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四家治肝系常见病证方药规律研究

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孟河四家医集》里涉及费氏、马氏、巢氏、丁氏四家医者医书中的中医药文献进行完善的整合梳理,深入挖掘四家对于中医肝系常见病证的辨治与用药规律,探寻其诊疗思想,同时了解当时江苏一带肝系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为临床肝系相关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地域性流派研究提供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服务运用于现今临床。方法全面收集并归类《孟河四家医集》中肝系病证医案,制定信息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和所需相关参考书目,甄选相关典型病证进行整理剖析,辅以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落实具体实例,全面探讨孟河四家治疗肝系常见病证在理、法、方、药上的地域性特色,并简要分析各家在治疗某一病证上的异同,对比总结出孟河四家治疗肝系相关常见病证的方药规律。结果通过整理归类,本论文拟将《孟河四家医集》中相关

肝系疾病中医病证范围总结为以下几点:(1)肝脏本身脏腑功能改变而致的疾病;(2)相表里疾病;(3)肝经循行部位疾病;(4)相络属疾病;(5)肝系疫病。结合国家级教材《中医内科学》中的脏腑分类标准,收录胁痛、黄疸、积聚、头痛、眩晕等共计9个病种。此次以其中医案、方剂数量前三位的眩晕、黄疸、胁痛作为孟河四家肝系常见病证的研究重点。本研究搜集治肝系眩晕医案41例、方50首、药次568次;治肝系黄疸医案43例、方49首、药次500次;治肝系胁痛医案43例、方46首、药次662次,共计医案127例、方145首、药次1730次,利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后,对多张药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显示:(1)眩晕药方共涉及中药111味,平均每张处方使用药物约12.91味(568/44),以补虚、平肝息风、化痰平喘止咳、解表、清热、渗湿利水、理气、安神、消食类药为主。(2)黄疸药方共涉及中药111味,平均每张处方使用药物约10.2味(500/49),以补虚、解表、化痰平喘止咳、清热、平肝息风、利水渗湿、安神、理气、活血化瘀、温里类药为主。(3)胁痛药方共涉及中药153味,平均每张处方使用药物约12.49味(662/53),以补虚、化痰平喘止咳、理气、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解表、安神类药为主。经过知网、《中华本草》等工具书或检索系统查阅发现,其中有37种药物具有修复肝损伤、拮抗肝纤维化、拮抗肝毒性、保肝利胆退黄等作用:

解表药(葛根、生姜、淡豆豉、菊花);清热药(栀子、黄苓、赤芍、天花粉、连翘、生地、玄参);祛风湿药(秦艽);化湿药(苍术、厚朴);利水渗湿药(茵陈、车前、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滑石);理气药(陈皮、麦芽、木香、玫瑰花);温里药(附子);止血药(白茅根);活血化瘀药(丹参、红花、桃仁、牛膝、延胡索、郁金);补虚药(白术、大枣、人参、白芍)。

眩晕、黄疸、胁痛相关病案中补虚药物占比较多,各占29.75%、13.80%、21.30%。结论肝系常见疾病的发病与体质盛衰、七情内伤、劳逸失度、饮食失节等有关。其中(1)眩晕发病机制与虚(阳、阴、气、血)、风(内风、外风)、痰、火、湿相关,病理变化不外乎虚实两端。病位在清窍(脑部),与肝脾肾相关,其中与肝关系密切,肝乃风木之脏,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阴不维阳,水不涵木,阳亢于上而头晕作眩;或暴怒气上,挟火扰头则发为眩晕。治疗上以阴阳通调、补虚泻实为原则,虚证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2)黄疸发病与风、火、湿、瘀、饮、虚(阳、阴、气、血)相关,病机在于湿困肝脾。阳黄者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者以脾虚寒湿热为主。治疗上以化湿邪、利小便为原则,阳黄当清化湿热、通利腑气;阴黄当健脾温化、淡渗利湿。(3)胁痛的发病机制与风、寒、湿、火、痰、瘀、虚(阳、阴、气、血)相关,主要病机在于肝络失和,实证以不通则痛为主,虚证以不荣则痛为主。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和络止痛为原则,实证者当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虚证者当养阴柔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