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偕老,是婚姻最好的模样……
01
上周末晚上,我正在外吃饭,接到母亲颤抖着声音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在家吃不下饭,呼吸不畅,情况危急。
几句话吓得我赶紧放下碗筷,拨打了120,紧急跟同席吃饭的一帮朋友赶回家。
父亲的心脏病由来已久,要追溯到年轻时。那时的他虽然被诊断出是间歇性心脏病,但早年间身体好,便将这病一日日扛了下来。
我赶到家时,看到父亲在门口坐等,神态轻松,比预期要情况好很多,心里先自松了一口气,回绝了120的车,便匆忙带父亲赶往医院。
一番折腾后,父亲留院输液观察,先生和妹夫留下看护,我和妹妹先行回家照顾孩子。
临走,父亲轻声交代我:回去告诉你妈,我没事。
我潦草答应,回到家时,已将近凌晨,正巧看到母亲红着眼睛抹眼泪。
我心里一动,想起父亲的话,赶紧安慰她。母亲虽想多问几句,但见我疲惫,便诺诺答应,回房睡觉。
半夜三点多,我起来准备去医院接班,却不想惊动了母亲。原来,一向睡眠质量超好的母亲竟一直未睡。
次日,父亲病情转好,执意出院。看到父亲回家,母亲又嘤嘤地哭了起来:你不要吓我,别丢下我一个人……
父亲嘴角浮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柔声对母亲:哭什么,我这不回来了嘛。
此时此景,却让我瞬间眼圈发红。
再亲的儿女,怕也没有患难夫妻的感情更亲密。原本以为,父亲一生负母亲良多,母亲也常常对他有诸多抱怨,两人的感情即使没有多少恨,恐怕也剩不下多少爱了。
如今看来,是我低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柴米油盐的三餐磨合,夜半无眠的家常倾诉,风雨欲来的彼此牵挂,人之将老的相濡以沫,外人又怎能切身体会?!
所有的关系里,夫妻关系至关重要。虽然,我总觉得我与母亲亲如一体,但相对父亲而言,我仍然是那个外人。既然是个外人,又怎么能全然领会母亲对父亲的那份厚重的依赖?!
我突然想起,曾经在街心公园遇到的一对老夫妻。
02
那日清晨,我正奋力地蹬着街心公园的健身自行车挥汗如雨,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走近我,恳切地:小同志,麻烦你,能帮忙换一个自行车吗?
我看旁边的自行车跟我骑这个一模一样,有些不解:那边不是有空着的吗?
他咧嘴一笑,手指着不远处:我家那口子啊,每天都在这儿练,她就认这个……
我抬头远远望去,一个中年妇女推着轮椅正往这边走,轮椅上坐着一个面色呆滞的老妇。
老妇四肢不能动,嘴里咬着一条毛巾,以防止嘴巴合不拢口水流到衣服上;头似乎太重,无法抬起来,看人时只能往上翻着眼皮看。
见状,我赶紧让开,老头开心地:谢谢啊。
说着,轮椅车已经走到跟前。
老头和中年妇女费力地帮着老妇从轮椅上挪到自行车的座位上,又用随身带着的拿旧床单做的绳子将她的脚固定在自行车的蹬子。
随后,老头鼓励老妇:开始吧……
老妇咬着毛巾,使劲儿地蹬起来。每蹬一步,仿佛都要耗尽所有的力气,但速度明显不快。她蹬车时,老头就在旁边拿着一条毛巾,疼惜地帮她擦额头渗出的汗珠。
在与老头的攀谈中,我才知道,老妇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偏瘫,医生让多锻炼,他就和保姆每天带她来这里做康复。
老头好像说给老妇听,也好像说给自己听:老婆以前个性强,不能让她就这么瘫着……
听完,我内心满满的感动,不由冲着他竖起大拇哥,又冲着老妇举起拳头:加油!
