明。

有心叫他慢点走,

啥时候能唱到热闹中。

您的心急俺的嘴快,

弦子拉拉再帮帮工。

简短捷说不费事,

转眼间来到了汴京城……

此刻大厅内早有人拍起巴掌喝彩叫一声“好”,将气氛推向高潮。

大辫戏唱的好,也有人缘,一个弹丸小县城,官场上左右逢源,本来是当红时节,没想到偏偏节外生枝,因患急腹症住进医院,被确诊为宫外孕。手术原本不大,风险不高,主刀医生却将一把剪子遗忘于腹腔中,一代红伶香消玉殒。

大辫死的那年夏天,我才8岁,晌午头正在村北玩耍,忽见一辆木太平车拉着一副白木茬棺材穿街而过,直接进入学校南边岗坡的老坟地停下来。乡下老规矩,人死在外边不能进家,况且又是三伏天,没有水晶棺冷藏尸体,只好草草挖坑掩埋。

埋葬大辫三天后,老杨在妻子的坟前搭起灵棚,请来两班响器,吹吹打打热闹了一整天。夏季晴空无云,毒辣辣的太阳晒得西岗顶的草木都塌了叶子,一股湿腥的暑热气如揭开锅的蒸笼弥漫于岗坡。附近村子的乡民闻讯赶来瞧热闹,男女老少黑压压一大片,扎堆坐在老柿树的凉荫下。老杨身穿紫花绸衣裤,手脖上明晃晃的金壳表在阳光照射下粼粼泛光。他叉腿站立在八仙桌上,呲着大金牙面带哭相,将成箱买来的“芒果”牌带锡纸香烟剥开,白花花的烟卷盛满一簸箩,冲席地而坐的人群不停势地撒烟,撒完一箱子接着再剥。那时的“芒果”烟带锡纸的一盒零售价三毛一,不带锡纸的三毛钱,老百姓压根就吸不起,只有两人打赌时才发狠说,谁输了买一盒带锡纸的烟。目睹此情景,村人私下议论纷纷,都说老杨有钱,真人物,够排场,将老婆生前佩戴的三金连同金壳手表都一块给埋了。可怜大辫撇下一双儿女,小儿子才蹒跚学步,连要摔的老盆都掂不动。老杨将老盆临时埋在妻子的坟前,等儿子长大了再摔。

失去了妻子的庇护,赳赳武夫的老杨亦被剧团除名,带领一双儿女回到村里当农民。老杨平生爱喝酒,返乡后更是借酒浇愁,每喝必醉,躺地上睡的跟死人一般。为了让老杨少喝酒,村人给他弄一只鹌鹑玩耍,夜晚老杨曾经手把鹌鹑钻进我家屋子里,跟一辈子喜爱这种玩物的爷爷喝酒,喝完酒俩人找来一个罗圈,随手撒几粒谷子,各自将鹌鹑撂进罗圈内,头抵头看鹌鹑叨架取乐。素来心善的爷爷多次劝老杨说,酒少喝,烟少抽,不能玩物丧志。老杨非但不听劝,酗酒更厉害,将妻子留下来的几箱子衣物家私陆续拿集市上变卖,先是买成瓶的酒喝,此后囊中羞涩,天天喝一毛钱一碗的坏红薯干酒,喝的满脸发怔。

俗话说:人穷志短。老杨喝干家底,断了经济来源,为解嘴馋,买来一支猎枪,夜晚不睡觉,围着村子乱转悠,寻机偷鸡摸狗,搅扰得村人不安宁。日久天长,村人先前对老杨那种好印象荡然无存,终日里像防贼一样对待这个外来户。老杨自觉在村人面前失去了尊严,索性破罐子破摔,时常跟街坊吹胡子瞪眼耍不论理。老杨烟瘾发了,一时买不起成盒的劣质卷烟,趿拉一双露脚趾头的烂鞋,赶集寻地摊专吸骗烟。乡下人在老坟岗地栽几棵烟苗,青叶子揉碎了自个舍不得吸,偷偷拿集市上的背影处摆地摊,想换一点吃盐钱。老杨蹲在地摊前,声称先品尝一下滋味,用半张破报纸卷一大把烟叶,贪婪地过烟瘾,于烟雾缭绕中撕心裂肺地咳嗽,随着五官的错位眼泪鼻涕流淌满脸。过足了烟瘾,老杨站起身抹一把脸,拍屁股走人,气得卖家祖辈奶奶的骂街,他呲牙嘿嘿一笑,头也不回,全当没听见。

