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有多厌恶薛宝钗?曾三次怒批:表面与世无争,内心全是欲望

《红楼梦》中女二号薛宝钗跟随,母亲哥哥寄居在大姨妈王夫人家里多年,她为了“金玉良缘”,为了借贾府的东风,不得努力经营人际关系,“人人面前应侯”。薛宝钗最想要讨好的人除了王夫人之外,就要数荣国府的老封君贾母了。因为毕竟贾母身份尊贵,位高权重,薛宝钗如果能讨了贾母的喜欢,那可是等于给自己的前途上了双保险。但很遗憾,薛宝钗就算用尽了浑身解数也不能得到贾母的喜欢,在《红楼梦》中贾母至少有三次明里暗里怒批薛宝钗。原因很简单,只因为薛宝钗曾跟贾母装佛系,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矫揉造作,表面与世无争,内心全是欲望!非要在宝黛之间插一脚,贾母世事洞明,又爱护两个玉儿,怎么可能喜欢薛宝钗呢?

初到贾府,薛宝钗曾经多次在贾母面前努力表演端庄贤惠,与世无争《红楼梦》中的女二号薛宝钗,其实是金陵十二钗中出身最低的一位。其他的女子不是勋贵之后,就是书香仕宦千金,只有宝钗是没落商贾之女,家族里有人科举做官都是三代以前的事儿了。父亲哥哥都是无官无职的,她能位列十二钗第二位,全靠母亲一系的贵族血统,以及后来跟贾宝玉的俗世夫妻关系。薛宝钗虽然出身低,但是她颜值高、才华高、眼界高、心气高,她从不会自轻自贱,认为自己不值钱,在她心里,她不是商贾家的女儿,而是伯爵府的外孙女,是跟黛玉一样的名门千金。当然了,自以为是一回事,宝钗还不至于自负自满到不顾现实的程度,她只是从商贾思维出发,捡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尽可能地包装自己,让自己看上去更加高贵有身份而已。人设面具戴久了,就把自己也骗过去了。因为她是有青云之志的姑娘,她没能赢在出身这条起跑线上,就要比那些真正的贵族千金更加努力千百倍才能有机会赢她们。所以,薛宝钗小小年纪就自己舍弃了童年,读书明理,陪伴母亲,打理家事,过早地成熟成长起来。当她选秀无望之后,只能无奈跟随母亲带着哥哥避祸,寄人篱下,在贾府生活。有家不能回的日子可不好过,薛宝钗这个薛家的内掌柜,管家理事的大小姐,在贾府活得像个公关达人,每天不惜辛苦地奔波,人人面前应侯,唯恐得罪了谁,连丫鬟婆子们也要讨好。只是为了博得一个好人缘,让贾府的势利眼下人们不要轻贱了薛家和她自己。薛宝钗特别想要讨好的人是贾母,贾府真正德高望重的女主人。因为薛家门第比贾府差太多,薛家也没有贾母这种老祖母,薛宝钗只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讨好贾母,她认为贾母是个封建大家长,又出身名门,她应该喜欢淑女。所以,从进贾府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薛宝钗在贾母身边刻意地营造一种端庄大气,贤惠懂事的形象。比如在元春赐灯谜那一回,作者曾有介绍。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不妄言轻动,而是表现的随份豁达,藏愚守拙就是薛宝钗要在贾母面前树立的人设。

