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谈松:汪永泉和郝少如怎么练“松”

编者按:“松”是内家拳中不可回避而又很难做到的要求,许多武术爱好者苦练多年,却不得其要。国术传真第3期,我们关注了“松”的问题。本期我们汇集七位武术家的文章,从传统与现代、观念与实修等不同角度,阐释了关于“松”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对广大读者习拳练功有所助益。

太极之“松”即“无为”(视频讲解者赵玉龙是陈耀庭老师弟子,太极拳视频创作者)

太极拳的架式当然要学,但更重要的,真正要下功夫学的是松,不要以为松谁都会,知道就行了。不!知道了不见得能松。什么是松?怎么松?一人一个想法,一人一种理解,一人一个练法。一定要明师解说,要明白的老师去说明白,然后自己去体验。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是汪永泉传的“松、散、通、空”四字诀的具体境界。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认知,汪老当年没有说过。

松:有松随和松柔之分。

松柔:不顶,人进我退,节节贯串,才能柔。

松随:敌退我进,不先不后。

汪老说学好太极拳的要领是“松、散、通、空”,这个“散”不是“散架”的“散”,不是“整和散”的“散”,不是“一团散沙”的“散”,而是“散发”的“散”;一块石头掷到水池,水波一圈圈散开去的“散”。发劲要松、要整、要散,这三点不矛盾,而是一致的:发劲不能憋气,而是松散。现在大多数人讲要鼓得实,实就错了,要松、散!气浪往外扩散,此时,体内、会阴、口中都会有特殊感觉,“牙欲断金”“似尿非尿”。如果能找到前人所比喻的这种状态,那你就学到了真功夫。

怎么算松,怎么练松?如果你打拳时感到手漂在水面上,浮在那里,那就松了。如果你感到手不是你的,打拳时有绳索把它吊着,自己是无臂的残疾人,那手算松了。只有松了才能随人所动,才能达到杨禹廷大师“三不”中的“不主动”。

那怎么练松呢?郝少如先生曾提出“三虚包一实”的练法,记得那一年我去上海拜访他时,他就跟我说,打拳要松开,要虚实分明,就练“三虚包一实”。落点时,一只脚是实的,另一只脚和两手都是虚的。后来他把这一练法写入后来出版的《武式太极拳》一书的理论要求部分。“三虚包一实”的练法对我太极拳拳艺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我现在教拳,也要学生练“三虚包一实”,然后转变成“三实包一虚”,发落点就在这变换一刻,“变换虚实须留意”,发放、中定、虚空全在于此,不然就是双重之病。因此,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讲:“数年纯功,率被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陈耀庭,我国知名化工材料科学家,现任北京汪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20世纪50年代初跟随牛春明学习杨式老架,60年代到北京,跟随吴式太极拳名家刘晚苍,学习吴式太极拳及推手十多年,70至80年代跟随高占魁、朱怀元学习汪永泉传杨式老架。曾受到老一辈大师吴图南、杨禹廷、王培生、孙剑云、郝少如等人的指教。

著有《功夫上手——传统内功太极拳拳学笔记》一书。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