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唐池子:童话不说谎 ——童话对儿童内心成长和成人疗愈的意义

童话故事,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

童话不说谎

——童话对儿童内心成长和成人疗愈的意义

□ 唐池子

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话,是童年的启蒙读本,一般作为儿童的特权专属。不过,也有专门写给成人阅读的童话,而在经典童话中,有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一些童话其实适合所有人阅读,老少咸宜。比如安徒生童话,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安徒生童话就是经典童话的代表,孩子从中读的是故事,成人读的是人生。中国早期童话多从民间故事、神话中采集,也形成大量经典童话,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这些想象元素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共同的思想资源,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认为民间童话从儿童的真实心理和情感状态出发进行讲述,更容易被儿童喜欢心悦。远古人类和儿童思维和心理更加接近,这是根本原因。而在今天,家长有一种对童话普遍的误读,认为童话即王子公主的故事,沾满鲜花魔粉,虚幻怪诞,不足可信。就像一句歌中唱的:“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童话》)我经常遇到家长不安地问:“老师,让孩子读童话好吗?是不是太不现实?是不是会扰乱正常的思维?”这种不安背后接受的逻辑就是,童话是不真实的,童话讲的不是实际生活,因而童话是在撒谎,童话是骗人的,所以,孩子不应该阅读童话。

对事物的偏见或者成见,往往是因为不了解不熟悉。对童话的不信任,是因为不了解童话。(要知道童话在成人看来不真实,在孩子看来却千真万确。因为童话是用孩子思维的方式讲述。)对孩子的不信任,是因为不了解孩子(成人总是爱犯一些基本的错误,总爱霸道地用成人的思维方式试图覆盖、格式化孩子的思维方式,一份不了解的爱,是真爱吗?是爱最好的方式吗?)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往下推,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安,是现代人的共同痛点。科技进步生产力发达国家富强,让我们物质优裕,但内在根源性的不安始终无法平息。为什么不安?社会竞争加剧当然是显然的原因。所以育儿听得最多的理论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越争越不安,越焦虑。内在还有文化的焦灼,也许内心仍存留着至童年时代以来没有整合好的担忧不安,五味杂陈,战战兢兢。种种纠结成团,到了亲子教育这里,责任感越强,焦灼感就越强。特别现在处于特殊时期,太多的社会问题频频爆发,困难重重,似乎什么都靠不住,难以信任。这其实到了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内心的节点了。

杨绛先生在《百岁述言》中说了一句让人启迪深刻的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里,先生两次提到“最后”,这种人生智慧的成熟和从容一定要在生命最后谢幕的时候才会让我们豁然开朗吗?杨绛先生写下这句给大家分享,难道不是提醒风华正茂的你、或者正当盛年的你、或者饱经风霜的你,提早领悟这份曼妙风景吗?要想发现这份风景,我们必须向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看见自己才是世界的本源,内心的安宁淡定超越世间一切繁花盛景呀。

我们每个独特的生命不是都带着自己的天命,来到这个孤独世界开始百年旅程吗?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就是认识自我、探寻人生的意义、给这个世界带来独特的色彩吗?我们总是以为这种认识这份找寻,是从我们成年以后才开始的。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就算我们已经长成了一个刀枪不入的成人,我们身体内部,记忆深处为什么仍然保存着童年的印记,为什么“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那是因为,这件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从童年期就开始了。而童话,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

我也再次强调一次,对那些习惯用成人的思维曲解误读孩子的行为,我觉得这是不道德的事,仅仅因为我们比孩子强大有控制力,我们就恃强凌弱吗?而且,只要了解这种曲解误读的严重后果,这就不仅是不道德,而且是很愚昧。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就是童年,孩子的思维方式就是幻想式的,认为一切物体都有生命,万物有灵在,这是所有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而童话,首要要素就是幻想,是用孩子的思维方式讲述故事,所以孩子才读得懂,也就是说,童话世界与儿童世界是同质的,但家长偏偏认为这种想象会混淆孩子思维发展,取缔孩子的童话阅读,这不是愚昧是什么?在童话阅读的想象中推进,童话似真似幻的魔法,丰富延展了孩子的生活和想象,让他可以成为一个想象力更丰富的人。想象力丰富让你们不安吗?哎,亲爱的家长们,收起你们可怜的功利主义的短见吧,对你们卖珠还椟的行为,真正痛心。

