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衣冠南渡说起,看南方是如何超过北方,成为全国中心的
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的北方向南方大规模转移的现象,这三次分别给南方带来了不同的经济文化和其他发展,从某种层次上来说也算是实现了民族的统一,这三次分别是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南宋的靖康之难,不难看出早期这些政权都建立在北方,但是因为内乱或外患导致大规模往南迁移,最终顺利将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第一次衣冠南渡前的南方
秦天命之国。晋英雄之国。鲁宗祖之国。齐开放之国。楚蛮夷也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是位于南方的一个政权,但是因为南方的偏僻所以也被称之为蛮夷之国,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南方是处于一个排斥的现象,而看当时的地图,确实优厚的资源都位于北方和中原,这是因为长江以北地区开发得较早一些,造成农业发达从而形成经济重心,比如最早的霸主齐国,正是因为土地的先天优势再加上人才的管理,最终率先在春秋称霸。
从楚国灭亡之后,天下开始大一统,秦朝和汉朝的首都都位于中原并无大规模南移的现象,可见当时南方虽有人口但是远不如中原繁华,直到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扎根,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这才有了继楚国之后的下一个南方政权。
这时候的南方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是论人力和技术还是远远不如北方,那么为何在后世的发展中南方以异军突起之势,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呢?这就是历史上三次“衣冠南渡”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还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那么三次不同时期的衣冠南渡,分别给南方带来哪些发展?
第一次衣冠南渡:永嘉之乱
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史通·邑里》
其实可以将衣冠南渡简单的理解为中原政权遭到威胁,中原士族向南方迁移,第一次出现中原士族大规模向南方转移就是西晋末期,由于晋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所以导致大批士族和百姓往南方迁移,同时也代表着西晋的灭亡东晋的建立,南移之后大臣王导联合东吴士族辅佐司马睿上位。
百姓往南迁移表面看只是士族的南迁
- 文化 :中原士族的南迁让中原的士族跟南方的名士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流派相碰撞,所以就导致了东晋虽然不是武力强盛的一个年代,但一定是一个文坛璀璨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中涌现了无数的名人名士,其中以: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都为文坛的代表人物。
- 经济:在东晋时期由于北方士族南迁,所以庄园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较大,庄园经济就是农民生活重负从而卖出土地被富豪承包,在孙权时期当地贵族就已经拥有大量庄园,但是人口不多没有有效开发,在北方人迁移过去之后,南北方人相互学习,共同交流经验,辛勤劳动,从而就带动了南方的经济发展造成长期繁荣的景象。
- 技术:在中原百姓南迁之后不仅有效的将土地进行开发,还带来了南方所没有的精耕细作技术,提高了南方的耕种效率从而品种增加、生产量提高,而且从北方所带来的技术不仅仅表现在农业上,在手工和冶铁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冶铁上开发出了新的方法“杂炼生铁法”可以打造出质量更纯的钢铁,在手工方面:造纸、纺织等也有效的提高了效率。
这是第一次的北方士族大规模的南迁,此次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更让当时的人们意识到南方不是贫瘠而是宝地,在南北方技术和文化的不断碰撞下,让南方跟北方的差距开始趋于平衡,而不是只重视北方的发展,为后来南方经济成为全国重点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名作《洛神赋图》
第二次衣冠南渡:安史之乱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唐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盛世,在这个朝代中我国的经济可以说是位于世界第一,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朝代里也爆发“衣冠南渡”的事件,这就是因为“安史之乱”造成的,这一次的大规模迁移可以说是给南方再次带来了新的改变,同时也预示着经济重心南移已经是一个趋势。
士族仓皇南逃
虽然东晋时期北方士族已经大批量进入南方,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依旧有小规模北人往南迁移的情况,但是人口的中心依旧是在黄河流域附近的中原,这是因为北方平原的地形优势是南方丘陵所比不了的,所以南方相比于北方依旧是人口稀薄,也就是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在“安史之乱”中由将军张巡、许远等人誓死守卫睢阳不让叛军南下,这才让南方没有经历战火从而让南方得到再一次的发展:
