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交流|高考失利者给60届校友的回信
编者按
恩施硕博群,《意林》文学交流群等文学圈朋友都称这是一篇“好文”,而在收心斋后台也收到很多网友的精彩留言。
经得住最差的今天,才能受得起最好的明天。
无论你在哪个大学,只要有颗上进的心,你都不会碌碌无为。选择复读要有颗坚强的心和强烈的愿望。这是我给高考后学弟学妹们的忠告。
马拉松是对高中对人生的确切譬喻,作者参加了志愿者工作,好样的!
“高考不是最终的战斗,不管高考成功与否,这只是人生经历的一个过程,坦然面对,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作为朋友,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陪你度过漫长的岁月!”
留言里,最为感人的是恩高1960届校友文隆胜先生的真诚建议:
思思:你好!我理解你这段时间的失落心情,我也十分赞赏你调整心态的高速度,更欣赏你当志愿者做出的贡献。我是你的一位老校友,1960届,我俩年龄可能相差半个世纪,但从法律层面讲,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我俩是面对面平等对话,我是一个开朗而不说套话的人。你失利,打算复读吗?还是有别的设想?我不建议你复读,据我所知,复读再成功几率不高,因为学过的东西,通常有惰性,不愿再往脑子里钻,反倒新鲜的东西吸收快。我建议你创业或学一门你感兴趣,社会又需要的技能,成为某一行的专家,对社会做出贡献,体现自身价值。我们都记得“条条大路通罗马”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能升大学固然好,但不是唯一,只要瞄准方向,不断努力,就能做出好成绩,创造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一个人成功的起点是坚信,成功的终点是坚持。很多人放弃读大学,反倒更成功,比尔.盖茨便是之一。我的想法不一定对,仅供你参考。谭思思,加油!老校友 文隆胜
日前,收心斋联系到了《一位高考失利考生的心路历程》的作者,她叫谭思思,是恩施高中2017届文科11班的毕业生。
谭思思同学告诉小编说,她非常感谢网友们的关心和鼓励,如今已经决定不复读了,并且还特意写了一封公开信致谢文隆胜老爷爷。
感激、共鸣与新思考
——高考失利者给文爷爷的回信
尊敬的文爷爷:
您好!
我叫谭思思,是收心斋28日推文《一位高考失利考生的心路历程》的作者,或许更确切地说,是您的小校友。我应该叫您一声学长。
昨日,当收心斋主人彭老师告诉我,拙文反响很大,并希望我与网友们作进一步交流时,我感到受宠若惊。
我未曾料到自己一时的心情与成长体悟会得到您以及这么多热心人的关注、共鸣和鼓励。逐条读完评论,我真想一个一个回复来表达感激。特别是您,没有谆谆教诲,只有真诚交流。您以一个平等者的姿态,对我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道路选择上的指引,让我感激涕零。在知晓您是60届的老校友并读完您发表在收心斋的几篇文章后,我感到特别亲切,也特别佩服。
我还记得查分后失落的心情无处言说——胜者,不愿意打扰他们的喜悦;同样失利的,不可双双相吊更添抑郁。后来,是我的语文老师刘波涛先生鼓励我书写心情,发挥特长,向收心斋投稿,在文字里安放情绪。
而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马拉松志愿活动中的人和事,给了我最鼓舞人心的力量。感谢恩施利川志愿者协会,以后我会把志愿活动继续做下去。
收心斋这个平台给了我诉说的机会,让我把心情写出来。从低谷到平静,不仅自己更加振作,甚至有不少失利考生感谢我给了他们力量,这让我认识到文字在价值观引导上的价值。
在这里,我想表达我的心情。对以您为代表的热心校友及社会人士的鼓舞,我深深感激。每一位的评论我都细细读过,让我看见了共鸣,看见了大家的奋斗历程。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孤独承受。其间的真诚与鼓励让我几次湿了眼眶。
有恩高人也因高考失利而复读,由遗憾到妥协再到重新拾起生活的热情,我仿佛看到了我的这样一种结果——似乎也是勇者的选择。
有如今和我同届甚至认识的伙伴,过来加油打气,考好的真诚鼓励,考差的共勉前进,亲切中我感受到如夏花一般葳蕤动人的同窗情谊。
有上文中提过的中国山地马拉松活动中的运动员、志愿者、组织者亲自过来致以问候,感动的同时我更加认识到志愿者的意义并坚定了一直做下去的决心。
有如今在大学充实生活的学长学姐,告诉我高考成绩不是人生的一切、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的道理……
此外,关于我的高考情况以及道路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现做出回复如下:
我是文科生,高考分数573,就像上文中说的,在很多人眼里高出一本线,211大学的路子,横向看,说失利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
然而纵向看,也就是以我自己的标准看,确实是十分失望的结果。从小到大,我让家里人引以为傲的,成绩占了很大一部分。知识确是改变命运的,我热爱学习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小升初我是全镇第一,初升高也是。以全校第27名的成绩进入恩高后,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能是努力不够、感到追不上而更懈怠,或者是能力问题,我没能继续高中以前的“神话”,虽然并非神童,但“泯然众人矣”是我很长时间都不能接受的。
高三,我狂追不舍,甚至还搬个桌子在教室外面学习,不放过一点一滴的学习时间,所以许多次我又考出非常漂亮的成绩,我以为找回了最初的那个我——直至高考。对完答案后很失望,觉得辜负了父母与姐姐的期待,辜负了复旦学长雷鸣一直的鼓励与指导,恐惧七大姑八大姨的询问与议论。有种活在别人眼睛里的不适感。我嘶喊着想要复读的时候,简直像回到了四五岁争不到糖吃就绝望得仿佛世界都坍塌的孩童时代。
所幸的是,所有人都给了我向上的勇气,永远在一米开外傻傻等候的朴实的父母、激将法骂我没意志就别复读的姐姐、曾经的老师与同学家长们、志愿者同伴们……仿佛溺水的人沉到河底,水要灌进喉咙的一瞬间,又被水草死死往上拉扯,浮了上来。
您说得对,复读确实不是最明智的选择。除了您所说的新旧知识与学习动力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以外,根据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并非抗挫折能力极强的人,我只是等挫折来过了、击打了,自己能治愈,而非提前就能绷起肌肉、全副武装地对付它。因此,我不适合复读。
我在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便想好全身心投入大学生活,无论被录取的大学是偏僻的985,还是较好的211,我都会像爱恩高一样去爱它,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绝对不能在被窝里和鼠标下虚度光阴。有人沦为名校学渣,也有人鹤立鸡群。我会将后者作为榜样。谢谢广大网友们的评论,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一选择。
我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我之前的目标是南开,她的校训便是“公能”——公允致能,服务社会。我爱好文学,一天一首诗便是我的日记;我喜欢新闻传播,柴静与白岩松是我的航标;我会吹葫芦丝与笛子,爱唱英文歌,晋级过《中国好声音》恩施赛区海选……这么一想,我仿佛如一个朋友一般审视而且欣赏起自己。虽然可能不精,但我愿意什么都去尝试学习,并且有选择地坚持下去。我希望这个习惯成为伴我一生的竞争力。谢谢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我相信我以及有同样心路历程的伙伴们,一定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