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玉II《​ 乡愁》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投稿必须是首发稿件
 温馨告知
第二十二期(纸刊)思归客杂志正紧张而有序的组稿中。请朋友们积极投稿,相片,简介,稿件直接发思归微信:CZJ690430即可。请朋友们相互转告,过期不候!
  作者简介
李培玉,男,郸城县军队退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郸城诗联常务副会长,副主编。郸城作协理事。近几年在全国各地诗词报刊发表作品一千多篇。斋号听竹轩,通讯地址:河南省郸城县家和盛世8号楼101室,邮编:477150
 乡愁
 一
乡愁是什么
乡愁在何方
乡愁是广袤的黄土地
乡愁是绿树掩映的小村庄
乡愁是低矮的茅草屋
乡愁是稀疏的篱笆墙
乡愁是弯曲的小河水
乡愁是村东的小学堂
乡愁是村前老土井
乡愁是村西的打谷场
乡愁是高高的麦秸垛
乡愁是淡淡的明月光
乡愁在何处
乡愁在梦乡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
村庄上空缕缕的炊烟中
乡愁在
茅草屋昏黄的灯光下
乡愁在
老农旱烟袋喷出的烟雾里
乡愁在
门前小黄狗汪汪的叫声中
乡愁在
墙头上红雄鸡高傲的叫声中
乡愁在
打谷场上石磙吱吱的转动声里
乡愁在
村口大榆树上知了嘹亮的叫声中
乡愁在
乡愁在
乡愁在梦里
  三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村前的小河旁
几个老农正在晒太阳
山南海北的唠着家常
有的人手里拿着旱烟袋
有滋有味的吸着
缕缕青烟飘扬
一会儿在地下的砖头上
磕磕还带着火星的烟灰
有两个人在下着土棋五道方
一个人用的棋子是树叶子
一个人用的是小棍棒
一旁边观战的人
指指点点
吵吵嚷嚷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
低矮的土墙旁
几个老太婆
正在享受和煦的阳光
面前放着新旧不一的鞋筐子
里面的东西多种多样
有针头线脑
有鞋底鞋帮
有给孙子绣的虎头靴
还有要打补丁的粗布衣裳
小花猫躺在怀里睡懒觉
打呼噜的声音不是很响亮
大黄狗卧在脚旁
时而对着路上的行人
吼叫几腔
在宣示的自己的地盘和力量
老太婆们的演说短短长长
谁家的儿媳最孝顺
谁家的姑娘最漂亮
谁家的孙子吃的胖
谁家添了几只鸡
谁家喂了几只羊
谁家的日子不一样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
村外的打谷场
高高的麦秸垛像小山一样
平整的场地溜溜光
童年时
曾在那里耍跟头
曾在那里扑蜻蜓
曾在那里数星光
少年时
曾在那里听故事
曾在那里发大兵
曾在那里捉迷藏
长大后
曾在那里打麦子
曾在那里磕芝麻
曾在那里分口粮
在那里
憧憬多少梦想
在那里
留下多少美好的时光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
村口的土井旁
厚厚的青苔趴在
青色的石板上
清澈的泉水把人影照亮
那是全村人
生命的源泉和保障
那里是
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
那里留下
多少人的足迹
那里见证了
多少岁月的沧桑
在那里
不知道
老太婆摔碎多少瓦罐
不知道
扁担压红了多少肩膀
不知道
井水里沉没多少水桶
不知道
绳索磨破了多少手掌
瓦罐、木桶上上下下
大人、孩子来来往往
石板路磨的溜溜光
甘甜的井水把我养大
水桶和扁担伴我成长
后来虽然有了
压水井和自来水
古老的土井不再风光
但是那甘甜的滋味
仍然留在
我的心坎上
世世代代难以相忘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小村的柴门旁
门口边有两棵大白杨
小花鸡在那边觅食
大黄狗在那边站岗
童年时在那里玩耍
长大后从那里启航
在那里第一次背书包
母亲送我上学堂
放学归来
母亲在那里守望
在那里第一次
穿上绿军装
母亲在那里眼泪汪汪
多年后
柴门已不复存在
母亲也去了远方
但是那刻骨铭心的记忆
永远难忘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
村前树荫下的吃饭场
那里的最凉爽
那里的蝉声最响亮
不管是大人
还是小姑娘
不管你家有多远
不管你家的饭香不香
都要端到这里来
不管是面条子
还是稀饭汤
只有在这里吃的最香
二大爷屁股下坐着破草帽
三叔坐着鞋一双
吃饭声呼噜呼噜
说话声吵吵嚷嚷
就像是一曲交响乐章
这里是交流的好地方
谁家娶媳妇
谁家嫁姑娘
谁家买个猪
谁家添个羊
东家短,西家长
这里永远有
有说不完的话题
有过不完的时光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
街头的说书场
这是那个年代
唯一可以娱乐
唯一吸引人的地方
说书人有的打起道筒
有的敲打木梆
声音时而激动不已
时而婉转悠扬
听书的人
来自四面八方
随随意意的围坐在一旁
有时候唱的是包公案
有时候唱的是杨家将
有时候唱的是孝顺女
有时候唱的是薄情郎
唱到热闹处慷慨激昂
唱到动情时眼泪汪汪
收钱的时候到了
鼓声总是停在关键的地方
说书人可怜巴巴的伸着手
你五分,他一角
有的小气
有的大方
收了钱
说书人又开了腔
多少年过去了
那动听的声音
似乎还萦绕在耳旁
鼓声阵阵
琴音朗朗
在敲打着人们的心房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
一望无际的青纱帐
翠绿的玉米红色的高粱
威风凛凛的站立着好像士兵一样
那里面有多少神秘
那里面有多少想往
不知道有多少风流故事
深深埋藏
记得在那里打猪草
记得当初放小羊
记得在那里做游戏
记得在地头乘风凉
有一次为了追野兔
带刺的叶子把胳膊拉伤
黍地边有一块甜瓜地
让孩子们的馋水流淌
为了一饱口福
爬行在坷垃地上
去摸瓜把肚皮弄脏
有一天看见一棵马泡秧
一串串结的像铃铛
挑一个又大又黄的尝一尝
那酸甜的滋味非同寻常 
 十一
乡愁在哪里
乡愁在那
村东的小学堂
一个小院子
几间茅草房
土坯堆成的桌子
土坯堆成的板凳
窗户不大
光线不亮
冬天冒着寒风写字
把手背冻肿
夏天炎热异常
热汗湿透了衣裳
但是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难以阻挡
朗朗的读书声
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
记得是刁老师的
数学教的最好
李老师的语文课最棒
赵老师的手工做的
最漂亮
下课后斗鸡,踢毽子
是最快乐的时光
那里的房屋虽然破旧
那里的设施虽然简陋
但是却给我许多知识
给我许多营养
它伴随我成长
那里是我梦
 十二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那茅草房窗口
昏黄的灯光
油灯很小
灯光不亮
但是那缕缕光线
好像太阳一样
穿越时空
时刻温暖着我的心房
窗口下面
坐着我的白发老娘
她的面前放着
一个破旧的鞋筐
几件粗布衣裳
两只没有完成的鞋帮
她正在一针一线的缝补衣裳
针是那么密
线是那么长
针针线线里
不知道寄托多少
对儿女的希望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长曹志杰先生继《心之语》后的第二本诗集《醉语》已经出版,欢迎订购
(另注:《心之语》还有少量存货,欢迎选购)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版权归 华夏思归客所有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主编:思归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0)

