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无权力
教育系统里中小学阶段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三项,一是双减和五项管理,二是防溺水,三是防疫常态化。
注意,这三项工作是齐头并进的,排名不分先后。
工作的名字看起来只是一两个字,可是实际展开后,千头万绪。
真正做起来,且如文件要求那样项项过针过线,可能不容易。
当然,我们做事情不是以容易不容易来作为执行标准的。
再难,还得做。
这段时间,开了较多的会,这个较多的会又都是时间较长的会。会议的内容无非是围绕这三项重要工作作布置,抓落实。
有些问题,要落实,并不容易,或者略显尴尬。
一个学生防疫疫苗第二针落实的问题。
名单是政府、村里和卫生院那边提供的。
哪些人,哪个年龄段,在哪读书,名单里都有提供。
这个名单上的人,都是没有落实防疫疫苗第二针的,需要镇里、村里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通知到位,执行到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疫苗接种和名单清零工作。
学校当然要做,且要及时地完成任务。
这里有一点比较麻烦,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甚至有些学生是毕业已经两三年了,我们怎么去通知。
这些毕业学生如果还是在读倒好办,找出他们现在在哪所学校就读,然后联系他们现在的就读学校就行。
那些毕业之后,没有就读而是已经去打工或者跟随父母远走他乡的,怎么去通知呢?
当然,名单有,电话号码(不一定准确)也有,学校的工作就是电话落实而已。
问题就是,他们已经毕业了,不归你学校管了,学校只有通知的义务,并没有强制他们完成疫苗接种的权力,他们会听原学校的吗?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还有村里和镇里呢,他们是最后一关,会兜底的。
另一个就是双减工作中有个课后服务问题。
中学阶段还好,学生都在寄宿,好统一。
小学阶段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个课后服务,有些学生参加有些学生不参加。
参加不参加本来不成问题,问题是课后那个校车怎么坐?
现在的课后服务采取的是“5+2”模式(每个星期服务五天,每天服务至少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的服务内,那些不参加的学生怎么坐校车?
校车先送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回,再来接参加课后服务的?多出来的校车费用怎么计算?
让不参加的等两个小时后,跟参加的学生一起回?这个两个小时等的过程谁来负责?
让不参加的也参加?谁敢那么做,这不是违反公平自愿的原则么?
还有就是小学生提前到校后,什么时间进校园,也得费些周折。
学生到校了,不允许他们进校园?似乎不通人情。
允许他们进校园?这些是早到的学生,他们的睡眠时间保证了吗?进了校园是不是有加重他们学业负担的可能?
在规定的时间段之前,哪个敢开口允许这些早到的学生进校园?
防溺水宣传已经变成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甚至讲得班主任和学生们耳朵都起茧了。
但是还得讲。
特别是放假期间,更不能放松。
学校一般都会要求班主任把那段防溺水的嘱咐每一天都发到自己的班级群,然后要求学生家长每一天报两次平安。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每天两次向镇教管中心报平安,镇里再向局里报平安。
班主任报学校,学校报镇里,镇里报局里,都不难,这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
有点难度的是家长凭什么要天天向学校报平安?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压根不在水域旁边,不存在防溺水压力,那么学校每天的嘱咐,每天要求两次的报平安,他们会不会觉得班主任和学校有点啰里巴嗦?
还是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实,事情的最终结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
双减也好,课后服务也好,防溺水也好,所有的工作最终都会顺利开展。
只不过,在这个最终之前的过程中,学校的工作那种“有能力无权力”的尴尬局面始终存在。
还是不要想多了。
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抓落实才是最终结果。
其它的什么尴尬和困难,谁经历,谁知道,但都不是重点。
你说,是吧?
202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