又比如在贾母给宝钗出二十两银子做及笄生日那一回,宝钗表现的也特别周到。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自己的生日,一切却都以长辈为先,宝钗还非常了解贾母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戏文,可见平时对贾母的留心观察不少。为啥要观察?当然是为了方便讨好。宝钗这个端庄贤惠的人设很通用,一般的封建家长如王夫人都会喜欢这样懂事大方的女孩子。但是,贾母显然不是一般的封建大家长,她是一位非常特别的智慧老人,她早就看透了薛家的心思,从根本上就不会接受薛家的一切。薛宝钗在她面前的一切美好得体的表现,她都看在眼里,却不会留在心里。因为她知道,这个姑娘这么做是有目的。贾母作为久居高位的人,眼神毒辣,耳聪目明,早就腻烦了被人奉承恭维,并且非常忌讳有人想利用自己得到什么好处。薛家母子三人有娘家王家不去投奔,来到贾府住下就不走了,哪怕梨香园要腾出来给小戏子住,她们就搬到东北小院去也坚决不离开。贾母知道他们是被王家厌弃了,无奈想要寻求贾府庇护的。可是贾府也逐渐败落,薛家的儿子不学无术,身上有人命案子,薛家的女儿成年了,长得体貌丰美。留他们在贾府其实都是惹祸的根苗,一旦招惹出是非,会对贾府有不好的影响。贾母是希望薛家能离开的,所以她特意问了薛宝钗的年纪,意思很明显,就是她认为这么成熟的姑娘年纪应该不小了,偏偏薛宝钗长得胖,身体发育的好,想装年龄小也没法装,只好说十五岁了。贾母接着就拿了二十两银子给宝钗办及笄生日宴会。结果被王熙凤嘻嘻哈哈嘲讽一顿,说贾母小气,因为王熙凤当初打发来刘姥姥也是给了二十两银子。生日宴上并没有给宝钗这个寿星任何表现的机会,贾母公然对黛玉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宝钗很聪明地听懂了贾母是在撵人,催着薛家搬走,催着薛家给她订婚找婆家了。但是宝钗不能走,她利用一出《点绛唇》巧妙地向贾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钗的态度不卑不亢,她把自己比作落难的鲁智深,只是想借贾府落脚避难,并不强求其他,如果贾母要像鲁智深的师傅一样撵人,她也就走。贾母见宝钗这样的随缘佛系的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薛宝钗急功近利,凹出来的人设迅速崩坏,贾母只觉得她段位太低如果薛宝钗真的像她表示的那么佛系,真的是个端庄淑女,真的随缘无争,那么贾母其实并不会为难她的,毕竟是王夫人的亲戚,贾府也不差这几件房子给他们住,也不差几个佣人去伺候。但是薛宝钗是严重表里不一的,她内心的“热毒”,对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渴望时时在怂恿她不停地去追逐,去争取。她那些端庄大方,淡泊佛系的人设非常经不起考验,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她就会立刻忍不住地暴露真面目。比如宝钗每天追着宝玉跑,不分早晚地跑到宝玉屋里坐着闲聊;宝玉去梨香院后逗引他看金锁,喝酒吃饭,这些事情贾母未必不知道。因为贾母是特别关心宝玉的人,宝玉身边的丫鬟婆子们除了跟王夫人汇报宝玉情况,更多是跟贾母汇报。贾母需要知道宝玉今天吃了啥,睡了多久,和谁一起玩,有没有出门喝酒闲逛等等。其实很容易贾母就会知道,宝玉的日常动态是追着黛玉跑,而他身后经常有宝钗出没,好几次都追到了黛玉屋里去。

宝钗追求宝玉,其实也不避讳贾母,在搬进大观园之前,宝钗就经常往宝玉屋里跑,那时候宝玉和黛玉都跟贾母住在一个院子里。宝钗还曾当众把宝玉从哭泣的黛玉身边拉走,去陪伴史湘云,也曾在贾母来请吃饭的丫鬟面前,故意当着王夫人劝宝玉去哄黛玉。宝钗羞笼红麝串,露出了雪白的酥臂;宝钗因为宝玉说她像杨妃大怒,讽刺贾府的贵妃,嘲笑宝黛负荆请罪,骂哭了找扇子的小丫鬟靛儿……这些事都是在贾母屋里发生的事,至于贾母是否能看到听到,那就不好说了,反正贾母的耳不聋眼不花的。薛宝钗这样不顾一切想要吸引宝玉,惹得黛玉吃醋生气,贾母能看得惯才是怪事!宝钗笼络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花袭人,贾母也一清二楚。宝玉挨打那一回,贾母带领大家离开,袭人不早不晚地说要请莺儿过来打络子。宝玉吆吆喝喝的,贾母也知道了这件事。贾府里什么能工巧匠没有呢?袭人晴雯的针线都很高,为什么偏偏要让薛家的丫鬟来做活儿?当然是因为袭人想奉承宝姑娘,让莺儿来这里看着宝玉的伤情,回去好跟宝钗汇报。那袭人又为啥要奉承宝钗呢?当然是因为宝钗给了她好处,袭人被王夫人挖墙脚,当上了“预备姨娘”,薛家母女可没少在王夫人面前说好听的。总而言之,薛宝钗这些明里暗里的弯弯绕,贾母这种历经沧桑事实的老人一眼就看得透透的。她这种老贵贵妇人,尤其懂得,真正名门淑女绝不不是浮夸的形式主义,而是根植于内心的品位和修养。

