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那一年扒新汴河,出动了23万多治水大军

兴修水利的一座丰碑      战天斗地的一曲凯歌

—— 纪念新汴河开挖竣工五十周年

文/同龄人


1950年6月底7月初,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受灾人口990余万,水淹死亡人口489人。毛泽东主席翻阅《人民日报》发现一篇报道:淮河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民在求生中与蛇同争一棵树,结果,人在树上被蛇咬伤,中毒而亡.....。毛主席读后心情十分沉重,久久不语,提笔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从此拉开了淮河流域人民根治水患、兴修水利的大幕。

1965年设置固镇县之前,灵璧县属于沿淮淮北地区,南临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北界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集,南北长达三百里。在我小时候,我们这里几乎年年发大水,比较严重的年份是1954、1957、1963、1965年,特别是1963年水灾严重,午收前发大水,社员下湖在水中捞小麦,渔沟公社白马大队有一名妇女下白马湖捞小麦被水淹死。所以,那些年"三秋"大忙之后,县、区、公社都要安排一些扒大河、修桥涵,筑公路等工程,抽调青壮年劳动力上前方参战;留在后方的老年男劳动力和妇女半劳动力,则由大队规划方字田,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由生产队组织实施挖沟渠、挖台田、植树造林等生产劳动。我的父亲是大队水利工程员,只要组织外出扒大河,他是阵阵到。他参加了治理濉河和修建浍塘沟大闸、扒三渠沟、挖浍朝河等中型水利工程。这些工程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讯排涝作用,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能够根治洪涝灾害。于是,宿县专区决定开挖一条大河,据听说是上报国务院批准的。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勘察设计,在古汴河(全长650公里)流域的东段,开挖一条新汴河(全长127.1公里)。新汴河源自宿县(今宿州)城西北的戚岭孜,流经宿县(今埇桥区)、灵璧县、泗县,在江苏省泗洪县溧河洼注入洪泽湖。新汴河总流域面积6562平方公里。

1966年秋,开挖新汴河的工程正式开始。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队里在抽调青壮年劳动力上前方扒河的同时,要提前派人到河工认段,及早搭建好民工住的庵棚和伙房,支好锅灶;生产队要准备好民工的口粮、食用油和柴禾等物资;民工个人要自带棉衣棉被等物品。我们九顶区朝阳人民公社马集大队的河段,就在灵璧县城南边,灵固路东旁。当时,县政府按照每个大队的施工土方数量补助面粉、煤炭和菜金钱,主要的还是依靠各个大队自力更生,由各个生产队从后方运送粮食、食用油和柴禾来保障前方民工的生活。马集大队八个生产队,一共来了一百多名民工(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分为两个食堂开伙。一至四队后方运来的粮食好一些,民工的伙食就好一些。五至八队后方运来的大多是白芋干,民工的伙食就差一些。因为我们第八生产队是全大队最末一个生产队,也是最穷的一个生产队,民工的伙食比较差。比在家里生活还好一些。

据我父亲回忆,每年上工地扒汴河的时间与冬小麦的生长周期是同步的。每年秋天农历八月的中秋节之后到九月的重阳节之前,小麦没有种完,扒汴河的民工就要上工地。第二年的农历四月底或者五月初,小麦能收割的时候,民工才能回家。过年的时候,一般是腊月二十三放工回家,正月初六上新汴河工地。计算起来,全年在新汴河工地有二百多天时间。我父亲每天早晨给每个生产队放段,按每人每天三立方分配土方任务;每天下午到各个生产队收方,测量计算当天实际完成的土方数量。各个生产队的土方任务大多都能完成。扒汴河的时候,仍然是人力用带牌子铁锨挖土。即在铁锨柄上套上一块特制的木牌子,供两个人一起使劲用脚向下蹬,其中一个人掌握铁锨柄,一铁锨一铁锨的挖土装入独轮车筐。运土不再是两个人一条杠子用肩膀抬土筐,而是一个人推着皮轱辘独轮车运土。从河底下向上推车爬坡,以及到河岸边向上爬坡的时候,两头分别有一左一右两个人,用绳钩勾住独轮车前头的铁环向上拉车,中间一百多米长的平地上只有一个人推车。民工们就是这样上下往返,用独轮车推着一车又一车土方,筑起两岸高高的、坚固的河堤。

开挖新汴河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农业学大寨”蓬蓬勃勃的开展。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修建人造天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称作两大奇迹之一;河北省遵化县沙石峪大队“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当代愚公”。那时候的各级领导都有看齐意识,紧跟全国大好形势,把政治空气搞得浓浓的,把民工的干劲鼓得足足的。新汴河工地上到处红旗招展,劳动的号子声此起彼伏。每天晚上,各个大队都要组织民工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让民工们充分认识到:扒新汴河兴修水利,就是为人民服务;白求恩医生从加拿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延安,是国际主义精神,我们民工离家百里来扒新汴河,是集体主义精神;从而“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每天早晨上工之前和晚上收工以后,要组织民工集体进行“早请示、晚汇报”(民工们排队站立,面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像,郑重其事地请示汇报),如果犯有迟到、早退、偷懒、磨滑等缺点错误的人要作自我批评,开展“斗私批修”,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所以,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单纯,境界很高,民工们不怕生活艰苦,不怕出大力流大汗,要向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为了早日扒好新汴河,宁愿少活二十年!