- 人口增加:人口的改变必然是位于首位的,北方因为战乱导致人口急剧下降,而南方的基础人口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再加上北方的士族迁移到南方,这时南方的人口数量已经快超越了北方,这在唐朝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现象,并且这次南迁人数中占比最多的就是北方的士族也就是官员或者知识分子,这些人虽然不能提供劳力但是却给南方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技术;
- 先进的技术:第一次的衣冠南渡北方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和提高农业产量上,但是生产重心依旧在北方,而这又一次的大规模南移给南方再次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就拿纺织业来说,早期的中心在河南一带,大规模南移之后江南的纺织业位于全国第一,可见发展之迅猛,而这还仅仅只是纺织业,在制墨业上同样以南方为首,这都是中原士子提供知识所带来的功劳。
- 推动经济:相比于第一次“衣冠南渡”,此次大规模南移的主要人力是士大夫阶层也就是非劳动阶层,所以当时还是当地的劳动者居多,劳农不是他们所长,士子们的作用是提供增长经济的知识,用来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
唐朝的士族在一起聚集
看第二次衣冠南渡综合来讲
这一次在人口数量上远远不如东晋时期的永嘉南渡,但是在人口质量上是远远超过第一次的,这一次往南方汇聚的大多都是精英阶层,这些人为后来的南方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第一次南迁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次的大规模南迁是给南方经济奠定了可以发展的基础,而这第二次南迁则是给南方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从而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因为北方的各方面均遭到叛军的打击之后一时间萎靡不振,这就为后来南方反超北方再一次打下基础。
所以说在唐朝之前南方是一直在发展,但南方发展的目标只是超越北方,经过了新一轮的衣冠南渡之后,南方的目标就开始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南方人口增多发展迅速
唐朝最终灭亡,我国顺势走进了量产皇帝的年代“五代十国”,在这个年代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缺皇帝不缺政权,但是站在南北方格局上看的话,此时的南方已经跟北方持平又或许已经小幅度超越了北方。
这是因为在唐朝之后北方的势力都是由西夏和辽组成,而南方则是政权林立,但是北方的辽和西夏都是由游牧民族组成,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等其他方面是不如南方发展快的,更不用说是南方在经历了大规模南迁之后的成绩。
南方当时多达数十个政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端,更何况是有这么多的国家,而怎么才能不被其他国家欺负或吞并呢?自然是增长自身的实力,而由于这些政权都是位于南方,所以南方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直到北宋时期才形成了统一不再进行内斗,但是经过这53年的不断强迫式发展,南方的经济已经跟北方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又接纳了新的一批士族南移。
北宋统一南方政权
第三次衣冠南渡:靖康之乱
在历史中论疆域大小以元朝为尊、论太平盛世以唐朝为首、论经济强大则是以宋朝为最,在印象里宋朝是一个算不上盛世的王朝,赵匡胤开创北宋之后虽然完成了南方的统一,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胁依旧在,并且给后来的北宋带来了致命的灾害,但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在当时全世界论经济则还是以它为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北方政权三次南移造成的。
唐朝安史之乱造成的北人南迁之后,在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也有陆陆续续的北人南迁,而北宋的政权是建立在统一南方上的,所以经济自然发达,所以这就引起了北方西夏、辽等势力的窥视,游牧民族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手工业不行这是公认的,所以他们就把目光看向了中原,而因为北宋末期的皇帝毫无作为导致了国家沦陷,宋高宗带着士族逃到南方,在南京称帝,之后的朝代史称“南宋”,这次事件称之为“靖康之乱”,宋高宗带着士族再一次南迁则是被称为“第三次衣冠南渡”
由于这次南移给南方带来的变化太大,简直就是各个方面焕然一新并且多方面技术位于世界第一,我们简单看一下:
手工业
- 瓷器:在世界历史上以我国烧制的瓷器为最,在我国历史上则是以南宋烧制的瓷器 为巅峰,对于南宋的瓷器有这样的说法“无暇如美玉”,这还是对当时民窑烧制出来的瓷器的称赞,民窑况且如此就更不用说位于巅峰的龙泉窑、哥窑、余杭窑等,由此可见看出瓷器的发达;