老头含笑轻轻地揉了揉老妇的头发,宠溺地笑着:听到没,人家给你加油呢,咱们会越来越好的……
老妇微微点头,咬着毛巾,继续使劲儿地蹬车,仿佛要跟这车要回自己的健康。
此后,只要我去那里,都能遇到他们三个人。
看着他们,我常常有些恍惚,他们年轻时,也常常互相吵架,彼此看不顺眼吧,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世上哪有不吵架的夫妻呢,但吵架之后,还能彼此体谅,互相妥协,愿意排除万难,跟对方将错就错地把日子过下去,何尝不是一种对婚姻和人生的担当和勇敢。
03
去年,姑奶和姑爷相隔一个月先后去世。
两人在世时,虽然是老式婚姻,却早活成了好婚姻的典范。
姑爷脾气好,属于本事越大、脾气越小的那种,退休前是故乡小城里级别不小的官员。姑奶目不识丁,生性豁达,早年是个童养媳,备受封建思想的婆婆折磨。
姑奶先后为姑爷生下来四男二女,人丁兴旺。深知姑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不易,姑爷对她千依百顺,即使姑奶发脾气,姑爷总是笑脸相迎,从不发火。
姑奶身体柔弱,生前一直患有哮喘的毛病,后来更是因此百病缠身。或许是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她动辄耍小性子,发小脾气,但姑爷却仿佛自带坏脾气吸收器,每次都像哄孩子一样好脾气地劝她。
有一年,我回家探亲,刚好赶上一幕,姑奶埋怨姑爷什么事儿,姑爷笑着解释。那一刻,她成了闹脾气的小孩,而他是慈祥的父亲。
看我忍不住笑,姑爷小声对我说:病人嘛,不仅病在身体,还病在心。我们不能只是治疗她的身体,还要去关怀她的内心世界。好的病人关怀,会促进病人的身体康复,反之会影响她的健康。
在姑奶去世时,姑爷一度悲痛到无法自持。明明最依赖的人是姑奶,但失去了姑奶,他却像失了魂魄。
或许是两人感情太好,一个月后,原本身体无恙的他也随姑奶而去。
两人的婚姻,没有背叛,没有嫌弃,小吵小闹,却不失温暖,看似一段父母之命的婚姻,却有如今年轻人无法读懂的深情。
04
或许是年纪渐长,我很少会为年轻夫妇的结合感动,却轻易会被街角相互搀扶的老人动容。
这些年,我看到过从容豁达一起周游世界的老夫妻,看到过打打闹闹却又彼此不舍的老两口,看到不厌其烦照顾病夫的老太太,看到为寻妻跑遍大江南北的老先生,那都是婚姻最好的模样。
每个人都有过热烈的年轻,都梦想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合适的人,在不长不短的一生里,将日子过成诗。
但年轻时心高气傲,两情相悦容易,长相厮守艰难。若要使一桩婚姻稳定下来,与子偕老,需要太多的智慧和定力。
社会太浮躁,结婚成本太高,人心太善变,责任太重大,我们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学会妥协,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付出,才能一根根拔掉身上心里的刺,见到越来越好的自己,也才能一点点让对方甘愿亮出最好的那面,之后,我们才能成为最合拍的合伙人,最亲密的知心人。
生病时,苍老时,遭遇变故时,经受诱惑时,都是最需要考验婚姻时。越过了,你就得到了。
一桩以爱情的名义结下的婚姻,就像我们浑然不觉就埋下的一坛老酒,要经历风雨,岁月发酵,百折千回,千帆过尽,才会慢慢品出幸福的味道。
不是所有人都幸运,能相守到最后。但能守到最后的,一定是最幸运的。只有经受得起时光考验,才有资格获得婚姻里那份难得的默契和懂得:你知道我怎么过舒服,我知道你最爱吃什么;我一个眼神你就知道我需要什么,你不用说话我就明白你的心意。
世界荒芜,我们都需要个伴儿,彼此成长,彼此信任,彼此依赖,彼此托付,彼此成全,彼此圆满。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愿我们都能用爱的初心,守住最难的婚姻,等白发苍苍时,欣赏它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