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感到自己的情感、希望和忧虑在内心深处被理解、被赏识,他变成了故事中的士兵、小儿子、航海家,不断出走离险,表面是在阅读,实质上是在内心深处进行精神探索和发现;童话从不回避险恶,坏女巫、恶魔、妒嫉的继母、狡诈的朋友……主人公总是先受挫,感到孤独无助,通过与原始的东西——树木、动物、自然——保持接触而获得帮助。最后总是功德圆满、皆大欢喜,善战胜恶,爱化解恨。这些主人公的命运使儿童确信,他像他们一样,可能会感到在这个世上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只能在暗中探寻,但他会像他们一样,在人生历程中,一步一步获得引导,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这给了孩子迎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孩子建立了道德秩序和对社会的基本信念。

同时,更重要的,儿童心理成长要解决的两个最大的危机,第一是人格整合问题,诸如我是谁,我能干什么,面对原始冲动和内心“人性和动物性”的冲突,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两难选择下究竟何去何从。如果这部分人格不成功整合,就容易出现人格分裂、秩序紊乱等各种心理问题。童话故事解决困境的模板会暗示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式,总是人格趋于完善的人,最终获得美好的结局;换句话说,要获得成功,必须人格完善;而人格重大缺陷的人,最终失败受罚。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实现人格整合。

童年第二个最大的危机是分离焦虑、精神独立的问题。情感上的独立,最大障碍是人类普遍存在俄狄浦斯情结,异性父母成为他们不愿放弃的崇拜对象。在童话故事中,主人公各种被动主动出走,克服分离焦虑,独立求生历险,最终奖赏的结局是得到同龄的伴侣,成立自己独立的家,这样父亲或者母亲不可或缺的位置就被取代。于是,孩子不再害怕长大、学会正视自己深层次的情感依赖的恐惧,度过动荡的青春期,逐渐真正获得精神的独立。

童年期如果这两个最大的心理成长危机不解决好,孩子长大的只是身体,心灵发展停滞不前,这也是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巨婴症、妈宝男,带着不成熟的心理人格,生活在成人世界中,实在是艰难的事情!

正因为童话这种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发现关注,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心理学、医学的精神治疗,童话是良药,早不是秘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度抑郁症患者、一位对人世极度绝望仇恨的血腥屠杀者,不是被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给疗愈了吗?那位首次用故事疗愈这位受伤心灵的国王的杰出女性,不但摆脱了被杀戮的命运,还被这位国王深深爱上,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不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吗?所以,我下面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童话疗愈为爱受伤或者正在寻求真爱的人们——《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爱的信念

开始:从前有一个女人,她非常希望有一个丁点儿的孩子。

童话故事总是发生在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遥远的地方,这象征着我们正在离开日常的现实世界,来到一个宁静的远古的氛围,其实是把故事设置在人的精神状态中,不受理性所界定的特定时间、地点或事物发生逻辑进程的约束。童话开始了,进入我们内心深处,进入我们尚未觉察的无意识王国的奇妙之旅。

这个女人向巫婆请求得到一个孩子。女人在美丽的花瓣上吻了一下,花儿劈啪一声开放了,里面坐着一个娇小的小姑娘。这里是童话母题——“真爱之吻”。爱,才会让生命真正绽放。拇指姑娘,没有一个大拇指的一半高,是一个小小人。象征柔弱卑小的自我。小,这个特征,非常显著,也非常能获得儿童的认同。即便我们今天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一个能力强大的成人,回顾一下记忆,大概没有谁不会记起我们曾经也是一个多么稚小的孩子。孩子无时不刻不得不面对一个高大宽阔的环境,他总是弱小的、不起眼的小不点。孩子在成人丛林中的视角是一排排脚。就像拇指姑娘,迷你,微小。

一只贪心讨厌的老癞蛤蟆劫走了她。“被劫走”,童话的确从未回避残酷,强盗出现了,拇指姑娘温馨的爱之家被迫离开,从此步步为营,进入人生险境。当然,同时也是迈向自我发现、自立自强的旅程。