- 造船:因为南方临近大海所以南宋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行海上贸易的国家,在海上贸易中船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单以普通船只为例每年可生产2900艘,并且早在宋徽宗时期就已经有了名为“神舟”的大船,据说可载重1100吨,这还是在北宋时期,经过南宋的发展,技术只会更加的先进;
- 冶铁:欧洲人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发明了焦煤冶铁,而在我国则是在南宋时期就有了这种方法,并且同时还有“铜合金铁”、“冶银吹灰法”等方法,这些方法无疑提高了产量减少了浪费,是中国冶金史上的里程碑,并且规模之大从安徽繁昌冶铁遗址中可以体现,其中有一座废铁堆高约两米,面积达到了750平方米;
- 纺织:早在北宋时期纺织业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北宋统一后蜀之后还强行带走专业纺织人员200名就是为了学习里面的技术,并且在宋徽宗时期还专门创立了学院就为引导大家学习技术,到了南宋时期纺织技术得到了再一步的提高,并且根据史料记载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织机、弹弓等工具,因为其实用性所以沿用至今。
南宋时期龙泉仿官窑暗花碗
科技业
- 医学:《洗冤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本记载法医的专著,其作者为宋慈更是被称之为世界法医学的鼻祖,因为《洗冤录》的出现比西方最早的法医著作早360多年,它不仅为我国法医学奠定了基础,还对世界法医学产生了影响;
- 指南针:外贸在南宋非常的盛行,并且南宋还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外贸的国家,前面说了为了外贸而造出大量的船只,有了坚实的船可以确保海上安全,那么方向怎么办?于是指南针应运而生,让南宋船队免于海上灾祸,在十三世纪时,指南针才传入欧洲;
- 火器:在唐朝末期火药已经运用于军事战斗,但是用途还不是很广泛,到了南宋时期,工匠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突火枪”。
用于军事的突火枪
思想文化
- 教育:在南宋以前是很少有私塾的情况,大多都是官学为地主或者贵族提供知识教育,南宋的统治者认为“崇经办学”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一时间私塾得到泛滥,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进行教育,于是这段时间又被称之为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并且还有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东方的文艺复兴”由此可见当时的文化程度之高;
- 文学:南宋的诗人之多创作诗词之数皆超过前朝北宋,并且因为是北人南迁所以在文化上也产生了差异性,南宋的诗人并没有沿用北宋的特点而是自成一派,也有人说南宋完成了两个重心转移分别是:人口上由北向南、文化上由雅向俗;
- 文学形式:文学上著名的宋词在南宋达到了巅峰,在这个朝代中涌现了太多我们从小记到大的诗人依旧背诵他们的诗文,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都是南宋诗人,并且不仅限于宋词,南宋时期的绘画也属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在数量上在手法上都以宋朝为最多,甚至有历史学者认为“吾国画法,至宋而始全”可见绘画在南宋达到何等的一个高度;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关于这三次衣冠南渡
由此可见第三次的政权南移给南方带来的变化最大最深,前两次可以说都是起铺垫的作用,但前两次的政权南移也同样重要,第一次南移让北方发现了南方的富饶和可开发的空间,一同带走的技术让南方不再落后北方,但对南方最大的益处是人口上的优势,人口多意味着有更多的劳动力,也就是说荒地的开采率高。
而第二次的南迁虽然并没有第一次规模大人口也没有第一次之多,但是这次南移其中士族占据大部分,虽然不能提供劳动力但是他们带来的是更为核心的技术,从而在南方已有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再度开发,而战乱导致北方经济及其他进入瘫痪,所以这一次南移让南方开始跟北方持平。
第三次衣冠南渡之前已经经历过两次北方人民的大规模南移,南方已经跟北方持平,并且在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仍旧有小批量的北人难度,虽然当时政权林立所以并没有体现出什么优势,直到宋朝统一了南方之后将这些优秀的人才聚集起来之后,农民提供劳动力,士族提供先进的知识让南方蓬勃发展,到了南宋北人再度南迁之后,北方彻底陷入瘫痪,南方就此彻底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的经济核心。
就算是在夜晚,街头也依然人来人往
结语
由此可见任何事件的成功都需要无数的积累,甚至可能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积累,就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固然伟大但是如果没有前面几代人的积累,那么我想统一天下的或许就是他的子孙了,而南方从早期的蛮夷之地到最后成为全国的重心依旧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