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真正懂得生命?怎么理解“为腹不为目”呢?

经文:五味令人口爽。

孔子把食(五味)当做与生理需求一样的本性,要改变更加困难。古代君王大都短命,四五十岁算是长命。统计一下君王的寿命,三十多岁死亡的大有人在,几乎都是被欲望摧毁的。

道家人物以贫困为乐,庄子穿破衣服,以粗麻绳作腰带,但活了86岁;医圣孙思邈活了140岁,可能是历史上最长寿的人了。

谁真正懂得生命?庄子在《外篇·达生》中开头就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修道士不追求与生命无关的东西,不违背命运已经决定了的安排。五味虽好,不是生命的本怀。

《道德经》后文说“味无味”,人的味觉很灵敏,能够品尝无味之味。现在口耽于五味,味觉彻底败坏了。

白族三道茶道中要品尝清泉的味道,测试你的味觉败坏了没有,如果你的味觉不能品尝清泉的味道,你也不能品尝茶的美味了。


第二段经文: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驰骋畋猎是君王才能有的享受,难得之货是贵族的追求。老子用心发狂来形容,实在是对历代君王嗜好的告诫和劝勉。

河上公注:“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从养生的角度讲,人的精神喜欢安静,驰骋畋猎,上气不接下气,精神散乱,最后必至发狂。

老子作为一个修道士,深懂这些东西都与生命无关,不值得浪费生命的精华。后文说“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进一步说明道才是人生最珍贵的,其他都是垃圾。感悟宇宙的有序性、法则性是理解生命价值的基础。


第三段经文: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王弼注:“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目役己”。简单理解,“为腹”就是填饱肚子,保养生命,这是庄子说的追求生命有关的东西;“为目”就是追求与生命无关的东西,被外境奴役而不知道。

沈一贯《老子通》注: “腹,内体之总名,守五性,谨六情,节嗜欲,养神明。” 腹是整个身体,养生者应该守住元气,抑制七情六欲,保守精神,使人神清气爽。

第三章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对腹特别重视,在修道中有特别意义。腹是容易满足的,目是难以满足的,后文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为腹”显然含有知足之义。追求容易满足的,不追逐永不满足的。

第三章是腹与心对比,此章是腹与目对比,角度有所不同。腹指内,目指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