老杨喝醉酒能睡两天,饥一餐饱一顿的日子,终于体力不支而病倒,据说是胃溃疡,躺在西岗顶的地铺上肚子疼得嗷嗷叫,却无人管。老杨口渴了,小女儿用绳子绑一个瓦罐,到大街上的水井里打来凉水喂他喝。不知何时,老杨死在地铺上,邻居听见孩子哭声上门观看,那尸体早已僵硬了。村人找来一捆秫秸箔,把老杨的尸体放进去,就地卷巴一下,抬到岗顶坟地给软埋了,那情景与妻子死时的热闹场面相比,冰火两重天,让围观者慨叹不已。

老杨死后,一双年幼的儿女无依无靠,大队临时决定,交给村里一户无儿女的绝户头抚养。正好给老两口补了没有儿女的缺,将满怀的慈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上世纪80年代,老杨的女儿进入县剧团,却是无师自通,登台就唱黑头,很快唱出了名气。逢年过节,姊妹俩归乡为父母上坟,顺便探望曾经养育过他们的爷爷奶奶,让老人晚年的生活多一点念想。

可惜,老杨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作 者 简 介

睢建民,男,豫东开封人。出生于大跃进年代,长身体的时候,遭遇三年自然灾害;长知识的时候,又遇上十年文革,心灵几近荒芜。先天不足后天补,单相思苦恋上文学,鹦鹉学舌弄几篇短文,偶有作品见诸报刊。现为《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走进草庙岭

    走进草庙岭 (一)话说圣母娘娘庙 草庙岭,洛宁县的一个古村落,位于洛宁县底张乡,距底张乡政府东南方向约十四里.原先,村子坐落在川涧东边的丘陵之上,现在,由于岭上的生活及交通问题,绝大多数村民已经迁居到 ...

  • 睢建民丨把鹌鹑的爷爷

    爷爷一生有三大嗜好:喝酒.喂马.把鹌鹑.爷爷一辈子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却对民间流传的那首<鹌鹑歌>:"姓鹌名鹑,祖籍燕胡.昨听雁大哥说南京好景--"倒背如流. 在我 ...

  • 睢建民丨长啸台下话阮籍

    孤立于尉氏县城小东门南侧的一抔土丘,传说为战国军事家尉缭子所筑"拜母台",另说是西周时期周幽王设立的烽火台,却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栖居此台抚琴吟诗而 ...

  • 睢建民丨父亲是儿子心中的歌

    人生的道路上,能有几次与父亲相拥,没人记得.在我一生最困难的时刻,父亲给予最多的,却是无言的大爱,至今感觉仍沉甸甸的. 父亲出生于1930年,在我们这个老三门的大家族里,四世同堂,耕种着上百亩土地,也 ...

  • 睢建民丨老蒋

    老蒋是我本家族爷,并不姓蒋,因其大名叫结实,与国民政府的蒋总统谐音,于是被众街坊戏称为"老蒋".久而久之,反倒把自个的真名给叫丢了. 印象中的老蒋常年剃着光头,白面无须,大眼双眼皮 ...

  • 睢建民丨三哥,你是我亲亲的三哥

    人老了都有怀旧感,夜晚的睡梦中时常梦见老家的三哥,醒来想起三哥生前悲苦的命运遭际,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三哥是我的发小,比我大两岁,在他们5弟兄中排行老三,因此呼为三哥. 从童年开始,我就与三哥形影不离 ...

  • 睢建民丨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有多远

    初夏时节,寓居省城高楼林立的小区,眼前缺少了旷野葱绿,思乡之情日甚.星期天,儿媳开车载着我们老两口和小孙子,冲出钢筋水泥围城,直奔黄河滩区,名为看房子,实则领略湿地公园式风情. 地处省城西北隅的高档小 ...

  • 睢建民丨那个槐花飘香的季节

    初夏五月,贾鲁河西岸那片洋槐林又开始扬花吐翠了,伴随着暖日丽风,如雪浪般的花海释放出阵阵浸人心脾的幽香,招惹成群结队的金峰铺天盖地而来,嘤嘤嗡嗡萦绕于成嘟噜成串的花蕾间酿蜜.目睹眼前这白茫茫的花海,我 ...

  • 【长河星空】睢建民丨在贾鲁河里学“狗刨步”

    故乡西岗下有条贾鲁河,其源头直通黄河花园口.老辈人说,抗战之初,蒋介石为了阻挡日本人南下,密令炸开黄河,一泻千里的黄水未能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却给我的祖辈带来了灭顶之灾.黄水过后,遗留下这条满含村人痛 ...

  • 长河星空丨睢建民乡村记忆二题/睢建民

    骟羊 故乡地处豫东黄泛区贾鲁河畔,上世纪中后期,大集体年代,村人为了生计,家家户户都有养猪养羊的习惯.于是,便有了摘猪骟羊的营生. 那年月,时常光顾我们村子的手艺人姓魏,豫北滑县人,大伙都叫他&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