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陶渊明,因酒而出名的大诗人,到底谁更能喝?
“。”
◆ ◆ ◆
内容来源 |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李白和陶渊明,两个同样伟大的诗人,陶渊明虽然没有诗仙这种霸气的称号,但他的诗风对唐诗的影响巨大,李杜陈子昂等人的诗,都有明显的陶渊明的印记。李白更不必说了,如果陶渊明影响了东晋至唐的诗风,那李白就影响了唐朝往后1000多年的诗风。更有趣的是,这两个颇具影响力的大诗人,又都是酒鬼,可谓是酒鬼中最会写诗的,诗人中最会喝酒的。但如果你细品就会发现,这两个人喝酒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先说陶渊明吧。
01
▲
陶渊明与酒
陶渊明写酒诗还与众不同,别人是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一首,陶渊明一写就是二十首,闪耀诗坛,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是那首课本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这一首虽然题目也是《饮酒》,但没有直接写到酒,品不出多少酒味儿,真正能体现出陶渊明饮酒心境的,我更推荐“其三”和“其七”。
《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
对于陶渊明这样一个“酒鬼”而言,他就很难想象为什么把美酒摆到面前,还有人不愿意喝,仅仅是为了顾及所谓的名声,这个道德衰微的世道,有什么好估计的嘛!这是魏晋名士的常态,他们选择的所谓生活方式,放荡不羁也好、归隐山林也好、饮酒作乐也好,不过都是明哲保身的手段罢了。
陶渊明就觉得什么事儿都不如喝酒来得快乐。然而他喝酒仅仅是为了追求快乐吗,当然不是:
《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忘忧物是酒的雅称。
陶渊明喝酒是为了避世,他见惯了世道的黑暗,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要躲起来,宁愿把一腔才华和热血埋没在山林里,也不愿意被这世道玷污。
避世,是陶渊明的选择,是他喝酒的心境。
02
▲
李白与酒
虽说都是喝酒的,李白和陶渊明就完全不一样了。
陶渊明要“采菊东篱下”,李白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前者躲在山林里悠然自得,后者一个劲儿作,怎么狂怎么来,连皇帝都敢鸽,这不是头铁是什么?但皇帝还真就好这一口,有啥办法呢。
陶渊明说不要顾及什么鬼名声,来来来喝酒,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我喝酒就是为了博得一个名声,当不当圣贤无所谓,但我要出名。
陶渊明要借酒忘忧,你知道对于古代士人来说,人生理想肯定还是做官,学而优则仕嘛,但前面说了,陶渊明因为世道黑暗而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主动放弃了理想。虽然采菊东篱下的生活非常悠然自得,但难免会感到忧愁,所以他还是离不开这忘忧物。
你再看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就不为别的,纯爽!
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李白远没有陶渊明那么洒脱,说走就走了,李白一生都在求仕,无奈实在缺乏政治头脑,晚年站错队还被流放夜郎,说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除了喝酒没别的事儿可以做了,只能借酒消愁,还能咋办呢?
看似很狂,其实杜甫早就给他看破了:“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都是装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贬义。跟现在咱们说的装x不是一回事儿。)
03
▲
小结
陶渊明为避世而喝酒,李白为入世而喝酒,所以陶渊明的酒很悠然、很淡漠,李白的酒很狂放、甚至有点夸张,圣贤都寂寞了,喝酒反而能留名万世。
两人喝酒的目的虽然大相径庭,但是在“多喝点”这件事上,还是能站在统一战线上的,你更喜欢谁对待喝酒的态度呢?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