宝钗之前装出来的种种端庄娴雅,淡泊无争,只是利用浮于表面的技巧在矫揉造作罢了,并不是真正的内心高贵,品行高雅。因为一旦有利可图,她就暴露商贾本色,如蝇逐腥,显得十分的急不可耐、吃相难看。贾母是不可能喜欢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女子的,尤其还在算计她心肝宝贝的一对“玉儿”。《红楼梦》中的贾母喜欢三类人:其一,纯真天然,漂亮活泼,聪明伶俐,知世故却不世故,有原则,有风骨的孩子。如宝玉、黛玉、湘云等。其二,就算精明老道的,只要能和她利益保持一致,她也会喜欢宠爱,比如鸳鸯、凤姐、平儿等;其三,老实本分,明哲保身不惹事儿的,比如李纨和尤氏。贾母不但不喜欢薛宝钗,而且她对薛宝钗的厌恶时不时地就会流露出来。曾经至少有三次出言讥讽批评,差点儿让薛宝钗下不来台。贾母三次出手教宝钗做人,宝钗也因此恨极了贾母贾母头一回教宝钗做人,手段就耍得十分的漂亮。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夸了薛宝钗呢!那就是在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揍之后,嘴馋了想喝小荷叶莲蓬汤,王熙凤借花献佛,拿着官中的人情,请大家一起喝汤,贾母打趣她,大家哈哈大笑。薛宝钗见贾母高兴就趁机踩了王熙凤一脚,也想讨个彩头。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宝钗这话一说出来,凤姐立刻就沉默了,她那么聪明当然知道这位大表妹想要表现了。贾母也不高兴,王熙凤可是她孙媳妇中的得意之人,薛宝钗又算哪根葱?这次奉承可以说是非常失策。贾母当即表示维护凤姐:“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同时她还暗暗地踩了王夫人一脚,说王夫人“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简直要笑死了,贾母这一招用的真的高明,薛宝钗踩王熙凤,她就踩王夫人,王夫人躺枪也不冤枉,谁让她留下了薛家人呢?

然后贾母又说:“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谁的嘴乖可嫌呢?肯定不是王熙凤呀,只能是刚才说错了话的薛宝钗了,贾母认为她不如不说的好。更绝的是贾母结尾来了一句:“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句话其实说的特别狠,表面上又特别光鲜动听,王夫人、薛姨妈和薛宝钗三个绑在一起都招架不住,只能笑着随声附和,诺诺而已。因为事实就是薛宝钗比任何一个贾府的千金都差远了,就是出身最差的二房庶女贾探春,也是正经公府千金,而宝钗不过是没落商贾之女。这就是贾母的段位,夸着夸着就把人给损了,完事儿人家还只能笑着感谢她。贾母第二回打击宝钗非常的简单粗暴,因为宝钗利用史湘云和海棠社搞螃蟹宴,触动了贾母的底线,损伤了史家的体面。所以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当着薛家母女的面戏耍同样是王夫人亲戚的刘姥姥。薛宝钗全程一言不发,后来跟着林黛玉一起嘲笑刘姥姥,还不忘记挖苦王熙凤世俗,其实都是积攒的怨气罢了。

