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唐伯虎念及悲惨遭遇,对出令人垂泪的下联

1470年的二月初四,苏州府吴县吴趋里出生了一位白胖小子。
父亲为他起了名字叫唐寅,字伯虎。

其祖唐俭曾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唐寅曾自称鲁国唐生也是源于此,等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但却死于土木堡之役(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被俘)。
唐泰去世之后,他的后代子孙一直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繁衍生息,而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唐寅的爹唐广德在此经营一家小酒馆。
所以唐伯虎的童年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这也就导致唐伯虎有机会、有时间、有资本来看书,就这样,唐伯虎慢慢成为了江南第一才子。
但我们所知道的唐伯虎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上他的遭遇其实很悲惨。
唐伯虎除了画画之外,写对联也是造诣颇深,他曾写下这样一个上联:

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
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
而他又念及自身悲惨遭遇,对出了令人垂泪的下联,我们一起来看。
唐伯虎有一个还算安逸和富足的童年,18岁的时候便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婚后两人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不过这样的日子,仅仅只持续到了他24岁。
这一年,对于唐伯虎来说,是非常难熬的一年,他的人生轨迹也在这一年发生了变化,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了,而之后的一两年中,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也相继离世,唐伯虎的家境逐渐衰落,而他本人也整日借酒消愁,想想也是,这一连串的打击,又有多少人能扛住呢?
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对于他的自暴自弃也很痛心,整日里都在规劝他,希望他能潜心读书准备科考,逝去的人已经逝去,活着的人还应坚强,唐伯虎深以为然,开始备考。

唐伯虎28岁那年,取得了应天府乡试第一的好成绩,第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本以为会走上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但却被牵扯进了徐经的科场案,以至于被下了大狱,后来便被罢黜为吏,唐伯虎有大才,又怎么甘心做个小吏,于是便不去就职。
自此之后,唐伯虎开始了游历大江南北的生活,可以说唐伯虎的放浪形骸,并不是他的本性,而是被悲惨遭遇所逼出来的。
唐伯虎游历大江南北的时候,画了不少画,而他便以卖画为生,整日里纵情于酒色之中,到了晚年更是依靠朋友的接济才能生存,每每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唐伯虎唯有暗自叹息,说出这样一个上联:
这上联表面上是说竹子的,也把竹子生长的特点刻画地淋漓尽致,了解唐伯虎的生平事迹我们也能知道,其实这并不是他在感叹竹子,而是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唐伯虎被卷入科考舞弊案,本就是无心的,但最后却受到了牵连,这不正是节外生枝吗?

我们再来看唐伯虎自己对出的令人垂泪的下联:
落花有意,怎知情薄如水。
这下联可谓是对得相当工整,看似说花,但又绝不是仅仅在说花,他还在说自己的感情,可谓对的十分精彩和意味深长。
唐伯虎被贬为了小吏,但又由于官小而不去就任,后来回到家中被自己的妻子(唐伯虎娶的第二位妻子,姓氏不详)不理解,而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失和,最终唐伯虎做出了休妻的决定,这不正是唐伯虎感叹夫妻之间本该肝胆相照,结果却情薄如水吗?
而这一副对联合起来,便是唐伯虎一生的真实写照,人世间的感情就如同那残花落叶,本是有意之事,谁知却是不知变数何时而来,唐伯虎唯有叹息,而这下联也戳中了不少人的内心,感情不如意的人儿,只能独自垂泪。
唐伯虎的这副对联,让很多人感触颇深,而这一上联,后来也帮助了一位才女拒绝了一位多情的教书先生,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老员外,他有一儿一女,这女儿才貌双全,正是该嫁人的年纪,而这儿子年幼,才气也远远比不上他的姐姐,老员外就为自己的儿子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有一次教书先生就给员外的儿子,出了一个对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员外的儿子,想了好多天都对不出,于是就求自己的姐姐帮助自己想一个,而他的姐姐也没有推脱,就给弟弟想出了一个下联:
无人共枕,枉费一片苦心。
教书先生看到这下联,便知是员外的女儿代弟弟作的下联,心中窃喜,以为员外的女儿对自己有意思,于是便又出一上联,:
纸上画龙,龙不动。
员外的儿子还是对不出,就去求自己的姐姐,她看到上联之后,不假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鬓边插凤,凤难飞。
教书先生一见又是员外女儿代写的这下联,便继续试探:
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
员外的女儿也没有多想,见到弟弟请求就对出了下联:
一床棉被,半边遮身半边闲。
教书先生看到这下联后,再也按奈不住内心的狂野,认为员外的女儿对自己有情,便想约她出来见一面,于是又出上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员外的女儿看到这才意识到了不对,知晓了教书先生已知道是自己代笔而心生了误会,于是马上回道:
山高水深,劝渔翁早日回头。
教书先生看到后,觉得气愤,又回道:
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员外的女儿再回:
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
教书先生看得似懂非懂,又写一上联:
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
员外的女儿见教书先生还不死心,很生气地便对出下联: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看到这下联后,教书先生终于明白原来一切都是自己自作多情,员外的女儿根本对自己没有情谊,自己这般自讨没趣,当真是可笑,可笑。
想想也是,这般有才的女子,又怎么会看上庸俗的教书先生,她能看中的或许只是唐伯虎那样的才子罢了,而唐伯虎也终究没有遇见能相濡以沫的妻子。
参考文献:《明唐伯虎先生寅年谱》、《中华楹联大全》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0)

相关推荐