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缂丝一寸金
《姑苏晚报》2021年09月06日 B03版
本报记者 濮建明 摄影报道
缂丝,是我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许多人说起缂丝,都不由得感叹一句“一寸缂丝一寸金”。日前,记者来到高新区镇湖的范玉明缂丝工作室一探究竟。
生于姑苏城西、长于太湖之滨的范玉明,上世纪80年代为了生计学习缂丝技艺,师从王金山大师深研缂丝之法。
缂丝相比较于刺绣,可谓易学难精。“通经断纬”为缂丝技艺的基本规则,缂丝艺人对于色彩的判断几近精微。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范玉明只要坐在缂丝机前,就会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忙着手上的活。两根竹竿组成的木机踏板有节奏地一上一下,经线上下分开,等梭子穿行而过之后又迅速合拢,遇到图案与图案之间的分界处,缂丝的速度就会明显放慢下来。他告诉记者,缂丝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手脚并用,心要细,要专注,即便一个熟练工人,一般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天仅能织几厘米。
起步之初,缂丝对于范玉明来说只是一门生计手艺,直到2011年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清华工艺美院联合举办的国家级大师培训后,才开始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思考怎么将现代人所需和传统缂丝技艺相结合。他说以前干缂丝这行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谈不上是艺术,但现在,要做精做好这门传统技艺,还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内容。
缂丝让范玉明在细而密的生蚕丝排列的经线上编织着最美的图案,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