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首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苹果香里说流年/彭艳梅

小时候特馋。

馋得像童话故事里那只垂涎三尺的小狐狸,馋得经常抬头望着大娘家用荆棘围着的杏树直咽口水,馋得可以闻见妈妈木箱里的苹果香。

童年的秋冬季节,妈妈都会把队里分到的几个苹果,珍宝一样地藏到她的嫁妆-------一个黑色的,外面画着彩色花鸟的木箱里去。箱子里面是我们的衣服,衣服下面就是用纸包起来的青香蕉苹果。青香蕉苹果刚摘下来很绿,很硬,不太好吃。但是,只要放上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发黄,香气慢慢散发出来。开始是轻轻的,悠悠的,若有若无的一缕清香,要仔细去嗅,才嗅得到,然后深深呼吸,就吸到了淡淡的苹果香。直到现在,依然认定那扑鼻而来的清香,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香气。

一般这个时间,妈妈是不会拿出来让我们吃的。有一次,弟弟闹着要吃,妈妈不应,弟弟一扭身就哭了。妈妈心一软,只好拿出来一个,切开,分给我们吃。从小听着孔融让梨故事的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推说不吃。姐姐也推说不吃。正挂着泪花的弟弟一听,扭过身来:“你们都不吃,我吃!”一句话把我们全家都逗笑了。

爸爸在院子里栽上了苹果树、梨树、李树等果树,也栽下了我们满满的希望和憧憬。但是记忆里,那几棵树长势不好,总是很单薄地站在院子里。春天里,稀稀落落地开出花,然后凋零,挂果。当小苹果刚能吃,我们就开始蠢蠢欲动,偷偷摘一个尝尝,又酸又涩。只好作罢,过不了几日,又摘下几个,慢慢有了酸酸的味道。好客的我就会摘下来,送给好伙伴一起分享。所以,总是还没等苹果真正成熟,树上就没有果实了。

后来,队里把苹果园分到各家各户。我们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是苹果树。剪树,施肥,梳花,梳果,打药,采摘,爸爸妈妈像蜜蜂一样辛苦地忙碌着。

再后来,灵宝开始大面积发展苹果,我们家也不例外,所有的地都栽上了苹果树。苹果的价钱很好,我们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有一年暑假,爸爸对我说,以后卖苹果的任务就交你和弟弟去。我们每天早早去苹果园里,小心翼翼地采摘好,装满架子车,我和弟弟就拉着车子到离我们村五里远的镇上去卖。镇上到处都是收苹果的,我们也不会讨价还价,都是找一家价钱稍微好的,就卖给人家,打下来的,再找一家收次果的,全部一卖就完成任务了。

说到苹果,我突然想起自己的第一次打工,也和苹果有关。初三那年暑假,娟嫂子带着我和她的妹妹杨娟奕一起去川口乡收苹果,每天工钱是八毛钱还是八块钱,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们坐着三轮车跑了很远很远,才到了洼里村。第四天,嫂子有事不去了,我就和娟奕,也是我的同学一起去,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人家却说另找了人了,我们只好返回。但是我们兜里的钱只剩下五毛钱,不够坐车。几十里路怎么办?我和娟奕一个比一个脸皮薄,推搡来推搡去,最后只好红着脸,硬着头皮给三轮车的司机说了当时的情况,他看了看我们,二话不说就把我们送到了科里。我们下了车,他一分钱不收,我们感激地连连道谢。从科里到阳店还有十几里路,我们又坐上班车,拉倒白门坡上,人家就不让我们坐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回家。又热又累又饿,我们走着走着连话都不想说了,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步一步往回挪……后来,娟奕考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留到了北京,成了家。流年似水,不觉间20多年已经过去了,卖苹果的小女孩长成了大人,在各自的世界里充实快乐。我知道,见或不见,她也一定记得那份难忘的经历。

作为苹果之乡的灵宝人,大多都有很深的苹果情结。尤其是来自农村的我,因为苹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虽然我们早已搬到城里,家里没地没苹果了。但是,还是常常想起那清香四溢的苹果香,想起芬芳满园的苹果园,想起忙并快乐的耕耘时节,想起硕果累累的收获喜悦。

这几年,每到秋天,我们就会自驾去寺河山苹果园采摘。“灵宝苹果甲天下,寺河苹果甲灵宝。”真是名副其实。寺河山的苹果真美,红彤彤地挂在枝头上,像画的一样,红得喜人,红得醉人;寺河山的苹果真多,一个挨着一个,一树连着一树,像满天星,在枝叶间闪烁,挂满了一道道坡;寺河山的苹果真甜,咬一口,蜜汁流淌,清香袭人,又甜又脆,沁人心脾。看着满山的红苹果,如同人在画中游,顿觉心旷神怡,物我两忘。吃完寺河山的苹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若有朋友来,灵宝人必以水果之王——苹果招待。而且是上乘的灵宝苹果。走的时候,热情好客的灵宝人,还会送上灵宝苹果,让您路上解渴,回去仍然可以享受到最甜的苹果,最美的味道。因为这是灵宝的记忆,灵宝的味道。