贾母在逛大观园的时候,特意去了薛宝钗的住处蘅芜苑,面对“雪洞”一般的朴素的房屋,贾母基本就等于是落下脸来一顿训斥。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这话就是贾母在揭穿薛宝钗的做作,因为贾母心知肚明,大观园的蘅芜苑是元春钟爱的院落之一,省亲的时候肯定不是这个熊样。而且众姊妹搬进大观园的时候,也曾让人重新收拾,还特意在各处增加了伺候的佣人,绝不至于这样萧条。薛宝钗为了表现自己的无欲无求,淡泊无争,不想占贾府便宜,特意把宽敞富丽的蘅芜苑原有的古董摆件都收起来,搞得跟毛坯房版的尼姑庵一样,实在过于刻意了。贾母摇头说:“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她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贾母这一段话说的就更加严重了,关键词有:“看着不像”、“忌讳”、“马圈”、“小姐绣房精致”、“离了格儿”、“包管又大方又素净”。总结起来就是贾母点评薛宝钗的“雪洞”不像话,犯了忌讳,太出格了,过于素净小家子气,一点也不够大方,不像一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薛宝钗再次在贾母面前输的一塌糊涂,想要显摆自己的淡泊素雅,结果却犯了老人家的忌讳。因为薛宝钗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高雅品位,她生长于商贾之家,没什么机会接触真正的贵族,她接触的贾府和王家也都不算有品位的权贵。宝钗父亲有文化却走得早,母亲是个半文盲,她自己全靠自学,学到些皮毛,画虎不成反类犬很正常。贾母才是真正有高雅品位的贵族千金,史家家学渊源深厚,连听戏都格外清雅讲究,是薛姨妈不懂的简约素净。贾母给薛宝钗咔咔咔送了三件东西,要帮她摆设装饰,分别是:石头盆景儿、纱桌屏、墨烟冻石鼎,虽然听上去也不是啥太值钱的东西,好像都是石头,但好歹也和蘅芜苑的石头们相得益彰了,至少看上去不像个尼姑寡妇的屋子了。另外,此处请不要谈什么宝钗是断舍离的极简派,我见过正儿八经的很多极简派风格,没有一个是这样的。贾母第三次敲打宝钗是在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宴上,她借着,“掰谎记”话里有话的批判了一顿才子佳人风月传奇故事。女先儿说的书是《凤求鸾》,但是又因为重了王熙凤的名字,凤就变成了女的,也就是影射薛家求配“金玉良缘”,就是“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结合宝钗干的那些绣肚兜、露膀子、解排扣之类的事情,就属于“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仕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是在讥讽薛家不是仕宦书香门第,薛姨妈不配称夫人,更不读书知礼。贾府的小姐和林黛玉都有十几个嬷嬷丫鬟服侍,但是薛宝钗身边紧跟的只有一个莺儿,还有个文杏基本没露面,而宝钗经常往宝玉屋里跑,根本连莺儿都不带,她让宝玉看金锁的时候,正是莺儿一个丫鬟在旁边。薛姨妈听得都很尴尬,跟着书香门第的李婶娘说:“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李家是真的没有,薛家可是风月传奇的禁书都摆在书房给孩子们随便看的,后来家长知道了才毁掉,也就是说家长平时也看。贾母屡次打击薛宝钗,让宝钗十分恼火,心中十分愤恨。直到薛宝琴来到,贾母再次借宝琴刺激宝钗,又是让王夫人认干女儿,又是亲自抚养,又是要给宝琴说亲事,还送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凫靥裘。薛宝钗真的被打击得要崩溃了,她在贾府多年,贾母从来都不怎么搭理她。更别提什么送昂贵礼物和说媒了,哪怕给她说个媒,也不用硬撑到如今快二十岁了还没订婚,眼看着堂妹都要嫁人了,真的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薛宝钗对宝琴说的那句:“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是她的真心话,她其实条件比宝琴好很多,除了年龄有些大了,如果她愿意,可以找到比宝琴更好一些的婆家,因为王家和贾府的面子对一些低品阶的京官和没落世家还是有用的,薛家的钱财也有吸引力。

但是宝钗并不愿放弃她的青云志,纵然身如飘絮,她也想借东风飞到更高处。但是贾母是彻底指望不上了,就指望王夫人吧,所以,她在王夫人找人参的时候主动帮忙,还不忘记趁机嘲讽贾母珍藏密敛,导致人参腐朽是没见过世面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