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295期:具有美学新精神的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

迷雾、冷雨、暗夜、黑伞、一张旧报...... 幽暗的灯光、简约的舞美、极具张力的整体设计,营造出沉浸式体验和极富现代感的舞蹈语境,把观众带回到70年前惊心动魄的上海解放前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于2018年创编排演的一部”红色舞剧“,讲述了革命烈士李侠与兰芬的“潜伏谍战”故事。2019年6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专家对这部舞剧不吝赞美之词:“这部剧将戏剧和舞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示范性的高度,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巧妙空间的变化、大胆的设计和敏感的捕捉,展现出当代舞剧创作的美学新精神。”

这部舞剧的舞蹈艺术的表现性很高,写意大过于写实,这就意味着,观众欣赏故事的美感空间和想象空间变大了。经过舞蹈“重塑”后,即使寻常的生活动作,也能“变身”成为极具美感的肢体造型。舞台上没有言语,观众对情节、场景、人物关系的理解,更加主动,更加主观,更有沉浸感。其中:里弄、旗袍店两段舞蹈中穿着旗袍的女人,好似从一张张彩色照片中走了出来,演绎着属于上海、属于上个世纪的优雅与恰到好处的美感。

舞剧中的音乐体现出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在许多场景中,音乐与人物造型和舞美,合力承担着体现故事时代、地域风格的重任。里弄、旗袍店两段舞蹈配乐中的”渔光曲“和带有爵士味道的旋律,更能够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充满年代个性的氛围。

这部舞剧对写实表演的不甚依赖,使得轻盈写意的舞美、服装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舞美、服装与舞蹈的生动气韵在观众的视觉中无缝结合,能够将故事内在的情怀和意蕴,准确地呈现出来。其中里弄中女人手中的蒲扇、小板凳和她们身穿的灰淡褐色旗袍;舞台上随舞蹈变换位置、得以形成意喻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的竖向道具墙壁;以及那意喻着老式电梯的金属网格拉门,随着灯光及音响师制造出的模拟声响而刻画出电梯的上下,真的是舞美设计的绝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被认为是中国原创舞剧的新高度与里程碑,在剧作、编舞、舞美、表演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尖水准,场面美如画,情感喷薄如云。两位80后的编导双子星周莉亚、韩真用她们的独特禀赋,充满诗意而富有美感的,在舞台上又创意无限的重新演绎了这部红色经典。

视频: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

(请投射到电视上观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