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套路太深,正史中的吕布根本没有罗贯中说的那么不堪

因为先入为主效应,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特别关键,除了效果显著外,持续时间也特别的长。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吕布吕奉先,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三姓家奴”这个词,今天就来重新审视一下正史里的吕布。

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吕布也开始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后来作为群雄之一割据徐州,当时的徐州地盘可是不小,不过今天先不谈这个,只说他之前的际遇。

有言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武力是三国第一,这是大家公认的,要说谁敢单挑吕布,恐怕只有《三国演义》里上将潘凤、刑道荣才敢与之一战。
历史上吕布在出道初期,先是担任着丁原的主簿,而这是一个文职,可见吕布应当不是一个粗人,但他却是“以骁武给并州”被丁原给招入麾下。
于是便有了一个猜想,吕布他是以秘书的名义干保镖的活,汉朝乃至三国都是个看脸的时代,吕布生得高大威武,因此丁原还特别器重他。
不过主簿在当时甚至都不算是一个正式的官员,如果吕布就这么一直给丁原干下去,他到猴年马月也看不见“转正”的希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吕布不可能甘心一辈子给丁原当保镖,于是后来陈寿就说他“唯利是视”。可黄巾之乱已经过去了,吕布也不可能像刘备、孙坚一样靠这个发家。
他只能等,等汉末的这个局势再度有所变化,很快机会就来了。公元190年汉灵帝驾崩,此时少帝还很年幼,担当不了国家重任,此时本应当由何太后站出来主持大局。
不过非常不凑巧,何太后她不喜欢搞政事,于是直接提拔她最信任的兄长何进为大将军,外戚势力在汉末再在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两者之间已经争斗了百年,没想到在最后东汉快要灭亡前,他们之间还要再继续做过一场。

谋求上位

太监们搞不过大将军何进,只能去寻求何太后的帮助,而何进也不好驳了妹妹的面子,只能是先放过这群太监们。没想到袁绍急了,此时的他一身侠气确实像个英雄,他向何进献了一条计策,从此便拉开了三国序幕。

何进根据袁绍所献计策,下令召外兵入京,以此来逼迫何太后诛杀宦官。不过外兵入京声势浩大,太监们提前得到了消息,于是便决定铤而走险报复何进。而何进因为太过自大,真的中计于宫中被伏杀。
随后文武百官争先恐后的诛杀宦官,应召而来的并州刺史丁原和西凉刺史董卓,两人也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相继入京。董卓有野心,丁原在这里便妨碍到了他的计划,他决定找人刺杀丁原,然后吞并丁原带来的军队。
先前说道吕布一直在等待升迁的机会,他不甘心一直给丁原当主簿,而董卓此时因先前奉少帝回京有功,加上吞并了大将军何进的军队,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董卓除了许诺官职利诱吕布之外,还可能利用朝廷之威来逼迫吕布。
就好像一个士兵到底应该听营长还是团长的命令,现代实际是营长没有被废之前听营长的。再加上吕布厌恶宦官,丁原虽然也受召入京剿灭宦官,但实际上一直在外围骚扰,比不过董卓直接入京来得有英雄气概,两者这么一比较,吕布自然是要选董卓

刺杀董卓有错?

此时的董卓还没有暴露出自己的本性,俨然一副匡扶汉室的忠臣样子,但在掌握京城的全部军队后便暴露了本性,他想要废掉少帝,立同自己有点关系的陈留王为皇帝。

这一举动立马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强烈指责,袁绍更是看不下去直接离开朝廷,效仿汉光武帝刘秀到河北发展自己的力量,同时以渤海太守的名义以除去董卓的旗号起兵,这是在明面上的反董势力。
而京城这一边,反董势力在暗中也悄悄运作,虽然一开始吕布并没有参与反董行为,但他迟早得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帮助董卓为非作歹,还是成为反董势力的一份子,很快吕布就决定参与反董。
除了不满董卓的行为之外,还有两点也迫使吕布选择反董,董卓之前用小戟扔向吕布,加上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义父义子之间的关系荡然无存。另外在投靠董卓之后,吕布依旧没有得到重用,虽然名为将军,实为保镖、门卫。
最后吕布同王允等人密谋,在西凉军队大多外出之后杀死董卓,后来成为群雄之一,这也是曹操为什么一直跟着军队跑的原因,因为没有军队保护会死得更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吕布的名声绝不是差评,不然兖州也不会请他去替代曹操的位置。
在那个秩序崩坏的时代,同吕布一样频繁改换将领的绝不止一位,张辽和吕布的经历最为相像,一开始为丁原效力,后来依附何进,何进死后被董卓收入麾下,接着张辽跟随吕布,最后投降了曹操。
两人之间的换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非是吕布自己先做出了选择,而张辽只是随波逐流。但最后换主次数明显更多的张辽成了名将,吕布则成为了反复无常的小人。
十八路诸侯讨董都没个结果,吕布凭借一人之力击杀董卓,这难道不是好事?据记载,董卓死后,当时百姓们纷纷载歌载舞的庆祝,不管怎们看,吕布当时怎么也能称得上是一位英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论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五原吕布及其诛董卓探讨》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