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10)

​承接音乐教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平日就喜欢唱歌的我把这份工作当成是怡人怡己的快事,给我带来许多的乐趣,也唤醒孩提时期早就烂熟于心的老歌之熟悉旋律。《歌唱二郎山》叩击心扉,勾起童年一幕幕辛酸往事的回忆;《九九艳阳天》拨动心弦,回想起儿时那些熟悉的面孔……

虽然教学与自娱自乐不是一回事,但熟门熟路乐在其中。那时各年级都备有音乐教材,教材中除了渗透一些简谱知识外,大都是很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历久不衰的名家名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这些清新明快的曲调、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伴随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同学们都特别喜欢。

少年儿童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用不着一节课的功夫就学会了一首新歌,每周两节音乐课的课程安排,似乎教材中的歌曲远远满足不了同学们的胃口。因此逐渐有了新的想法,开始尝试着把当年一些思想健康的台湾校园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好歌嫁接进入课堂。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校园歌曲,从歌词中能体会到故事情节,“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写出了少年儿童共同心声,能引起共鸣;从曲调中能感受到异域风情,多少拉近海峡两岸青少年的情感,陶醉其中感觉很受欢迎。逐渐地思想更加解放,为满足学生的感性需求,把当年流行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的中国心》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经典歌曲也请进了课堂,在校园中传递时代气息。要唱好这些歌曲难度大,但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的层面而言,还是大有裨益的。

承接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很有挑战性。毕业班的教学成绩被视为反映学校整体水平的窗口,透过毕业班的教学成绩评判学校的整体水平,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当年小学仍沿用五年制,把小学阶段原本六年学完的知识压缩为五年。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是循序渐进的,异想天开地压缩学制,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企图实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良好愿望,急功近利换来的是拔苗助长的结果。

在磜小从事毕业班数学教学仅有短暂的一年半时间,也许是短暂的邂逅会让人更加刻骨铭心,在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中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身为大哥大姐的毕业班学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基本养成,能比较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全班只有二十四五位学生,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个别不够自觉守纪的同学也成不了气候;因势利导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性循环,同学们更加自觉学习,自学能力也逐渐增强,涌现出一帮喜爱数学富有钻研精神的学生。

毕业班的数学点多面广,复杂应用题难度大,课堂教学围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原则,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严格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把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每天都会从课外习题中选几套有一定梯度的复合应用题,供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解答,提供平台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她)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空前提高,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数学应用题说白了就是智力游戏,是富有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的游戏,首先应具备咬文嚼字的理解能力,看似高不可攀的难题其实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那层纸就会感觉眼前豁然开朗。每天下午课后我都会抽点时间,把头一天留给学生自主解答的复合应用题,选取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分析解答,以捅破那层纸,充分发挥智力游戏的趣味性。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知不觉间同学们的书包里也多了一本课外习题,说明兴趣的种子已经开始孕育之中;更有甚者,部分男同学还会时不时从中选些题型主动请教,预示着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量变到了质变的起步阶段,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上一层楼,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喜闻乐见的好现象。

那时特别富有钻研精神、解题能力超强的男生、女生的名字至今仍记忆犹新,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他(她)们的大名!

时间转眼来到1984年底,……

写于2016年12月16日

(0)

相关推荐

  •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大侯小学  马淑红 新课改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有几年了,在这几年中有些老师一直针对新课改教材中应用题部分的改动有些意见.新课改之前,有的老师认 ...

  • 班主任将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成30组解题模型和公式口诀|套用照搬

    在数学考试中,选择填空等题目考查同学们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同学们对于细节的敏感程度,而应用题不仅考查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对于题目的信息提取能力,最重要的考查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如果同学们 ...

  • 浅谈如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

    涂佳丽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广,培智学校的生源由轻度残疾学生转向招收中重度的残疾学生,班级学生数多,残疾类型多样且程度重,有些甚至丧失了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 ...

  • 故垒萧萧(12)

    ​磜背小学老师频繁轮换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磜背山区沧桑变化的缩影.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随着几户水库移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举家搬迁到外面定居的事实被确认后,预示磜背村一成不变的定居 ...

  • 故垒萧萧(11)

    ​时间老人脚步匆匆,一转眼来到1984年12月下旬,在这个草木凋零的隆冬时节,农场人事股的一纸调函悄然问世,在新交旧接的时间节点上送抵磜背小学.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打破冬日的沉寂,为寒冷的冬天带来热议 ...

  • 故垒萧萧(9)

    ​1983年秋,印象中,徐其忠老师因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他担任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由我接替.从此开启与培芳老师拍档的旅程,开始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在安排老师的教学工作时,相对固定在某个年级和学 ...

  • 故垒萧萧(8)

    ​当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女同志都比较少,在磜小与我们共事过的女老师仅有聊聊几人,学校里的男老师占绝对的多数.那时候的妇女半边天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已成为天道轮回的魔咒.三十 ...

  • 故垒萧萧(7)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尘封的记忆中很难回想起达英老师是啥时候调去北小了.从残存的记忆中搜索到的信息告诉我,老领导达英师曾有过这一段经历.陈校长奉调至农场小学后,由达英师接任磜小校长职务则印象非常深刻.李 ...

  • 故垒萧萧(6)

    ​曾几何时,如今的学校已是故垒萧萧,高出人头的芒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长,从山上到山下,从墙内到墙外--在目之所及都是芒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有故事,值得回味值得追忆! 那年月,刚三十出头的我, ...

  • 故垒萧萧(5)

    ​定格在脑海里的不只是那清新的甜酸辣味道,还有象征曾经的辉煌.值得永远纪念的那幅字画. 学校教师宿舍二楼,在公厅的楼梯口处,挂着一幅配有条幅对联的画,条幅对联是依据画面内容的文字浓缩,那个年代就流行这 ...

  • 故垒萧萧(4)

    ​新学年开学伊始,随着新校舍的启用,续写磜小故事的史册,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目睹校园内高低不平.教室外坑坑洼洼.操场上土堆林立的现实,如此半拉子工程居然顺利通过验收,竟然畅通无阻地移交给学校 ...

  • 故垒萧萧(3)

    ​总而言之,高处不胜"渴"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后来,终于有一天磜背村通了自来水.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密切关注着校园对面的山头上,建设中高高在上的压力水池日渐完工,想象着自来水通水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