流年似水,流走了岁月,流走了江河,流不走浓浓的苹果情结,流不走对灵宝的深深热爱。

苹果香里的流年啊,永远是记忆深处的最美时光。

作 者 简 介

彭艳梅,女,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灵宝诗词楹联协会会长,灵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桃林新韵》总编。2010年出版诗集《午后阳光》,2011年出版散文集《栀子花开》及《无悔的人生——马俸禄回忆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梦回井字院/赵丽丽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清源之恋/朱向青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如火的木棉花,怒放的生命/方志英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的呼唤/马黎明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紫色的兰花/张新玉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妈妈是女儿的守护神/张美灵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地姣姣、板仓仓/栗振光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请不要放弃自己/李玉凤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消失在尘埃里的千层底/狄树强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单车岁月/禹艳芬

(0)

相关推荐

  • 【重庆】吴紫涵《苹果园真美》指导老师:牟联发

    苹果园真美 长岭学校三年级 吴紫涵 外婆家的苹果园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春天来了,苹果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十多天的工夫,它们便开花了.纯白色或粉红色的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引来了一大群蜜蜂和蝴 ...

  • 农技:栽苹果树就栽“秦红”,听一线专家细谈

    "秦红"是陕西果树所培育的苹果品种,它不是一个"新品种",2011正式审定,由嘎啦和威塞克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中晚熟苹果品种,成熟期在"双节"前 ...

  • 苹果一年用多少肥?苹果能用膨大肥吗?苹果怎样管理能增产?

    农资365,了解更多生根.根腐.重茬.土传.枯黄萎.根烂病.防治根结线虫.微生物菌肥.膨大坐果.抗病增产的防治方法,如何预防! 苹果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因为其富含很多营养物质,市场需求 ...

  • 苹果树‖文/袁丽娟

    苹果树 我对苹果树有特殊的感情.小时候,我跟弟弟及小伙伴去捡麦子.热的冒烟的时候,看到一个苹果园,刚结了枣那么大的苹果,我们就去摘了几个.结果被人抓住,叫我爸爸去取.我爸爸去了,说要去他们村大队里讲理 ...

  • 季节笔记:摘苹果的时候

    梁东方 一般的印象中,摘苹果的时候应该是秋天,但如果单纯从苹果的最佳口感和观感来说,实际上很多苹果品种最好的时候却不是秋天而是冬天,是立冬以后的初冬时节. 这时候还长在树上的苹果,已经经历了霜冻的侵袭 ...

  • 【原创】彭桂香:我家的苹果树

    原创作者:彭桂香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我家的苹果树> 开春时,在小院西侧栽植一颗苹果树.随着旁边杏花.桃花的相继开放.苹果树上也长出红嘟嘟的花蕾,继而开出粉白相间的白色小花 ,花 ...

  • 【届首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背俺娘上高楼/王子群

    过了年,娘就八十五了,再也不能让她一个人在乡下住下去了! 在此之前,每次回家我都会不厌其烦地要接娘到城里住,但娘就是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就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家里鸡鸭猪狗那么热闹,也离不开.我跟妻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古诗词里品春分/彭鸽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这是清代文学家宋琬的<春日田家>.从田间娓娓道来,先写黄雀,后写山叟,在写夫妇,最后写节气,由外而内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溢天下/翠薇

    我随<中华风>杂志采风团,来到了南阳镇平,在欢迎晚宴上,服务员在餐桌上放了几个花花绿绿的小袋子,鼓鼓囊囊的,还有几个类似奶茶的杯子.一开始,我光顾着与文友们聊天,并没有看袋子里装的什么,杯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来知有兰/洪 泓

    位于东湖街东湖公园北大门旁,有家板桥兰畹,有一位名闻遐迩的养兰能手,他就是林衍泽,人称衍泽哥.他与兰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他说,兰花是一种能令人着迷的神奇花卉,不仅是因为它花型奇特.叶型美,也不仅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记忆深处的月夜/陈艳玲

    窗外,皎洁的月光透过贴着窗花的窗户洒在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的母亲身上,母亲看起来那么慈祥,那么温柔.忙碌了一天的父亲坐在床边,一手拎着装小熊饼干的袋子喂我吃饼干,一手抱着我,问我:"以后还端锅不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仲春日的原野/彭鸽

    看惯了长安这座古都的鳞次栉比,眼里总是充满了几丝哀愁,一种不接地气的压抑之感时常涌上心头,让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一日,趁着太阳光透过院子里稀稀疏疏的叶子的缝隙照耀到地面上的时候,我突然萌发了一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寒冬里的火炉,温暖知足幸福/李维维

    前几天去了趟娘家,看着父母房间空调制冷好制热费电还不给力,心里很不是滋味.今年的冬天冷得早而且还特别冷,现已进入了三九天,即冬天最冷的时刻.人常说冬炼三九:三九三冻破砖,四九四冻破树.三九四九是寒冷的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灯影里的回忆/张泽峰

    在我记忆中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白天母亲干农活儿,晚上还得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缝制衣服.纳鞋底儿.母亲为了省下买煤油的钱,总是将灯头儿拧得很小很小,所以她的眼睛很早就花了. 看着母亲在煤油灯下眯着眼睛费劲地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棵大枣树/马永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娱乐生活甚少,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们,整天拾柴火打猪草,其余时间就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踢毽子.拾疙瘩(方言).大一点调皮一点的孩子,捣蜂巢.掏鸟蛋,上树爬屋,只知道贪玩.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