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尴尬的太后和皇帝,皇帝是太后叔,太后是皇帝“母后”

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历来颇为微妙,如果太后是皇帝的亲生母亲,那多半母凭子贵,双方一个战壕的共同体,相互扶持。

最多是皇帝幼年时太后把持朝政,大权回归皇帝手中颇费周折,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月就在儿子嬴稷登基为王之后把持秦国朝政四十余年。

但是,如果太后只是嫡母却并非皇帝亲生母亲,那么两人反目为仇的可能性就要大多了。比如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虽然慈禧太后是光绪亲生母亲的姐姐,也就是光绪的亲姨妈,但是,对这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慈禧强势无比,恨不得视他为眼中钉,又有何情分可言?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芈月之于嬴稷,慈禧之于光绪名义上和实际上都算是长辈,长幼尊卑比较容易分辨,但是,在历史上还真的有皇帝辈分比太后还高的例子,这件奇事就发生在东晋。

首先出场的主人公是褚太后,原名褚蒜子,别看名字原生态,褚太后的战斗力可是满格的。东晋开国皇帝是司马睿,他死之后,由儿子司马绍继位,又传位于司马衍,司马衍算是第三代皇帝。

司马衍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叫司马岳,本来皇帝之位是轮不到他的,但是司马衍的舅舅擅权干政,想保住自己外戚的地位,不愿意让司马衍的儿子继位,耍耍手段,司马岳就这么作为“太弟”登基了。

褚太后就是东晋康帝司马岳的妻子,司马岳和他哥哥一样都是短命鬼,去世之后,褚太后与司马岳的儿子继位,号穆帝。穆帝登基的时候才两岁,毛头小孩一个,朝政自然是褚太后说了算。好不容易成年,亲政没多久又去世了,没留下子嗣。

皇家血脉不能断,大臣们一番商议,就把司马衍的儿子拉过来当皇帝,号哀帝。哀帝二十岁继位,特别喜欢寻丹访药,一顿操作猛如虎,二十五岁就挂了。东晋皇室又少了一人,哀帝英年早逝,没有孩子,哀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奕继位。

东晋皇室简直“有毒”,一连五位皇帝都是命不长久,等到了司马奕,褚太后还是褚太后,皇帝却已经换了快两位数了。司马奕破了“皇帝早逝”的怪圈,活的蛮久,但是他这个位子坐得一点都不安稳。

东晋权臣桓温靠着几次北伐的战争掌握了军权,野心不断膨胀,竟然想学曹魏,废了司马奕,自立为帝。偏偏他在司马奕身上找不到什么把柄,就借口司马奕无生育能力,后宫三子并非皇帝亲生逼迫褚太后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

桓温权势极甚,褚太后只能就此照办。但是,桓温也知道自己师出无名,不敢堂堂正正称帝,就推举会稽王司马昱继位,想让司马昱成自己的傀儡皇帝,司马昱就是后来的简文皇帝。

简文帝并不是个小孩子,桓温把他扶上皇位的时候他已经52岁了。至于他的辈分,那就更高,简文帝实际上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他的哥哥继位时他还是个小孩,就因为东晋的皇帝在位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轮到他登基已经是第八位皇帝了。

如果真的算起辈分,褚太后和丈夫司马岳都得管简文皇帝叫声“叔叔”才对,皇帝比太后辈分还高一辈。但是,简文帝按照封建礼教,见到褚太后得称母后才对。也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上,两个人见面到底是怎么打招呼的,但是尴尬肯定是有的,这种情况在中国史上也是罕见。

司马昱已经年过半百,怎么会看不透桓温的心思,但是他一己之力也无法与其抗衡,只能“拱默守道而已”,又怕被桓温废黜,整日胆战心惊,难得安枕,忧愤之中曾写过“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的诗句,他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在悲愤中离世了。

此时,面对桓温的野心,褚太后依然默默坚守着,简文帝的儿子司马曜即位后,她再度临朝听政,一直用心辅佐司马曜直到成年。

司马曜成年后,褚太后就还政于皇帝。又过了近十年,她才走到人生的终点。可以说没有褚太后苦心维持,东晋能不能传到孝武帝司马曜这一代还是个问题。

褚太后死后,服丧礼制又成了问题,孝武帝司马曜算起来是褚太后的小叔子,名义上褚太后确实是太后,大臣们研究了一番,最后认为褚太后有德有功,还是按照母亲的丧制让孝武帝服丧一年,这也算是对褚太后为司马皇室做出贡献的认可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