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东北发生的坠龙事件,那只巨大的生物到底是什么
龙,是中国一种特有的存在。中国关于龙最远的文字记载应该可以追溯到大约为大禹所在的夏朝编写的《山海经》。《山海经》当中记载了很多龙,其中最为神奇的应该是“烛龙”:“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烛龙似乎是个庞然大物: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它的眼睛睁开,就是世界的白天;它的眼睛闭上,则是世界的黑夜;它吹气就变成了冬天,它呼气就变成了夏天。所以《山海经》当中给它定位是“神”,而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动物。后来的《楚辞》当中也有烛龙的故事。不过,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整个历史上很难见到关于龙的完整的记录。
许多关于龙的记录都是一鳞半爪,很难让人信服。即便是有的地方有幸发现了“龙”,大多也是死的,甚至连躯体都是不完整的。比如,相传辽国的耶律阿保机就曾经射杀过龙,而且还留下了躯体,但是却刚好遗失了龙角——所以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巨蟒。这五行当中又给龙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而最令人感到神秘的,则是离人们更近的一些关于龙的故事。比如明朝刘伯温斩龙脉,姚广孝困龙。当然,这些事情距离我们现代也有几百年了,很多东西其实找不到比较切实的证据了。而民国时期的故事显然更为让人觉得真实:1934年,东北发生的坠龙事件,那只巨大的生物到底是什么?
事情发生在1934年的7月,目击者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她叫肖素芹。这时候还是旧社会,这位东北的小女孩和自己的父亲在替地主家赶马车。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了许多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由于人多眼杂,又处在沦陷时期,小女孩的父亲也不敢带孩子靠近了看,他们远远地听到,仿佛人们是在说这里出现了龙的故事。
好在赶马的父亲把她抱上了马背,让她也得以看到“真龙”的面貌。这一幕使得肖素芹终身难忘:她看见了地上有一个巨大的生物,但是它的身体却蜷缩在一起,仿佛非常的痛苦。这条生物全身都是灰白色的,甚至还长着传说中的“龙爪”。小女孩有些畏惧这个巨大的生物,无意间瞥见这条“龙”眼睛似乎眨了一下,吓得赶紧遮住了眼睛。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龙”,“龙”的形象在小女孩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候围在一起人们正在给这条“龙”浇水。因为在传说中,如果龙在某个地方被困住,而附近的老百姓又不去救它,它以后会报复人们。怀着本能的畏惧,人们甚至给这条“龙”搭上了一个“凉亭”,防止这条“龙”被晒死。
或许是人们的真心感动了上天,不久之后这里下起了一场大雨,大雨之后这条“龙”就不见了。但是,在不久之后的28号,人们再一次看到了“龙”。而这一次“龙”出现的形式更为震撼:它是从天上坠落下来的,它甚至还撞翻了三艘小船,制造了一场小型的“海难”,使得9个人死亡。
但是这条龙掉进水中挣扎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消失在了水中。当时东北正处在沦陷期,人心惶惶,这条“龙”似乎也就格外的喜欢出来折腾当地人。到了8月的时候,当地人有一次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虽然有些像牛叫,但是有的人却说是龙在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又在芦苇丛中找到了一具腐烂的巨大生物遗体。
很快,又传来了这具遗体有可能是龙的传言。因为这具遗体上面长着类似于“龙角”一般的“角”。这具躯体受到了许多人的围观,甚至当时的许多报纸还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有全国各地的人不顾危险,跑到东北日占区来看这条“龙”的躯体。
好在,2004年的《走近科学》栏目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他们甚至找到了当年的小女孩肖素芹,以及另外一个叫做孙正仁的老人。孙正仁老人拿出了自己当年偷偷收藏的一块“龙骨”,也就给专家们解开“营口坠龙”事件提供了最为真实的证据,经化验,这只是一块1万多年前的野马化石。
之后节目组还多方面调查了这个所谓的“龙”,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根本就是一条须鲸遗骸!那么,为什么当时有人要导演这样一出“坠龙事件”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