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结局(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今天这段基本上完全是推测,就是聊聊《红楼梦》这部书和一些主要人物的结局,由于书没有后面的部分,所以关于结局的问题就成了热门话题,我这个仅仅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话又说回来,各位专家和学者哪位不是推测出来的,毕竟谁也没有穿越回去看看这部书的原貌不是?

先说整个儿书的走势,贾府败落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曹雪芹先生在前八十回已经铺排了无数的线索,都明确地指向了这个结局。至于续书的那个“兰桂齐放,家道复初”,这个几乎不可能是曹雪芹原来的结尾。第五回就说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干净了,怎么可能又起死回生呢。而且无论是点的戏,还是过节大伙猜的谜语,无不指向贾府最后树倒猢狲散的情节。其实这个结局也是大伙都推测的差不多,我为什么还要说一下,这个留个伏笔,下一段还要提,下面重点说一些主要人物的结局。

第一个,贾宝玉,红学大家们关于他的结局推测了很多,有的说他沦落为乞丐,有的说他去给人打更去了,还有人认为他最后打渔去了,成了一个渔公。说法不一,每一位的说法都有他自己的依据,就是从前面这八十回的只言片语当中找出所谓的线索。我觉得,贾宝玉最后落迫这个是肯定的,但是具体做什么,这个真的很难推测出来,反正混在最底层就是了。而到了最后,我觉得应该写到贾宝玉去世,然后回到太虚幻境,当他的神瑛侍者,那块通灵宝玉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化身回那一块石头。因为《红楼梦》开篇是这样,结尾必然应该有所呼应,这也是小说结构的要求。

下面说说金陵十二钗,副册、又副册里面的人物,香菱的结局在前面说她的那一段当中已经说过了。晴雯的结局前八十回已经交代,成为定案。袭人的结局也没什么可争竞的,就是嫁给蒋玉菡了,第五回的判词里说了“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里面男优伶就一个蒋玉菡,除了他没别人,而且前面宝玉和蒋玉菡交换汗巾子,已经把袭人的汗巾子换给了蒋玉菡,这些情节指向非常明显,也不用再说什么。

十二钗正册里面,宝钗黛玉的结局。虽然续书铺排的一边娶亲,一边死人的情节和黛玉焚稿的场景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但是应该不符合曹公本意。这点我同意周汝昌先生的意见,应该是黛死钗嫁,有一个先后顺序,就是林妹妹先去世,然后宝姐姐才嫁给宝玉。前八十回里,对于宝玉的婚事,很明显地被分为两派。贾母是倾向于把林妹妹嫁给宝玉的,毕竟是亲外孙女,又死了母亲,她母亲又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贾母念在死去女儿的份上,也希望这个外孙女有个好的归宿,既然是两情相悦,贾母当然愿意,每次提到这俩人,都是充满了爱意:“就是两个玉儿不省心,一会儿吃醉了酒,偏上他们屋里闹去。”王熙凤也是希望撮合这两个人,这在书里也表现得很明显,比如跟林妹妹说“喝了我家的茶,什么时候给我家做媳妇啊。”王熙凤肯定是站在贾母这边,而且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她还是希望大家都高兴。但是元春那边明显是支持宝钗的,从她发下来东西,宝玉和宝钗一样,黛玉和其他姐妹一样,就能看出来,还有一些别的内容。

贾母不愿违心,委屈了外孙女,但是元春的位置在那儿摆着了,她的意见不可能不受到重视,这就僵在那儿了,只能先放着。所以清虚观打醮的时候那个张道士要跟宝玉说亲,贾母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其实哪有什么和尚,就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只能拖着,让时间来解决,最后时间还真给你解决了,就是林妹妹香消玉殒,二选一便成了唯一选项,省心了。那么林妹妹怎么死的?很简单,就是病死的。要是因为别的原因死去,那前面铺排了那么多林妹妹身体病弱的情节不都白费了?以曹公大才,怎么可能如此浪费笔墨。对于林黛玉之死,还有其他各种说法,有说是北静王要纳林黛玉为妾,林妹妹以死抗争,投水而亡。这个有点民间故事的感觉了,不是曹雪芹先生的水平,差得太远。还有一种,也说是林妹妹自杀,因为林妹妹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有人反过来就给解读成了“挂中林黛玉”,什么叫过分解读,这个就叫。

这是林妹妹的结局,宝姐姐呢?应该是最后也死了,有人说是难产而死,反正不管如何,她也是香消玉殒了。这个应该是在贾府衰败之后,跟着宝姐姐也去了,这个也算是对于宝玉的双重打击。

下面是元迎探惜四春,元春死亡是肯定的,她不死就没有贾府的衰亡。迎春嫁给孙绍祖,一年就被折磨死,也是在前八十回基本上交代清楚了的,也没什么可说的。探春远嫁的结局也是比较明显,而且根据“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段,大家抽花名签,探春抽到“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所以电视剧里探春被迫和亲,嫁给藩王应该还算符合曹公原意,至于续书里面又回来探亲,这个基本不可能。判词里说了“千里东风一梦遥”,不可能还有相见之日。

至于惜春,就比较简单了,就是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

再说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个交代得也算明白。应该是王熙凤在府里的地位一路下滑,最后被贾琏休了。过去有一个“七出之条”,就是允许男人休妻的七个理由,这里面王熙凤占了俩,一个无子,这个无子可不是指没孩子,而是说没有儿子,女儿不算,儿子才能顶门立户。还有一个理由是恶疾,就是不好的病。这个您注意,王熙凤自从小产之后,这个病就没好利索过,这条也符合了。而且正因为她一直病着,也就没那么强势了。续书里秋桐的情节,应该是用在王熙凤身上的。那个秋桐,估计已经让顺手让王熙凤收拾了。我觉得最后就是按照上吊死的鲍二家的说的,平儿扶正。不过以平儿的性情,也不会对王熙凤下死手,还能照顾她一下,王熙凤还能得个善终,这件事情应该是发生在贾府衰落之前。

至于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这个应该也没太多的争议,就是被刘姥姥救了。只不过白先勇先生认为巧姐不可能嫁给板儿,就是刘姥姥那个外孙子,而是又找了一个大户人家。但是,看第五回判词里面,那幅画,一个美人在纺线,应该就是嫁给了板儿。真嫁到大户人家,还用她自己纺线?白先勇先生可能认为刘姥姥救了巧姐,又让她嫁给自己外孙子,有趁人之危之嫌。不过从娼寮妓馆的火坑里把她捞出来,不算救吗?哪那么轻易就嫁给大户人家的,特别是家里已经完了的情况下。顺便说一句,巧姐的曲词里那个“狠舅奸兄”,“狠舅”自然是王熙凤的兄弟王仁,“奸兄”必然是指贾芹,而不是续书说的贾芸。

下面是史湘云,她应该是嫁了一个如意郎君,但是时间不长就做了寡妇。判词里“湘江水逝楚云飞”和曲词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不太好理解。是不是说她嫁到了湖北一带,然后夫君早亡。周汝昌先生认为史湘云最后嫁给了宝玉,因为有一回书叫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正好说的是宝玉和湘云,这个也算说得通。

李纨的结局前面也说了,补充一句,贾兰考取功名,然后李纨去世,这个应该也是在贾府败落之前。妙玉的结局前面也说了。秦可卿在书里已经有了明确交代。其他的人物有的书里有了明确交代,有的已经预示得很明显,篇幅有限,不再多说。

这里面所有人物的结局,需要推测的,都是因为续书与原作者本意的冲突,下一段咱们聊聊续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