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京都和奈良为何未被轰炸?真的是因为梁思成的建议吗?
在中国媒体上,一直以来有这么一种说法:二战时期美国本来准备轰炸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但后来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以这两座城市是古都为由,极力阻止,美国方面高度重视了梁思成的建议。正是因为梁思成的坚持,这两座东亚古老的城市被才得以保全。而日本这两座城市也对梁思成感念至今。
这个事情传播度非常广,甚至出现在很多中学“思想品德”课之中。但是,这件事是否为真,实际一直存疑。稍微思考就会发现,这件事至少有两个方面不合理:
第一, 美国方面会对保护所谓的日本文化古迹那么上心吗?日本的文化古都可远不止这两个,东京和大阪也是有极多文化古迹的城市,照样被美国人付之一炬。
第二, 梁思成一介平民,当时整个中国在国际上都是“人微言轻”,梁思成何德何能?美国军方会听他的意见?美国人的轰炸计划是是由一连串军方委员会与军方单位依据战略需要来确定的,岂会受梁思成一个万里之外的中国文人左右?
梁思成
那么,这件事是谣言吗?但也不是,这个说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真的有依据的。甚至部分日本人后来都信以为真。可是,从理智上判断,这件事确实不合逻辑,那么,这件事情最原始的出处是在哪里呢?
目前能考证到的消息源,大概有两个:一是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宿白;二是中国文物协会前会长罗哲文(梁思成学生)。
1985年罗哲文去日本参加学术活动,日本方面有人询问:二战时期奈良、京都幸免于难,据之前访日的宿白先生说是梁思成建议的结果,是否确有其事?罗哲文回应道:1944年梁思成曾在将来的日本占领区中将古城和古镇用圆圈标了起来,有两个圈就是京都和奈良。
他认为:应该是这个图起了作用。
不过梁思成本人后来的回忆却直接否认了这一点,1968年特殊历史时期,梁思成对自己1944年担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一事做了解释说明,梁思成表示自己当时仅仅是标注了中国沿海和华北的文物给美军参考,若他们登陆中国打击日军时希望能对中国的古建筑进行保护,但并不涉及日本。
日本的古建筑其实有相当多被炸毁
其实,国际上认为地拯救了京都奈良的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登·华尔纳,此人当时是「美国保护和抢救战区艺术和历史古迹委员会」的特别顾问。
美国名校教授的意见自然分量更重,但实际上华尔纳本人面对一波波记者时是彻底地否认了此说法,他在给秘书的信中写到:一批又一批的人闯进办公室来……每一个人都要提起那个老掉牙的『救星神话』(连我现在都对这个神话坚信不疑了)。那个神话是:我一个人将京都和奈良从轰炸中拯救了出来…那是政府的政策,由麦克阿瑟将军执行,任何文职人员个人都没有责任。
也就是说,京都和奈良没有被大规模轰炸,应该并不是某个在起作用。不过京都有些例外,京都差点是要挨原子弹轰炸的,确实是有一个人将其排除在外。这个人是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史汀生在做菲律宾总督期间多次到过京都,对这座优雅美丽的城市感情很深,也知道这座城市对日本的特殊文化意义,所以把京都从原子弹轰炸目标中排除了。但这是1945年8月的事情了,而且讨论的是“原子弹”而非美国对日本前期的战略轰炸。
除了京都和奈良外,对古都镰仓轰炸的停止也有类似争议,图为镰仓站西口的华纳纪念纪念碑,有观点认为美国艺术史学家兰登·华纳说服了政府不要轰炸镰仓,但此说实际同样备受争议。
可既然如此,为何一直有“某人保护了京都、奈良未被轰炸”的说法呢?首先要说明,京都和奈良两座城市没有被轰炸就是谣言,美国是炸过这两座城市的。1945年1月16日到6月26日,美军轰炸京都5次,但轰炸规模都不大,而第5次轰炸后,对京都的轰炸就停止了,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正是因为京都被选中了作为核爆目标,所以常规轰炸停止,这只是个巧合。
至于奈良,也被小规模轰炸过。但并没有像其它城市一样被炸得稀烂,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奈良实在不是适合军事轰炸的目标。奈良是日本古都,但是绝非重要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只是一个以旅游观光为主的城市(2017年每年约有1600万观光客到奈良市旅游),二战时期这里既没有大量军事目标,也没有重要的工业,所以美国没有炸这里也正常。其实日本还有比奈良更幸运的地方,就是石川县,美军就没有轰炸过,因为的确是没有轰炸价值。
奈良实在是没什么炸的
当然,如果日本挨了两颗原子弹之后还不老实,还真想搞“一亿玉碎”的话,那这些城市就不可能幸存了。
其实,关于“某个人拯救了日本古都”实际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按照美军的传统,如果真有此事,美军一定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以改善自己的形象,可美军自始至终都没宣传过此事。左拉拉教授在2018年发文,表示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罗伯茨委员会卷宗查无此事。这基本能证明,此事为虚构。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