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美文】读书,一个人的狂欢
读书,一个人的狂欢
文/春江暮雪
(读书的感想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同,敬请谅解!)
小时候读书,多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喜欢读古书,所以我那时也就特别喜欢看古典书籍。
记得那时我家里有四个大泥缸,深深的,最先我不知那里是什么,直到有一天,父亲把那里的书全部扒出来晾晒,我才知道原来那里是书 。当然,那不是父亲的书籍,因为父亲没有上过学堂,那些都是祖父留下的书,别人都当作废品丢到一边,而父亲却当作宝贝收藏起来。据听说祖父读了很多书,结婚生子以后还去学堂读书,但是后来由于灾荒年月,还有战乱不断,不得不放弃,带着全家人去逃荒。
父亲虽然没有进过学堂,可是酷爱读书。那时候在农村,爱读书并不是一件什么光荣的事情,人家都忙着搞生产,你却抱着一本书在家读,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但是父亲可不管别人的非议,一书在手,什么都忘了。 有一次,母亲把麦子摊在门前,然后对父亲说:“你在家看着,小心鸡来吃”.父亲满口答应。可是等母亲走了之后,父亲就找来一本书,坐在门前看起来。母亲回家一看,东邻西舍的鸡,围了一圈在吃我家的麦粒,父亲竟然看的如痴如醉,全然不觉。母亲气得跳起来,他才赶快放下书,跑去赶鸡。这在我们邻里一时成为笑谈。
自从父亲晒书以后,我就对那几个泥缸产生了兴趣。在外面玩够了,就跑回家,搬来板凳,站上去,趴在泥缸沿上向下看,书没有满缸。我只好头伸着,伸手向泥缸里摸索,有几次差点栽进缸里。好不容易摸出几本,一看,全是线装的书,纸都泛黄了,有的还被虫蛀的破破烂烂。字也全部是古体字,从右向左竖着排列。我那时只有小学二年级水平,好像是《论语》,《孟子》,《中庸》之类的,看不懂,又给它扔了回去。倒是父亲床头放的书还可以看。记得有《水浒传》,《三国演义》,《月唐演义》,《三侠五义》等,凭我当时的识字量也还是能勉强看一下。不会的字就根据偏旁部首懵,有时也会拿出字典查一查。看这些书的时候并不喜欢《水浒传》,倒是更喜欢《月唐演义》和《三侠五义》,因为这些更浅显易懂,也就更崇拜郭子仪啦,什么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的。 《三国演义》没有看懂,却被开篇的一首词给震撼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时就感觉这句子多豪迈,那么沉重而又沧桑。(当然当时只是这种感觉)。后来才知道这词也并不是罗贯中手笔,也是引用了明代杨慎的词。
那时候看古书也是带有批判性的,有些书我看着就生气。比如《吴汉杀妻》就让我非常愤怒,不论吴汉有多么忠勇,多么有军事才华,就凭他杀了自己的妻子,一个温良贤惠的女人,他就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功利心太重,为了功名利禄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好像书里说的是,他的妻子为了成全他的忠义,自杀的,这让我对他的妻子也很反感,一个女人愚蠢到了这个程度可见那个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有多深。还有那什么书里的女主人公,樊梨花,为了嫁给薛丁山,竟然把自己父亲的头割了提去献上,我真不明白,这种女人千百年来还被人们传颂,这种极端自私的爱情观真的让人作呕。所以我对古书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
后来,我到外地上学,读古书的时代也就告一段落。我就读的那个学校有一图书室,里面有很多藏书。我们那时是国家统分统配的学生,没有几人去真正学专业知识,何况我学的是农学专业,其实我一直很讨厌这个专业,当然平时也就不学习,只有到了考试前才秉烛夜读,考及格就行。大部分时间我就向图书室借书读书。 我想那时候,我在班里同学中可能有些不合群。因为有许多同学开始谈恋爱,像我这种不懂风情的人很少。我的恋人就是书,我开始疯狂阅读,那个期间真的看了很多好书,包括现当代的文学名著,还有许多外国名著。
读着读着,总感觉更喜欢外国文学,因为中国文学总免不了走入套路,而且文字语言也缺乏外国文学的风趣幽默感。特别是契科夫的,马克·吐温 ,莫泊桑的短篇更耐人寻味,让人捧腹大笑之余,还留下许多思索。还有《安娜·卡列尼娜》,《简爱》,让我看到另一种女人,与我周围截然不同的女性。也让我懂得怎样理性的对待爱情,决不能像琼瑶小说里的那些女主人公,等到被人家伤害以后才去总结教训,惨惜惜的惹人同情。 当然那时候也读了一些现代文学名著, 如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还有鲁迅的一些短篇。说实话,我倒不太喜欢这些文章,感觉这些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感,与我来说遥远而陌生,有的只是翻了一半就丢了。但是倒很喜欢看老舍的小说,因为老舍的文章反应的都是平民生活,凡人心态,都是人间烟火,而且老舍的语言风格也是质朴而平和,这些都是他们所不能比的。其实更喜欢读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富有真情实感,感染力很强,读来常常泪流。记得第一次拿到《朱自清散文集》的时候,欣喜若狂,吃完晚饭就一个人躲到卧室,躺到床上看起来(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个习惯很不好,所以我是个近视眼)。不知不觉,一本书翻完。当我轻轻合上书本的时候,我清晰地听见,外面的鸡叫了。
毕业以后,更喜欢上了当代文学 ,像路遥的《平凡世界》,《人生》,以及梁晓声的一些作品,还有史铁生的。读起来更贴近现实,好像就是在读自己的故事,在读朋友的故事,之间掺杂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这里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结婚生子以后,生活开始繁琐而忙碌,也就没有时间看长篇,只能在忙中偷闲时看一些杂志,这时就爱上了《读者》,发觉《读者》里篇篇都是精品,文章短小而精悍,读来受益匪浅。再后来竟然和孩子同看一本书,《疯狂阅读》,《最美文》等也能让我爱不释手。
说了这许多,突然觉得在这个经济大潮鼓噪的时代,大谈读书,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或者说是“阿Q”精神在作祟。仔细想想现在人呢,也就该有点“阿Q”精神,否则人人都活得那么物质,那么实际,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适时来点调侃,来点精神胜利,以宽慰自己疲惫的心,也不失为调节心情,缓解压力的一剂灵丹妙药。所以,不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每一个爱读书的朋友
都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有人说,喝酒是一群人的寂寞,而品茶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我却以为,读书才是一个人的狂欢!
本文作者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她来自灵璧农委,是一名农艺师,本名韩英。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