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缩砂密(《开宝本草》),缩砂仁(《药性论》),阳春砂(《中药志》),西砂仁(《中药材》)。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villosumLour.、绿壳砂AmomumvillosumL our.var.xanthi oid esT.L.Wu et Sen jen或海南砂Amo mum long i ligula re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区。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历史沿革】宋代有去皮法(《圣惠方》),炒(《普本》),火煅存性、焙法(《朱氏》)。明代有煨(《婴童》),略炒,吹去衣研用(《大法》),酒炒法(《醒斋》)等。清代又增加了姜汁拌(《尊生》),盐水浸后炒、熟地汁拌蒸、萝卜汁浸透后焙法(《得配》)等。现行有盐制(《中国药典》1963年版),姜制法(《集成》)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
1.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2.将原药材,用碾串去外壳,簸去外壳取仁,人库即得,调剂时捣碎(《北京》)。
炮制
1.盐制
取净仁用盐水浸泡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即得。每砂仁100kg,用食盐2.5kg(《中国药典》1963年版)。
2.姜制
取砂仁,加姜汁拌匀,置热锅中微炒至干。每砂仁100kg,用生姜10kg(《集成》)。取砂仁,用慢火炒后,加人姜汁炒至赤色。每砂仁100kg,用生姜20kg(《集成》)。
【成品性状】砂仁:椭圆形或卵圆形,呈三棱状。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棕色或淡棕色。油润。具浓烈芳香气,味辛辣。盐砂仁:色泽加深。味辛微
咸。姜砂仁:色泽加深。微有姜气。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肌,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6g;用时捣碎。人煎剂宜后下。
【处方应付】处方写砂仁、阳春砂、缩砂仁付生砂仁;写盐砂仁、姜砂仁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砂仁温中调气,能疏通上中下三焦之气,生用行气调中力强,用于胃呆食滞,腹痛痞胀。盐制能引药下行,加强降气安胎、温肾作用,用于腹痛泄泻、小便频数。姜制增强温胃止呕的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是乙酸龙胆酯、樟脑、柠檬烯、莰烯、a-蒎烯和龙脑等。另含皂甙及锌、铁、锰、钴、镍、铬、钼、钒、钛、锶等无机元素。阳春砂、绿壳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0%;海南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对分别用焙干法、红外线烘炉杀青晒干法、晒干法和直接晒干法这四种加工方法的阳春砂仁的外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焙干法最好,建议在加工砂仁时,尽量采用焙干法,杜绝采用晒干法砂仁传统加工方法:①杀青:用疏筛子盛放鲜砂仁,摊7~10cm厚,蒙上一层湿麻袋,放在焙炉上,烟熏一昼夜,使果皮变软,趁热取出喷冷水,果皮收缩,装入竹箩内,轻压一夜,贴紧种子果皮。②复焙:把砂仁于筛上摊平,用炭火烘焙,温度70℃以下,翻动,6~8小时后,取出晾干包装。这种加工方法优点是:果皮呈深棕褐色,紧贴种子,种子成团状,味辛辣,不易发霉变质。砂仁主含挥发油,砂仁壳质韧,致密,对保护药材香气,防止成分挥发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脱壳的子砂挥发性成分很易散失,影响临床疗效。子砂失其外壳,给砂仁的真伪鉴别带来了困难,易使伪品充当正品。现代研究证实,砂仁壳与砂仁具有相同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疗效。故认为:由壳砂加工子砂,既不必要,也不合理,可以通过“用时捣碎外壳”来进行加工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