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四十多年前,农村兴办合作医疗

 四十多年前,农村兴办合作医疗

文/同龄人



为什么把现在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称作“新农合”?因为在四十多年以前曾经实行过农村合作医疗。

为了改变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1965年6月2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指引下,全国各地陆续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潮。1969年5月22日,灵璧县革命委员会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第一个就选择在我的家乡九顶公社马集大队进行。县里的冯子联医生和公社医院领导前来蹲点指导。当时,大队卫生室有两名正式医生:一名叫周祥珍,是位女同志,她的接生技术好,服务态度也好,深受社员们的好评;另一位也是女医生,她是刚从蚌埠卫生学校毕业分配来的何淑琴同志。另外,从本大队选配两名“赤脚医生”:一位是刘培仪同志,他已经跟着当地医生学习多年,在本大队小有名气;另一位是马香迎同志,他是我的近房哥哥。他1965年在九顶区医院上卫生学校,1966年10月被推选为红卫兵代表,在县领导许则贤的带领下前往北京参加毛主席的接见。他是我们大队唯一一个亲眼见到毛主席的人。1969年他已经毕业回村,在村卫生室实习。县里之所以选择在马集大队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很可能就是看中了医疗技术力量较强这一点。

那时的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大队为核算单位,大队办大队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正式医生拿工资,每月二、三十元;赤脚医生的报酬是全年记满劳动力工分(每天10分),午秋两季参加全大队的分红,另外每人每月发补助费五元。社员按农户的人口计算,每人每年交合作医疗费一元五角。社员就医时只需每次交五分钱挂号费,诊断治疗药品等一切费用全免。病人转到公社、县医院就诊仍然需要自费,所以社员患有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大队卫生室治疗,很少有转院的。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一根针、一把草治百病的方法迅速推广开来。我记得,那年月冬春季节,农村老年人患气喘病的特别多,医生称之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赤脚医生用大锅熬棉柴水,给病人当茶喝,效果很好。夏秋季节,农村人发疟疾的多。为了预防疟疾病的流行,每年春天赤脚医生就提着茶瓶,带上预防药片,送药上门,要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才走”。当时马集大队文艺宣传队,还编排有关合作医疗的文艺节目进行演出。我还记得快板书的四句词:“疟疾蚊子传,得病误生产,得了疟疾病,快找卫生员。”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坚决打好一场疟疾歼灭战。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解决了社员们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又使“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医疗卫生总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深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1975年,两部反映农村合作医疗题材的电影《春苗》和《红雨》在全国放映,引起强烈轰动,特别是电影主题歌曲在全国流行传唱,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春苗》插曲《春苗出土迎朝阳》中,歌颂赤脚医生“身背红药箱/阶级情意长/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翠竹青春披霞光/赤脚医生心向红太阳”;《红雨》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中,歌颂赤脚医生“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在“广阔天地把根扎/贫下中农人人夸”。从而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向全面普及。

在这样一片大好形势下,合作医疗制度移植到畜牧兽医工作中,实行家畜合作医疗。为此,灵璧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行家畜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灵政发【1978】10号文件)。当时,我在朱集公社畜牧兽医站工作,举办赤脚兽医培训班,为各大队培训一名赤脚兽医。在公社党委以及各大队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公社二十一个大队一百四十四个生产队的大家畜全部参加了家畜合作医疗。具体收费标准:牛、驴每头每年三元;马、骡每匹每年十元。公社畜牧兽医站对全公社的大家畜实行“五包”,即包阉割、包修蹄、包诊断治疗、包药品费用、包饲养技术指导。还在五个大队实行生猪合作医疗,对参加合作医疗的生猪,除了实行“五包”还增加“一扶持”,即如果猪只生病死亡,公社畜牧兽医站补助农户20元,扶持农户再买一头仔猪喂。

因为贯彻落实县政府文件精神措施得力、成绩显著,朱集公社畜牧兽医站被评为全县三个先进单位之一,奖励一台电冰箱。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冰箱可是稀罕物噢!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0)

相关推荐

  • 我的赤脚医生经历(全文)

    1968年11月,上山下乡前夕,抚育我成人的幺婆帮我打猪草时跌成了半身不遂,使我下了决心学医(因为婆孙二人都没工作,连吃饭也捉襟见肘,要治好幺婆的病必须靠自己).我找到一本<中医学概论>开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五集

    红薯(五) 同学们有了下饭的萝卜"咸菜",高粱米饭吃起来就顺口多了.但是,解冻后的咸萝卜却像海绵,咬在嘴里软绵绵的,难吃极了:可又没有别的菜,再难吃也得吃,总比没有菜强. 青年点的 ...

  • 乡镇卫生院不能取消

    新中国建立伊始,国家就建立了完善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制度,该制度随着国家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在农村主要以县.乡镇.村组成.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站).卫生防疫站.结核防治所等在县一级是必须设立的医疗预防机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赤脚医生制度(中)

     二.建立村级合作医疗站的难题之一:人从哪里来? 根据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设想和要求,每个村合作医疗站应该设一名或数名卫生员. 这里所说的卫生员,即我们后来各种媒体和人们口头上所称的" ...

  • 1970年代广东恩平县君堂公社,切实加强领导巩固合作医疗

    巨大的变化 地处半丘陵区的恩平县君堂公社,有十四个生产大队,二百一十个生产队,三万二千多人,散居在方圆五十里的一百七十多个自然村里.解放前,这个地区伤寒.疟疾等疫病流行猖獗,"一贫二病&qu ...

  • 靳之林老师

    人们时常总说清明时节寄哀思,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因前两个多月新冠病毒疫情所造成的伤害时,我国政府宣布今年清明节将举行全国哀悼,来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英雄烈士和逝世同胞.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4月4日 ...

  • 唐平​丨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我的花样年华

    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中卷  我的花样年华 第六章  带着受伤的翅膀去飞翔 知青岁月,我和贫下中农打交道后深刻地体会到:农民是最朴实可靠的朋友.你真心为他们付出了,他们信得过你,不 ...

  • 漆福昌​:我的“赤脚医生”梦

    我的"赤脚医生"梦                         文/漆福昌        上世纪六十年代未,我上山下乡到丰都县青龙公社九大队当知青.生产队照顾我,叫我守队里的大 ...

  • 吴世可: 难忘的知青岁月(下)

    (接上期) 难忘的知青岁月(下) 文/吴世可 五 次 遇 险 下乡后的第二年,我跟别人一起到麂子岗锤石头,就是将公路边山坡上的石头用钢钎撬下来,将其锤成2-4公分的小石头,用作铺公路.当时是住在雅安观 ...

  • 40年,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2018-12-07 07:35 医改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批"农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