相关推荐

  • 李培玉,全喜两位老师作品欣赏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欢迎您 投稿微信:CZJ690430 文学照亮生活! 作者简介: 作者:李培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郸城诗联常务副会长,郸城作协理事.在<中华诗词>等诗词刊物上发表作品数百 ...

  • 金牛贺岁•翰墨迎春 | 李培玉——当代优秀书画名家作品展

    艺术家简介: 李培玉,男,汉族,山东临朐人,一九五五年生,大专文化,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近几年来,参加了国内多次书法展览,获得金.银.铜奖.2009年参加了由内蒙 ...

  • 【国际文艺网】李培玉诗词23首

    李培玉诗词23首 戏题锄头 世代农耕一把锄,今朝角落显多余. 闲来无事心思动,打发时光学著书. 英雄归故乡 神鹰展翅载英魂,烈士长眠归国门. 七十年来留异域,无时无刻念娘亲. 月见草 月下佳人恩爱长, ...

  • 【全剧】越剧《柳玉娘》周云娟 张伟忠 李培珍

    【全剧】越剧《柳玉娘》周云娟 张伟忠 李培珍

  • 国粹艺术名家——李培连

    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高高的庙堂,到寻常百姓家: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 他的书法作品, ...

  • 清朝历史人物——李培仁

    阳高名人--李培仁 (1866-1906)晚清留日学生.大同市阳高县人. 1904年考入山西大学堂,1905年冬被选送日本政法大学留学.时山西争矿运动受当权者和英人干扰,陷入困局,留日学生对清廷的丧权 ...

  • 李守玉:《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书画作品展

    回望华夏文明史,这是一部华夏儿女辛勤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诗.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多家媒体联合举办<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书画作品展,为全国劳动者带来一场艺术盛 ...

  • 武当山百岁坤道李诚玉的逸事(4)

    五.勤劳俭朴伴终身 李诚玉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一生不曾有一天悠闲. 年轻时,她挑水洗衣上山砍柴甚至犁田耙地什么都干:上了年纪以后,她拣柴缝衣扫地做饭也一刻不闲:既使是有病不能下床的那段时间,她手脚眼睛 ...

  • 武当山百岁坤道李诚玉的逸事(3)

    199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武当>专题片,剧组使用了一架轻型直升飞机.因无处停放,飞机就临时停在玉虚宫空旷的大院里.直升飞机在武当山城区不停地起降.低空盘旋拍摄,吸引了众多的人前往观看.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