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晚苍给长孙刘源正上的早晚课

刘晚苍之孙刘源正

爷爷活着的时候,我从小到大,每天午饭和晚饭这两顿饭,是给我上课的时间。从我懂事开始,每天两顿饭这课必不可少。不光是拳的事儿,各个方面。

比如,他跟我说人要俭朴,那时候穷,也不会提起大鱼大肉的事儿,但是他告诉我不能浪费粮食。说做人要厚道,不管做什么事情,你不能欺负人,哪怕他再坏,不至死,你都要给他留条生路,不能一棍子给他歇到那儿,让他抬不起头来。爷爷说:“咱得做到半夜有人敲门,来的都是咱的朋友。”意思是说,不能干坏事儿,不干亏心事儿,不干丧良心的事儿,也不跟人结仇结怨,做人要坦荡,清清白白,问心无愧。
在我爷爷看来,练拳这都是开放的东西,包容的东西,不是闭塞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大家伙儿愿意学习的,有德性的,谁都可以学。学完了,只要他学得好,他就能把咱这东西传下去,有什么不好?说他那拳不是咱这门的,哪门儿的啊?没那回事儿。跟这儿学的,都是咱这门儿的人,他既是咱这门儿的人,也是别的门儿的人,那又如何——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不光是北京的,哪儿的人都来跟他学。他还讲: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长处,咱要虚心向人家学习,但一定要学好的东西,别什么都往回拿,咱这儿也搁不下。
后来我问他:“什么拳是最好的拳呀?”他说:“就是摔跤,你要能练到家了,跟太极,跟八卦,一样。”他还说:“谁好就得向谁学,把别人好的东西变成咱的东西,把咱好的东西告诉别人。”这就叫“德性”,有德性的人才能得到这些东西。中国这些东西,老的那些玩意儿,不分家,都是人为地把它给分开了。
中国的东西,就跟炒菜似的,宫保鸡丁,都是这个配方,每个人炒出来都不是一个味儿。一人一个味儿,高妙就出来了,个性化。太极拳也是如此,只不过大家悟到什么程度,怎么理解这个东西,都不一样。我爷爷那时候就说:太极本无式,为了把这东西延续下去,才编了很多特别实用的式子。现在这式、那式,改来改去,都是为了好记。实际要真正领悟了这里面的东西了以后,可以不定式。要真正把它那味儿打出来,把它在自己身上呈现出来。
爷爷讲:“练拳不能跟猪八戒吃人参果儿似的,你得能咂摸出滋味来。练拳最后得练成自己的,上身了,练到自己身上,你还要把它给练出去,不要留在身上当负担。”我说:“这怎么解释啊?”他说:“这么说吧。夏天天热,穿短袖背心儿,那冬天的衣服怎么办?搁柜子里。什么时候冷了,打开柜子再穿上。你不能夏天还穿冬天的衣服啊,都扛着它,你累不累啊?”当时我还不理解这些话,现在有一点理解了。怎么叫“练出去”?就是这拳练到身上,还要把它练没了,这才达到一定境界,然后它就是自己的东西了,它就是随心所欲的。这就像国画,天天临摹,天天照别人的画,那还是别人的东西。什么时候自己体会出来,自己展现出来,才是自己的东西,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以前教拳,这话可不说,因为你不是我这门儿里的人。但我爷爷那时候没这想法儿,很多那时候他身边儿的人,都应该知道他说的这些话。
刘晚苍拳照弯弓射虎
爷爷讲拳理,都是按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说“四两拨千斤”,“四两”怎么破那“千斤”?一堵墙,要倒了,弄个棍儿一支,墙就倒不了了。想让那墙倒,一提那棍儿的脚儿,“呼啦”一下墙就倒了。因为它支点没了。
两个人对垒的时候, “就是长一寸短一寸的事儿”,这是当初爷爷的原话。说:我打他,没打着,长一寸就有了;对方比我功夫高,一拳打过去,他含胸一寸,你就打不着他。这就看谁的功夫深。所以,走拳架的时候也要这么练,出拳无限大,收拳无限小,那劲儿就出来了。孙长青现在为了让人好理解,换了一个说法,就是“紧出紧出紧着出,出到家了还要出;紧收紧收紧着收,收到家了还要收”。讲的就是这个
意思。
听劲儿,摸是听劲儿,看也是听劲儿。爷爷说:对方膀子一动,他肯定要有动作。练拳身上不能紧,一紧一僵,血脉不通,拳是白练。不管打什么拳都得放松,全身气血贯通,才能出来。拳练到家了,应该是全身上下畅通的,无阻的,肌肉松弛的,劲力收敛入骨的。周身上下血脉畅通,通则不痛,身体也没毛病。老想着别人怎么气他了,我怎么不服别人了,心态一不好,就容易气血不通不顺,往往身体也出毛病。说练气功,老想着把气集中到一个地方,这人就容易练坏,气要顺其自然地走。还说,打雷尽量别练,容易惊着。我爷爷每天晚上都打坐,腿一盘,就在床上这么坐着。也站桩。但是,刮风、打雷,他都不练。
爷爷说,练拳初期的时候,觉着长了功夫了,老想跟人试试手儿,见谁都想打打。但是真正练到高深的时候,那就没有动手的意思了,都是点到为止。哪怕遇上混混儿、小流氓,也不能出手伤人。你跟他不在一个层次上,你等于是欺负人,他就是偷东西,也不至于要他的命。你要真正练到自认为顶级的时候,也应该是别人打你两下也打不着,伤不着你,而不是你出手伤人,一下把人打死。这也是德。
爷爷总说:“练武不是简单的抻抻筋,压压腿,盘盘架子,推推手。而是要用所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和运用。”这一席话看似简单,但理解和运用起来却有很大难度。记得最初和爷爷学习推手时,使出了全身的蛮力但仍被爷爷扔出好几米之外,事后他老人家讲:“太极练的什么?是平衡,阴阳平衡,不是平等。如果是平等就没有四两拨千斤了。搏击的时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平衡,保持自己的平衡。世间万物,哪个缺了平衡都不灵。太极、八卦这东西,说到底就是一个阴阳,这阴阳随时随刻都在变化,没有说它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会儿是阴,一会儿它可能就变成阳了,参照物在那儿呢。人要是失去了平衡就会摔倒,世间万物失去了平衡,就会出问题。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所以要学会在变化中找到平衡。”这句话不但对我当时学习太极拳及推手有很大的帮助,乃至在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获益非常多。
爷爷说:练太极不但身体好,能防身,工作上面儿也用得着。街坊四邻,你不把这儿摆平了,那儿就出问题。你把那儿弄的太旺盛了,这儿出问题。一个道理。有人犯错儿,你要尽量疏导,提前让他别犯错儿,你要告诉他。这跟现在说的预防犯罪不是一样的吗?爷爷说:“方方面面的事儿,将来你用太极都能处理。”那时候不理解,工作以后真理解了。解决问题,你不能光看一方面儿,各个方面都得转转,想想,跟打太极一样。
不管练什么,还是得练对了。玩儿一身病、一身气,这都不灵。遇见着急上火的事儿,要想着“紧着收”,泄了它,引进落空,把它搁一边儿去不就完了吗?
爷爷这个人很豁达,一般小事儿都不往心里去,但该认真的时候认真。“别人好了,比咱好了强。”这是爷爷的话儿。要有这种胸怀,你才能为人处事,把事办好了。你要老想着把好东西都搁自己这儿,那别人又不平衡了,让别人不平衡了,你自己也好不了。
(摘自《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