第一次受挫,恐惧,哭起来。讨厌癞蛤蟆的儿子,不愿做它的老婆。

逆转:小鱼的帮助。

经历:流过许许多多的地方,到达外国。

“多么美丽的一位小姑娘!”获得可爱的白蝴蝶的友情。

第二次被劫:金龟子劫持了她。

逆转:因为“丑”,被金龟子遗弃。

自我认识:她哭得很伤心,因为她长得这么丑,连金龟子都不要她了。第一次陷入自我怀疑。

成长:巨大的森林,学习自立谋生生存。

逆转:严酷的冬天来了。饥寒交迫。田鼠收留了她。收拾房间,讲故事给田鼠听,成了自食其力的女仆,地位卑下,但不卑不亢。

再次被安排女性的出路——出嫁给鼹鼠。鼹鼠黑天鹅绒袍子既是比喻,代表鼹鼠贵族身份,渊博,富有,身份高贵的钻石王老五。

对燕子完全不同的态度。对音乐艺术的高雅,鼹鼠嗤之以鼻,看重金钱家财,表现世俗的俗气;拇指姑娘却觉得鸟儿的歌声安慰人心,欣赏艺术,偷偷照顾燕子,人格的完善:善良、爱心。拇指姑娘发现自己和鼹鼠是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拇指姑娘第一次拒绝了燕子的邀请,她不愿不辞而别,因为田鼠有恩于她。

拇指姑娘越来越确定,自己不愿嫁给鼹鼠,即便他富可甲国。而她的恩人,这时也凶相毕露,威胁不嫁就要咬死它。地下的环境也是拇指姑娘的心境,她向往光明和美丽,这心灵的黑暗和艺术的瞎盲让她厌恶。

逆转:燕子救走了拇指姑娘。在童话中,高飞的鸟儿和翅膀,象征灵魂的自由。

拇指姑娘救了燕子,燕子又救了拇指姑娘。这种互动模式暗示是拇指姑娘的爱心救了自己,从而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在温暖的国度,她遇见了她的王子。

花上的小王子一见到拇指姑娘,就把自己的皇冠戴在她的头上,象征对她的尊重和认可。在金龟子眼里,拇指姑娘是丑陋的;在鼹鼠眼里,拇指姑娘是贫穷的;在花王子眼里,拇指姑娘是无与伦比的美丽。拇指姑娘本来来自于一朵花,他和王子是同一国;他们都娇小漂亮,是同一类。最后拇指姑娘获得了翅膀,象征彻底自由;获得了名字——玛娅,象征获得了身份和尊严。拇指姑娘接受了王子的求婚,她觉得王子和癞蛤蟆的儿子和穿黑天鹅绒袍子的鼹鼠完全不同,因为有了前面艰难的经历,她才会确认自己的爱。所以,之前的波折都是必要的,所有的受苦都是值得的。所有经历都是财富。如果你在爱的道路上受了伤,没关系,最后有一个温暖的南方一朵美丽的玫瑰在等着你。如果你还没等到你想要的爱,没关系,那是因为你的春天还没到来,它总会来的,会像那只燕子唱着嘀嘀的歌声一样到来。因为拇指姑娘的幸福结局,是对真爱的信念,召唤后来的人们勇敢追爱。只要勇敢地往下走,永怀爱的信念,不管面对怎样的困境,结果是明亮美好的。(就算这个世界如今有令人心寒的错误示范,幸福仍然值得努力求索,微小如拇指姑娘,给了我们一个励志的榜样。)

经过被劫到主动寻求幸福的这趟历险,拇指姑娘成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随着命运浮浮沉沉的这趟奇境之旅,既是拇指姑娘改写命运被劫持的悲惨过程,也是她发现自我了解世界的过程,还是她一次次确认爱的真谛的过程。她爱的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阶层、也不是学识,而是心灵直觉的吸引、志同道合的生活态度。只有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才能得到什么。所以,她得到了。所以,你也可以得到,加油吧。

童话不说谎,它在悄悄揭示人类及其自身的真理,它可以给需要的心灵带来慰藉,了解它吧!

唐池子,现居上海,作家,文学博士,玉溪师院文学院副教授。已出版发表作品50多部,获奖30多项。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代表作品有《满川银雪》《勇敢的花朵》《顽皮公主简当当》等。近获首届谢璞儿童文学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