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涉及国防核心的特种钢,却要依靠进口?
一个人的动脉切断,这个人就会死去,一个国家的钢铁切断,这个国家也会死去,这块钢铁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钢铁,它被称为国家命脉、工业氧气,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和工业都需要钢铁来作支撑。
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测算,当年中国的粗钢产量突破了10亿吨的大关,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一个钢铁年产能达到10亿吨的国家。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指标有两个:
一个是发电量
一个是钢铁产能
而这两个中国都是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钢铁产能为13.474亿吨,其中中国就有7.816吨占了58.6%,数据表大概是这样的。
是的,除了中国之外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钢铁产能加起来都没有中国高,中国人口只占全世界25%左右,钢铁产能却占了接近60%,这就相当于我们的人均钢铁产量是全世界其他人的2.5倍。
100年前,日本入侵中国时日本的人均钢铁产能相当于一把重机枪,而中国的人均钢铁产能连造一把水果刀都不够,100年后日本的钢铁产能和一辆汽车相当,而中国的人均钢铁产能足够造一辆坦克。
百年历史如烟,血泪之耻得洗
不过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中国有多强大,相反,今天想说的是盛世危言;中国的钢铁产业------ 很危险。
1996年中国的钢铁产能突破了1亿吨,登顶世界第一。直到今天,中国已经在世界第一的座位上坐了25年,并且中国从没有满足,在登顶之后,仍然不断超越自己。2003年,中国的钢铁产量突破了2亿吨,相比起1996年的1亿吨直接翻了个倍。
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突破了4亿吨,从一亿吨到两亿吨用了七年的时间,从两亿吨到四亿吨却只花了三年。这是中国的自我超越,但前面我们也说了,中国的钢铁产量虽然是世界第一,但并不代表完全安全,这个世界第一的背后同样有着一个巨大的风险。
2018年,中国出口了超过八千万吨钢材,但出口的同时又进口了两千万吨钢材,出口的是粗钢,进口的是特种钢材,相比起粗钢特种钢材技术更高。各种重大装备制造 、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防先进武器的核心关键材料都需要使用这种特种钢材,这就是那个巨大风险。
中国的特种钢材完全依赖进口,中国的钢铁产量相当巨大,这是当初为了飞跃而主动的粗放式发展,这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产能,但同样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高端钢铁技术的缺乏。
在全世界高端钢材的市场占有率上,日本占了三分之一,而中国仅仅占了1.8%
就像当年中国钢铁产业才起步的窘境一样,每年中国都要从日本购买两百万吨各类特种钢材,比如耐腐蚀的船用钢材、高速铁路用的轴承钢、高精度的模具钢等等。
这些对硬度 、质地有着极高标准的钢材中国都无法生产,单论这个问题,我们都还可以说是小问题,但事实上,这个特种钢材缺乏的问题已经超过了经济问题的范围,而是涉及到了国防安全。
特种钢材的应用范围都是国防科技、海洋船舶 、军用设备这些敏感而且高危的领域,这些领域的自主权一旦失控,那我们就像没有军权的韩国一样彻底失去了整个国家的自主权。
以造航母的特种钢材为例,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很多,但能够制造航母的却仅有几个?这就是因为其它国家无法制造特种钢材,航母的特种钢材性能要求极为苛刻:强度要足够高、抗氧化能力要足够强、还要耐受战斗机尾部上千度的高温、和持续上万次的降落冲击。
除此之外,还要具备防磁效果,还得在这一系列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重量,除了航母,还有核潜艇的钢材也极其复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能够造出数十万吨的邮轮却无法造出几万吨的航母原因所在。
除了航母和特种钢材之外,在海洋工程和船舶领域中有四分之三的高端海洋装备用钢材依赖进口,中国动车组所用的高速轴承钢也是日本德国进口。不得不说,我们的钢铁产业在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上走得太慢了,中国过去二十年的突飞猛进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不得不沉下心来认真面对问题。
核潜艇破冰而出
面对技术自研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因为路径和方法很明确。但说难也难,因为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重组不仅需要钢铁产业,还需要高等院校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这几年国内一直推行的“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计划,这是一条美国日本都走过的路,效果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学术理论 、科学研发 、生产技术是分开的,这种模式经常会出现那种科研界的理论水平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但实体生产的工厂水平还停留在世界末尾。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 这就是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在面对的问题,一边是高校的SCI论文不断冲击世界前沿,一边是国内的生产工厂不断失去竞争优势。放在一个国家整体的视角来看,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产学研一体化”就是把产(市场企业)、学(高校大学)、研(科研机构)这三者聚到一起。想象一下,把一个领域里工厂的十年老师傅、学校的青年专业学生、研究机构的科技学者这三个人聚到一张桌子上聊天,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这就是“产学研一体化”。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过去十几年迫于发展需要,只能让这三者脱离开来,像短跑比赛一样自由奔跑,努力拿到好名次。而现在我们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再是每个行业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整个领域来进行集群突击了。
中国特种钢铁制造的道路任重道远,不过好消息是,当年在修补瓦良格号航母的迫切需求下中国鞍钢集团只用1年就造出了200吨符合要求的钢材,打破了技术封锁,并且这项技术同样用在了山东舰上。
在最后,我想的是说“产学研一体化”这个概念很早就出现了,美国 、日本都是它的受益者。但在中国,我们或许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描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修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