当年, 宿县专区23.8万治水大军,历经三冬四春的浴血奋战,夺取了开挖新汴河的最后胜利!共计 完成土方1.13亿立方米,石方10万立方米,混凝土9.9万立方米。新汴河的河口宽度132——138米,河底宽度95——115米,河深4.0——5.5米,河堤高4——5米,河堤顶宽10——50米,两岸河堤间距350——560米,洪峰时流速达到1450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新汴河主要功能在于将濉河、沱河上游的客水另辟出路,使洪水直接进入洪泽湖,不再侵入沿线洼地,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高水猛下,洪涝顶托的局面。形成了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和供水、河道通航、水产养殖、植树造林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新汴河挖好以后,在新汴河上建设了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灵西闸。据说灵西闸是我国最大的挡水橡皮坝,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早在1970年代,灵璧县水产养殖场就搬迁到新汴河边灵西闸附近。后来,灵璧县建设了航运码头,建起了造船厂,设置了航运公司(现在升格为灵璧县海事管理局)。近几年,灵璧县建设了新汴河园林景观工程,充分利用城区段十五里长的滨河资源,建设成为四季有绿,花果飘香的城市生态园林,为灵璧县城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半个世纪以来,新汴河经受住历次洪涝灾害的检验,从来没有决过堤,它把犹如猛兽的洪水约束在河道内乖乖地流淌,从而变水害为水利,为沿岸人民造福,发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作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享受新汴河水利成果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当年民工们开挖新汴河的历史功绩!开挖新汴河,是宿县专区(今宿州市)兴修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二十四万民工合奏的一曲战天斗地胜利凯歌!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0)

相关推荐

  • 人间章回:扒大河,一天两斤大米半斤面(作者 马其亚)

    清明前回家第二天,恰遇大雨,不能扫墓踏青.随即,电话邀请高中同学Y在小酒馆喝酒闲聊.Y与我相处快五十年,几个月不见,我们都想念得难受.他老家在黄墩湖里,大运河西岸边.大运河东岸与一望无际的骆马湖相连. ...

  • 吕小平:​河 风 凛 冽

             河    风    凛     冽 文/吕小平 (一) 19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时还是人民公社,号召"农业学大寨".我们生产队在农忙季节,除了要 ...

  • 华县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谨以此篇,献给为桥峪水库修建作出巨大贡献的坚强的华县人民! 桥峪水库,位于华县大明镇,地处秦岭北麓桥峪口,距华县20公里,离西安市130公里,最大库容85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41万立方米,是以灌溉农 ...

  • 上世纪七十年代华县人农田基建与兴修水利的日子

    <秦 晋 缘> 第七章  学大寨的日子 作者 高民智 农田基建显精神 开春,各村除按排上水库劳力以外,在家劳力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们这里南靠秦岭,在少华山脚下,地少石头多,出门就是坡,有 ...

  • 鲁北往事:上河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上河工"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印象,对"河工"一词也会感到陌生.河工,是整治河道等工程的总称,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桐汭河上的宗洪圩堤

    桐汭河上的宗洪圩堤 聂宏德 微信版第998期 桐汭河是广德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是广德五十多万人民的母亲河.她的下游杨杆村(原杨杆乡)境内有一条长达6.5公里的宗洪圩堤,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故事 ...

  • 六子

    六  子 虞长顺 六子其实是独子,他只有一个姐姐,而且嫁到了别的地方.只有他的母亲和他一块儿生活. 他叫六子是因为他在族里的堂兄弟中排行第六.叫六子也有留子的意思. 他大名叫志斌.不过这个名字除了村里 ...

  • 【灵璧古韵】新汴河秋色

    灵璧随笔 秋日感怀 文/钢枪沉默 (一) 谁邀西风过江来, 岸畔腊梅花早开. 不知箫声何处起, 月映孤舟人徘徊. (二) 孤矶望月叹风凉, 数点灯火饰夜江. 冰轮莹空冉冉下, 旧舸渔翁披银爽. (三) ...

  • 【灵璧视点】灵璧新汴河景区,忽然出现许多全副武装的男男女女……

    2018年7月15号灵璧县阳光科普志愿者协会组织了(关爱母亲河   阳光在行动)活动主要宣传教育环保常识,并且在汴河开展清理垃圾,他们顶着36.7度的高温炎热天气下,忍受着高温的炙烤,但是没有一个退缩 ...

  • 【灵璧记忆】灵璧那些扒沟扒河的岁月

    "扒沟扒河" --致伟大的母亲 文/陆桥印象 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每年冬天生产队都会有"扒沟扒河"的任务.我家五口人,每次都分到几米的"扒沟扒河&quo ...

  • 【灵璧关注】网友爆料!灵璧新汴河景观带,无法触痛的伤……

    在灵璧新汴河景观带,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下面这是一位热心网友给我们的爆料-- 这位网友呼吁,去那里游玩的市民,请自觉爱护环境,野餐野炊的朋友,请顺手带走您的垃圾,并期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在这些 ...

  • 【灵璧记忆】饿了,回家扒馍框

    禅堂湖往事:换大米 文/胡桃夹子 六十代至九十年代,皖北主产山芋,玉米,人们的口粮略有富余,但是没种水稻,居民需要部分大米充作细粮.苏北种稻子,但产量低,口粮短缺.所以当年皖苏两地的人们,就自发地做起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

  • 肖战又翻车?被扒新歌《光点》封面非本人设计,设计师功劳被埋没

    6月2日,有网友发帖称之前肖战发布的新歌<光点>封面被画手认领,并非肖战独立完成. 从图中能够看到,4月26日肖战新歌发布后,微信名为"YK"的设计师在朋友圈发出了肖战 ...

  • 辣酱醉肥牛,椒麻冲菜牛肉,合家欢,巧手迎春卷,儿时记忆,熏牛肉粒...川菜新做,粗菜细做

    今天介绍的这组菜例,大厨们充分利用了布景和道具.运用分子料理技术,以及更加精美的摆盘和雕刻,从各种角度展示了"川菜新做,粗菜细做",可谓别出心裁. 辣酱醉肥牛 (毗河印象新都店 刘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