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满载希望,向善而行
河南省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脉腹地,不通铁路,却停放了两列绿皮火车,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参观。
不少人好奇火车怎么开进来的,为什么摆在这里。老乡们骄傲地说,这是铁路拉来的,帮我们脱贫致富呢。
进入绿皮火车,车厢内被设计成餐厅、茶座和旅馆,让人耳目一新。
抚摸着质地坚硬的车体,透过古朴的车窗,仿佛看见过去的时光如绵延起伏的大山,绿皮火车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若隐若现。
又看见站台上挤满了十里八乡群众,肩扛手提地带着水果山货、蔬菜活禽等,兴高采烈地上火车。
还看见皮肤黝黑的列车长,粗门大嗓地和老乡聊天,笑声堆满了整个站台。
蓦然回过神来,这不是电影《绿皮火车》里的场景吗?
《绿皮火车》是2020年拍摄的一部网络电影,讲述了几位年轻人为黔东南地区群众脱贫而进行的努力。
导演巧妙地选择了5640次绿皮火车来贯穿,采用行进式的视觉表达,完美串联起各种桥段,推动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显然,他深谙人们对绿皮火车的独特情感,于是将其放在扶贫攻坚和创新创业的时代大背景下,把宏大的旋律和微观的叙事进行深度融合,赋予了影片更厚重的承载。
影片中的主角是镇远小伙吴远,曾经南下经商,所以市场意识极强。
他发现黔东南山区的大量优质果品,都可以通过绿皮火车摆渡运输,于是联合果农杨代山和网络主播阿娜,精心策划了本地收购、铁路运输、城市加工和网络带货的经营链。
然而在利益驱动下,吴远一度忽略了助贫脱困的创业初心,还和合作伙伴产生严重分歧。
好在列车长老胡、老村长、老苗医和战士小周等人不遗余力地帮助,让他找回了信念和信心,也找回了老乡和顾客的信任。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影片中的5640次列车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我国开行最早的绿皮火车之一。
从贵阳运行到玉屏,途经地区居住着苗、汉、侗、仫佬、布依等二十多个民族同胞。
特殊的地域条件,也决定了绿皮火车成为黔东南人民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对于铁路部门也同样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影片中的列车长老胡对此体会最深,也感触最多。
他最为看重的人生价值,是尽可能地为老乡多做点实事,因此越临近退休,越依依不舍,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事伙伴,舍不得秀美迤逦的大好河山,更舍不得亲如家人的沿途群众。
他跑车二十多年,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列车,渗透进生活,形成了本能。
第一次遇见吴远,就积极帮他联系水果渠道,希望借此帮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让吴远瞬间发现铁路部门对扶贫政策的强烈响应和强大支持。
当吴远小有成就浮夸膨胀时,又是老胡及时提醒告诫;吴远面临困境孤注一掷时,老胡再次果断出手,尽全力为年轻的创业者铺路搭桥。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列车长,他却有想法也有办法,有灵活也有原则,貌似粗犷的外表,蕴藏着细腻深沉的心事。
所以无论在日常状态还是紧急情况下,他都能冷静地分析形势,做出正确选择。
或许老胡没有具体原型,但放眼看去,他身上展示出的诸多优秀品质,都是铁路人性格特质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到格外亲切熟悉。
也经常听人说,随着高铁时代的快速发展,绿皮火车越来越少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像5640次列车这样的公益属性绿皮火车越来越多了。
而且铁路部门一直坚持低票价、站站停,努力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大的便利。
老乡们带上车的山货和家禽也从不收费,因而车上永远充满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充满其乐融融的爱意温情。
当影视与现实完美融合,艺术真实地还原生活,才发现绿皮火车既可以开进山区,更能开进心间。
从栾川到镇远,横跨万水千山,绿皮火车在眼前和谐相逢。
我深信,无论何时何地,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一样,都是满载希望,向善而行。
编辑 | 金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